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序跋】
庚寅年(1890)课艺。题“本院藏板”,“光绪壬辰(1892)九月校刊,翻刻必究”,“山长潘顺之先生鉴定,监院宗伯五编次”。
潘遵祁,见《紫阳书院课艺》。
宗伯五,见《紫阳书院课艺十三编》。
【课艺内容】
《论语》10题18篇,《中庸》2题2篇,《孟子》6题15篇。有评点。另有试帖诗10首。
【作者考略】
共35篇(不含试帖诗),其中:黄赓唐5篇,彭泰士4篇,张书笏、胡有陟2篇,杨载赓、胡丰谷、姚维淦、陈宜培、章钰、王咸熙、陈宗麟、曹宝书、周焕、桑檙、陈桐爵、刘昌熙、潘家、邹福伟、吴桢、洪宾、胡玉缙、王仁俊、王景华、秦曾源、汪一元、汪国烜1篇。作者前署“景道宪月课超等”、“潘山长月课超等”等。
黄赓唐、吴桢,见《正谊书院课选》。
刘昌熙,见《紫阳书院课艺》。
邹福伟,见《紫阳书院课艺八编》。
张书笏,见《紫阳书院课艺十编》。(www.daowen.com)
彭泰士,见《紫阳书院课艺十五编》。
章钰、秦曾源,见《紫阳书院课艺十六编》。
杨载赓(1866—?),改名赓元,字柳春,号良孚,吴县人。肄业学古堂。光绪二十年(1894)乡试中式第2名副榜。民国十五年(1926)官财政部佥事。著有《读毛诗日记》不分卷、《杨氏读尔雅日记》一卷。[793]
潘家(1867—?),字五、耕绿、南畇,号稼夫,元和人。光绪十四年(1888)乡试中式第19名副榜。二十三年(1897)乡试中式第21名举人,覆试一等17名。[794]
王咸熙(1836—?),字允伯,号馥庭、厘百,吴县人。同治九年(1870)乡试中式第199名举人。[795]
陈宗麟(1868—?),原名祖瑢,字恩纶,号纪寅、季颖,元和人。光绪二十年(1894)乡试中式第171名举人。[796]
曹宝书(1854—1934),字莼顷,号仁卿,长洲人,原籍安徽歙县。光绪十五年(1889)乡试中式第21名举人。安徽大挑试用知县,曾任民国《吴县志》协纂、吴县修志局采访主任、孔庙保管员、吴县救济院女养老所主任等。[797]
胡玉缙(1859—1940),字绥之,元和人,许玉琢(许赓飏,1827—1893)婿。先后肄业正谊、南菁书院。黄彭年(1823—1891)创设学古堂,聘雷浚(1814—1893)为学长,分任玉缙和章钰(1865—1937)为斋长。光绪十七年(1891)以优贡中式举人,明年入福建游幕。二十六年(1900)官兴化教谕。二十九年(1903)应经济特科试,录取高等,改官湖北知县,入张之洞(1837—1909)幕。明年赴日本考察政学,回国后任学部主事。适京师大学堂初立,受聘讲授《周礼》。民国间历任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主任,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著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补正》、《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续编》、《说文旧音补正》、《许庼学林》、《许庼经籍题跋》。[798]
王仁俊(1866—1913),字籀鄦,号扞郑,吴县人。光绪十七年(1891)乡试中式第65名举人,覆试一等第3名。十八年(1892)会试中式第20名,覆试一等第20名,殿试二甲第73名,选庶吉士。散馆授吏部主事。二十三年(1897)在上海创办《实学报》。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考察学务,继署湖北宜昌、黄州府事。历任武昌、苏州存古学堂教务长,因有“吴楚两存古,江湖一散人”之句。三十三年(1907)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副局长。著有《籀鄦匨杂著》十种、《正学堂杂著》十七种,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经籍佚文》、《辽文萃》。[799]
汪一元(1866—1905),改名一麟,字梦绂,安徽芜湖人。光绪二十年(1894)二甲进士,朝考一等,选庶吉士。二十一年(1895)散馆以知县分发浙江,授安吉知县。二十五年(1899)回任,二十七年(1901)调署山阴。在任一年,过班知府。二十九年(1903)委办官书局兼营务处提调。三十一年(1905)卒于任。著有《梦罗浮馆诗词稿》。[800]
待考者:胡有陟、胡丰谷、姚维淦、陈宜培、周焕、桑檙、陈桐爵、洪宾、王景华、汪国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