理论教育 百团大战指挥部、美穗子救援都城、挂云山六壮士完好保存

百团大战指挥部、美穗子救援都城、挂云山六壮士完好保存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革命战争年代,在井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村村是堡垒,人人是战士,处处上演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米汤崖、黑水坪、大洛水一带的群众奋不顾身的参战、支前、送信、传令、护送干部、站岗放哨、运送粮草,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如今“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美穗子获救都城友好纪念馆等遗址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挂云山六壮士跳崖纪念碑亭保存完好,井陉县革命烈士陵园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百团大战指挥部、美穗子救援都城、挂云山六壮士完好保存

革命战争年代,在井陉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村村是堡垒,人人是战士,处处上演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每一个村都堪称为一部电影,每一个人都不啻于一部小说,厥功甚伟,熠熠生辉。

井陉革命的摇篮——东元村。1926年建立党支部。1942年建立村政权。在东元村赵玉祥家的闲杂西院,一星灯火点亮漆黑的夜色,升起了井陉大地上第一抹黎明的曙光,诞生了井陉县第一个党支部。培育出井陉县第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走出了井陉县党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如今东元村党支部、平民夜校遗址保存完好。

◎井陉县第一个党小组成立

贾良田、贾良图的故乡——冶里村。1927年建立党的组织,1937年建立村政权。著名的保定二师护校运动领导人——贾良图,直西特委组织部部长兼井陉县委书记——贾良田,两位同胞兄弟出生、战斗的地方。贾良田、贾良图生前,这里一度成为井陉抗日的活动中心和秘密联络站。贾良田、贾良图牺牲后,贾良田妻子王景秀继承夫志,动员妯娌继续开展党的活动,无一失误的掩护县区干部。大家亲切地称这里为“自己的老家和根据地”。如今,贾良田、贾良图纪念馆被辟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位英烈的故事像滔滔的绵河水一样,传颂不息。

井陉革命的核心区域——东关、北关、城内。这三个村均是井陉县城(城关)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日伪的“大本营”,同时也是我党活动的核心区域。1927年井陉党组织转移到这里。在这里赵玉祥等人先后创立了党的地下联络站——启化书局和秘密县委会。抢先国民党成立“中国国民党井陉县党部”,领导了影响巨大的井陉、正丰两矿的工人罢工和两次骡夫抗差请愿、工农群众怒打贪官霍纯喜的农民斗争,提高党的声望。1937年10月,冀西民训处在这里成立。之后,在百团大战和正太战役中,这里都是敌我争夺的重点。东关、北关、城内的群众积极为我军当向导、送情报,配合攻城,付出重大牺牲。如今,启化书局、冀西民训处旧址以及日伪军县衙、王家大院等遗迹保存完好。

◎怒打贪官霍纯喜

◎骡夫抗差请愿

路北第一届抗日县政府所在地——胡仁村。地处井陉县西北部,三面环山,南距井陉煤矿15公里,北与平山接壤,进退方便。1937年11月,井陉县(路北)抗日县政府在这里成立,有声有色地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建立了青年自卫会等群众团体;推行合理负担,通过“请老财”募捐抗日粮款;11月24日遭到井陉矿日伪军的袭击,工作团连夜撤离。但埋下的抗日种子迅速生根发芽。该村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户户动员,人人参战,特别是在支援“百团大战”中表现突出,贡献巨大。如今,路北抗日县政府旧址保存完好,胡仁村革命烈士陵园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井陉县胡仁村(路北)县政府旧址

抗战初期路北根据地抗日活动中心——洛阳村。距县城40公里,北与平山接壤,东与鹿泉毗邻,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环境优美。1937年11月,冀西特委派出的中共井陉县工作委员会进驻洛阳村。1938年,井陉路北建党史上的著名会议——“洛阳会议”在这里召开,井陉县(路北)基干游击队,苏玉连群众游击队,井陉(路北)县农民协会,井(陉)获(鹿)联合抗日县政府,均在这里成立。一度成为党政驻地,抗日的后方基地。

路北抗日中心——米汤崖村、黑水坪村、大洛水村。三个村相邻,均位于井陉县西北部深山区,这里地势险要,沟壑相连,易守难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是我党政军机关理想的立脚地。1939年2月,中共井陉(路北)县委、井陉(路北)抗日县政府以及县大队、县抗委、武装部和县议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文救会等地方武装和群团组织移驻这里。在这里领导群众斗地主,抑豪强、废除苛捐杂税,实施民主建政,开展武装斗争。1941年和1943年两次县议会都在这里召开,成为全县抗日的领导中心。米汤崖、黑水坪、大洛水一带的群众奋不顾身的参战、支前、送信、传令、护送干部、站岗放哨、运送粮草,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也引起日军的多次扫荡,遭受到重大损失。特别是1943年秋冬日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黑水坪惨案,仅黑水坪村被杀害人员就填满3口井2个猪圈。如今,米汤崖烈士纪念碑,县委、政府驻地旧址,黑水坪聂荣臻住所,战地医院保存完好。

◎被扔进55具尸体的水井

◎塞满尸体的两猪圈遗址

老虎洞惨案”发生地——菩萨崖村。由两个自然村(菩萨崖、高仇刊)组成,村庄四周崇山峻岭,植被茂密。抗日战争期间,骇人听闻的“老虎洞”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如今,老虎洞惨案遗址及纪念碑保存完好。

百团大战第一指挥部旧址——小里岩村。位于井陉县辛庄乡的峡谷中,三面环山,一面临沟,南距正太铁路、天险娘子关、井陉县城、井陉煤矿最远不超过20公里。北距晋察冀驻地10公里。既临近前线又隐蔽安全,村里党组织建立较早,群众觉悟很高,是设置指挥部的理想之地。1940年8月中旬,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率一支精干的队伍秘密进驻小里岩村。在这里聂荣臻司令员运筹帷幄精准调研,曾经“三请许三来”。发生过一部碾子“群众白天用,部队晚上用”“一捆干柴悄悄留钱”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如今,百团大战纪念碑林指挥部旧址展室里聂荣臻司令员留下铜脸盆等革命文物保存完好。现纪念碑林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百团大战指挥所——洪河漕村。1940年8月,聂荣臻司令员坐镇洪河漕村,指挥“百团大战”。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俩在这里被聂荣臻司令收救。如今“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美穗子获救都城友好纪念馆等遗址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挂云山战役主战场——三峪村、上庄村。两村相邻,均位于井陉县城东北15公里处。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挂云山战役和“挂云山六壮士”跳崖殉国的事迹就发生在这里。如今,挂云山六壮士跳崖纪念碑亭保存完好,井陉县革命烈士陵园被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云山烈士纪念碑(亭)(www.daowen.com)

路北抗日先锋村——焦家垴。位于井陉县西北深山区。西邻山西,北接平山。村子位于海拔800多米的半山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群众淳朴厚道。1939年,115师689团进驻焦家垴,召集了40多个村庄的富裕人家开会“请老财”,焦家垴种粮大户焦自清一次捐粮上万斤,亲自赶着牲口往米汤崖送粮近1个月。贫困户杨致德,一没钱二没粮先后把三个儿子送到部队参军打鬼子。该村群众对党无比忠诚。在敌人扫荡中,涌现出了誓守军民誓约的焦振邦、焦福亨、焦福三、焦福辰父子、叔侄一家4口同日被杀的忠烈事迹。井陉(路北)县第一个抗日区政府,井陉(路北)县委也曾在此驻扎。聂荣臻、邓华、崔田民、叶长庚“一帅三将”都曾在焦家垴村战斗生活

井陉县路北抗日的“大本营”——石瓮村。位于井陉西北部,处于敌占区、根据地的交接地带。全村100余户人家、400多口人。1938年,村里就先后建立了农会、自卫队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石瓮村里的抗日组织实行假维持、真抗日,常给敌人送去假情报,摸回真情况;并以此村为基地,向敌占区派遣人员,向根据地运送物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姐妹俩,就是从洪河漕送到这里转送到井陉城,“屠宰王”许世宽,就是石瓮村人。他邀集了村里年轻人,组织起游击队,带领大家在村周边大摆“石雷阵”,使敌伪进入该村如进“鬼门关”,有效地保护了根据地。石瓮儿童团协助青抗先、武委会站岗、放哨,当时在全县非常有名。

秘密情报转送线重要节点村——小寨。抗战时期,小寨村地处游击区边缘,是井陉(路北)县政府游击区中两面村政权建设较好的村庄。抗日县政府利用该村村民姻亲关系与平山洪子店建立了一条秘密情报交通线,成功转送了多条情报。为抗日县政府的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小寨村的群众基础较好,在1945年秋,路北县政府移驻小寨村。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招收各村进步青年,在小寨村开办了培训学校,为解放区培养了一批干部。二是在高二锤家成立中转站(1945年);帮助高梦昌成立马车店(1946年);组织李纲(党员)、刘二骡、刘炭块创建近80匹的骡马驮队(1947年)。中转站、马车店、骡马驮队秘密帮助县政府转运了大批战利品和枪炮子弹,支援了井陉、平山等地的军事行动;转运了大批机械设备煤炭,支援了平山兵工厂和西柏坡的建设;转运了大批生活生产物资,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同时作为路北支前集结地,多次在该村集合了大批支前民兵民工,支援解放石家庄、太原等战役。三是支持并帮助苏善秀、范喜顺、刘占成在小寨开露天煤矿,保障西柏坡工校(当时中央机关对外的名称)的取暖和生活用煤。

敌占区里的堡垒村——西梁洼。位于石太铁路井陉段最西北端,距日军的据点南峪不足1公里,距南峪车站0.5公里左右。抗战时期,受党感召,西梁洼村的保长梁维会成为优秀的“两面保长”,他多次巧妙地利用特殊身份,组织村民掩护我方工作人员,保护过往官兵,直到抗战胜利。不管抗战工作人员来多来少,住多久,从没发生过意外。并成功的策反了南峪火车站日军警务段长猪本。在该村,男女老少都默契地掌握一套掩护工作人员的本领,就连一些老太太都多次从容不迫帮助部队侦察敌情、掩护同志,是敌战区优秀的堡垒村。

华北育才小学所在地——孙庄村。抗日战争时期,孙庄村多次遭日军大肆烧杀抢掠。1940年4月19日“抓农会”事件中,该村村民30多人被抓捕杀害。在擦干眼泪,掩埋同胞遗体之后,孙庄村民舍衣舍饭并千方百计成功营救大批被困同胞。1948年初,由陕甘宁边区的“延安保育小学”、晋冀鲁豫边区的“知行学校”晋察冀边区的“光明小学”三校进驻该村合并成立“华北育才小学”,李铁映、伍绍祖、康泠等500多名学生在此就读。现在,“施惠碑”依旧屹立,育才学校的课堂和学生宿舍旧址保存完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华广播电台井陉遗址所在地——库隆峰村。(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中旬撤出延安转移到陕北的瓦窑堡,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后转移到河北省涉县沙河村。1948年5月转移到平山张胡庄,9月转移到井陉。播音室设在库隆峰村。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捷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消息都是从这里传向世界各地。1949年3月,电台随中共中央迁至北平。如今,(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保存完好。

◎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库隆峰)旧址

娘子关战役主战场——乏驴岭村。地处晋冀险要,为娘子关下第一门户,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最为惨烈的是赵寿山领导的国民党38军17师在这里与强大的日军展开了“九天九夜”的殊死战斗,12000余官兵仅剩2800多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另外在1940年8月百团大战期间,我军民同仇敌忾,破击乏驴岭铁桥导致火车停运。在屡次战斗中,乏驴岭村民都积极参战、当向导、抬担架、救护伤员,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今,日军修建的熊猴湾铁路炮楼、碉堡保存完好。

◎长生口战役指挥部(吕家村)旧址

长生口战役主战场——吕家村、支沙口村、核桃园村、长生口村。此4个村庄呈“T”形分布在307国道和晋冀古道上,是井陉通往旧关的两条必经大路。1937年10月中旬,日军占领井陉继续西犯过程中,妄图通过这两条道路夹攻坚守娘子关的国民党曾万钟部队。10月20日,129师386旅旅长陈赓率772团在长生口伏击敌人,打乱了日军对娘子关的迂回攻击。恼羞成怒的日军在三日之后,对长生口、核桃园进行血腥屠杀。4个月之后,129师772团在长生口再次成功伏击了日军侵略者,击毙了驻井陉南关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长生口战役和响堂铺、神头岭战役被并称为129师东出太行的“三战三捷”。如今,吕家村长生口战役指挥部,刘伯承邓小平的住所,772团宿营地支沙口村的营房保存完好。

129师385旅769团核心驻地——测鱼村、沿庄村。1937年—1939年近两年时间里,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进驻测鱼、沿庄一带,秦基伟司令在这里领导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一度成为晋东抗日中心。刘伯承指挥的“重叠待伏”七亘战役也发生在这一带。如今,部队驻地、秦基伟住所保存完好。

路南抗日中心——胡家滩村、南高家峪村、寺垴村。胡家滩、南高家峪、寺垴村相距很近,民风淳朴。东与元氏县相邻,北与南王庄乡接壤,进退自如。1938年1月井陉(路南)抗日动员委员会在胡家滩成立。1938年5月,井陉(路南)抗日县政府在高家峪重新成立。1938年南高家峪村曾同时进驻3个县政府,即井陉县(路南)抗日县政府、元氏县抗日县政府和获鹿县(今鹿泉区)抗日县政府。从1938年1月至1941年3月,井陉县政府的办公地点转移达15次之多,其中有5次落脚胡家滩。工委、县委在寺垴等村多次流动驻扎后,于1941年7月上旬定驻胡家滩村。期间,武委会、农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相继成立。抗日的烽火熊熊燃烧在胡家滩一带,但也引来日军的疯狂报复和打击,仅1941年,敌人就组织了两次大规模扫荡,制造了长30公里的无人区,路南军民遭到空前的损失。胡家滩、高家峪、寺垴是团结互助的典范村,在1941年最艰苦的岁月里,胡家滩成立了“难民所”,互济互助,男女老少无一人在灾荒中饿死,为井陉党建史墨浓填上了重彩的一笔。如今,胡家滩抗日县政府旧址、苍岩山烈士纪念碑保存完好。

路南第一届抗日县政府所在地——杨庄村。1938年1月第一届井陉(路南)抗日县政府,正太游击队、独立营等党政机关都在这里成立。之后井陉县委“政治处”、抗日高小一所也曾进驻这里。杨庄一度成为路南抗日的一面旗帜。敌人数次对杨庄进行袭扰,仅1937-1944年里制造惨案3起,杀害强征40多人。如今,井陉(路南)县政府旧址、抗日高小旧址基本完好。

路南抗日县政府和129师385旅驻地——东尖山村。1938年5月中旬,井陉县(路南)抗日县政府随同八路军129师385旅部和桂干生独立支队从高家峪移驻东尖山村。期间,部队协助县政府解除了当地地主武装,重新调整了县政府机构,召开了70余个村群众参加的千人大会,扩大了抗日声势,掀起了抗日高潮。井陉(路南)正太游击大队,路南修械所,少年抗日先锋队均在这里成立。1946年8月17个村3000多人联村清算大会在这里召开,推动了全县的土改运动开展。如今,路南抗日县政府驻地、陈锡联住所,日军修建的边墙炮楼岗哨遗址保存完好。

路南“无人区”代表村——南芦庄、北芦庄、大王帮。三个村山水相依,与路南抗战重地苍岩山相距很近。路南根据地创建之初,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三个村都曾驻扎过党政机关。也因此遭到日伪军疯狂扫荡。1941年3月到1942年底,日本就对这一带进行过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其中1941年日军先后两次进行大扫荡,袭击了南芦庄、北芦庄、大王帮等8个村,1100多户人家的房屋财产全部被烧毁,就连种山地在高坡上临时搭起的窝棚也化为灰烬,北芦庄当时有140户,只剩11间房未被烧着。凶残的日伪军构筑包括3个村在内的宽10里,长30里的“无人区”和长百里的封锁墙、封锁沟,并在交通要塞和隘口修筑炮台。该地区人民遭受空前灾难,付出巨大牺牲。如今,北芦庄惨案纪念碑,日伪军修筑的封锁墙保存完好,这是日本军队侵华的铁证。

太行山区抗日先锋村——割髭岭。割髭岭位于井陉县东南隅,四面环山,岭东15公里便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素有井陉县南大门之称。抗战初期,割髭岭是路南抗日根据地的前哨。1941年抗战最艰难时期,元氏县的抗日根据地只剩下割髭岭东村和佃户营一个半村,其他全部沦陷。割髭岭为元氏县抗日保留了火种。元氏、获鹿、井陉三县抗日政府和石门市办事处以及冀晋鲁豫边区电台都曾先后移驻割髭岭。井陉独立营、八路军经常从这里出发打仗,回来休整。割髭岭村英勇抵抗日军,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被太行军区誉为“太行山区抗日先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