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简介】
通州紫琅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嘉庆、道光、同治间多次重修。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院址筹建高等小学校,三十一年(1905)建成。[232]
【版本序跋】
题“嘉庆庚辰年(1820)镌”,“本院藏板”,“山长吴云士先生选定”。
吴鸣镛,字云士,吴江人。少以孝友称于里。嘉庆五年(1800)举人。官安徽六安训导,在任十年,卒于官。[233]
吴鸣镛序云:
忆自壬申(1812)岁忝摄紫琅讲席,越今六载,每年大小课约二十余次。每课必有赏心之作,珣玕竹箭,茂矣美矣。先是吾师唐陶山夫子莅是州,听政之暇,日进文士埏埴之,按季捐廉加课,口讲指画。并选刻《崇川课艺》,奖其已能,勉所未至。虽父兄师长之循循亹亹,无以加兹。
镛初承夫子命来通,犹昕夕面奉训言,以为多士劝。诸同人猥以薪传有自,谬许识途,谭艺数年,交孚如一。【略】书院生童并课,兹所选,生居其七。童试中典雅流动,足以医庸钝而利场屋者,亦并登之。采录稍宽,窃附善善从长之意。此外尚有遍访原稿未得者,不能无遗憾焉。【略】
嘉庆二十三年岁在丁丑(1818)仲冬下浣,吴江吴鸣镛书于墨纱池西偏讲舍。
唐仲冕序云:
【略】江南通州,为人文薮。昔余承乏兹土,爱其风俗淳美,多士舒翘。父兄之教先,子弟之率谨,学校间龈龈如也。公余之暇,常诣紫琅书院,与诸生讲学论文,为分廉以佐膏火。维时张涵斋侍读主讲多年,共敦实学,即两斋司训及绅耆董其事者,敬襄文教,无不共恪。爰相与搜罗课艺,刊定一编,以为多士观摩助,时己巳(1809)夏六月也。岁壬申(1812),通家吴云士孝廉来就讲席,每评骘课文,讲明书旨,辄请正于余,所见无不吻合。诸生请业者,争先薰炙以为快。固知槐市中必能誉髦斯士也。
洎丁丑(1817)冬,余权江苏臬事。云士自通来谒,袖所选课艺二集相质。阅其文,理真法密,出入经史,不拘一格,而要以醇正为归。合前刻参观之,足征砥砺功深,文风日上。从兹精益求精,以学养并优之诣,成体用兼备之才,则五琅灵淑所钟,岂仅科名鼎盛而已哉!【略】
嘉庆二十有三年岁次戊寅(1818)夏六月既望,善化陶山唐仲冕书于江苏臬司官舍。
唐仲冕(1753—1827),字六枳,号陶山,湖南善化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历官江苏荆溪知县、通州知州,福建福宁知府、河库道、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巡抚。著有《陶山诗录》、《陶山文录》。《晚晴簃诗汇》录其诗13首。《国朝文汇》录其文5篇。[234]
【课艺内容】
皆四书文,凡《论语》79题127篇,《学》、《庸》21题33篇,《孟子》23题31篇,《补编》5题6篇。有评点。评点偶有缘情之笔,如张丽炎《未之能行》评语:“思清笔健,最得题情。张生性情纯笃,资识过人。绩学能文,名闻郡邑。余方以大成期之,而所如辄阻,不得志于时。英年遽别,士林惜之。遗稿甚多,聊登一二,以志瓣香云。”王嶒《季康子问仲由 一章》评语:“落落词高,飘飘意远,足征怀抱不凡。生孤寒力学,早岁能文,决为远到之器。乃食饩未果,修文遽召。岂真有才无命耶?览遗篇,为之出涕。”
【作者考略】
共197篇,其中:李炳元(冠三、越渚)14篇,王广廕7篇,丁维璘6篇,王翊清(凤沼)、张应方、顾鸿5篇,李杰、崔景韶、保大章(印卿、王清)、胡沄、孙廷椿(漆庄、景江、泳庄)、孙廷琛(鸾□)4篇,胡福、刘煦、宋调元、杨金兰、马宝学、徐会曾、徐宗幹(伯桢)、汪道存、谢载坤、徐锡淳3篇,孙长达(仪堂)、王锡恩、冯泰、孙步瀛、许士廉、孙炳乾(杏苑)、姜长卿、陶云鸿、张丽炎、周金枝(捷郗)、徐恩普(覃甫)、王清寅、孙廷奎、袁斯均(思能)、保凤诏、保云桂(香岩)、唐澍(湛渊)、孙金鳌、孙文峰(廉泉)、保景韶、孙廷光、陈兆馨(芝圃)、顾鹓、徐奎曾、管煦、丁鹿寿2篇,汪道淳、孙焕乾(雨芗)、蒋兆芹、保云章(辅文)、王锡奎、徐攀桂、陈燮堂(雪□)、王嶒、汪道阶、保宗灋(晓园)、李长清(西垣)、朱绂、保汾、孙超、王家弼、杨韪(□斋)、王金辂、顾纁、马式桐(木斋)、杨光泮、孙廷珪、李淦、汪道全、马宝贤、韩履成、王廷桢、凌学浩、马宝勋、袁龙光、徐怀祖、张雪松、丁元俊、顾绍光(一作“顾绍先”)、王锡昌、潘祎曾、丁元节、孙懋萱、保文炳、郑茂豫(鹿辀)、陈长濚(覩澜)、冯爔、孙维桢、钱庭熊、李荣、王广仁、保汇清、王浚(濬之)、管笃、田硕庭(稼轩)1篇。正文作者姓名后间标字号。姓名前间标“唐太尊课”、“吴山长会课”等。
李炳元。静海李炳元,字亭午,晚号味梅居士,寓居如皋,庠生,文品高卓,以书画名家。[235]未知是否即此人。
王广廕(?—1852)[236],字爱棠,一作薆棠,通州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道光三年(1823)榜眼,授编修。历官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司业、祭酒,司经局洗马,翰林院侍讲、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顺天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工部、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使,工部尚书。谥文慎。著有《集益斋稿》四卷附家塾课艺一卷。[237]
丁维璘,字润之,葆蕃,通州人,元正(1798—?)叔。廪贡,候补训导。嘉庆十二年(1807)、十五年(1810)、道光十四年(1834)房荐。游京师,倦归。耿介绝俗,请业者恒敬礼之。[238]
王翊清,字凤沼,通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十六年(1836)进士。十八年(1838)选授徐州府教授。[239]
张应方,字矩成,通州人。道光七年(1827)岁贡,十五年(1835)举人。沉着为文,与之游者率发闻乡里。[240]
顾鸿,字羽逵,通州人。道光九年(1829)岁贡。有至性,家既落,以舌耕赡甘旨。学博才敏,顷刻千言。生平不谀佛,不拘形家言,清言隽旨,卓绝一时。著有《耕余堂集》八卷。[241]
李杰,通州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242]
保大章,字印卿,通州人。贡生。《国朝词综补》录其词1首。《全清词钞》录其词1首。[243]
胡沄,通州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244](www.daowen.com)
宋调元,通州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副贡。[245]
徐会曾(1787—?),字沂舫,通州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优贡。声名藉甚,顾寿不丰,时论惜焉。著有《沂舫遗稿》。[246]
徐宗幹(1796—1866),字伯桢、树人,通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二十五年(1820)进士。历官山东曲阜、武城、泰安知县,高唐、济宁知州,四川保宁知府、川北道,福建汀漳龙道、台湾道、按察使,浙江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抚,兵部侍郎。谥清惠。著有《斯未信斋文编》、《斯未信斋诗录》,辑有《瀛洲校士录》。《晚晴簃诗汇》录其诗五首。[247]
王锡恩,通州人。咸丰九年(1859)贡生。[248]
姜长卿,通州人。有《崇川竹枝词》一百首,成于道光十年(1830)。[249]
袁斯均,字春塘,通州人,陈炎(字蔚云)婿。学于陈炎,得其神髓。嘉庆二十三年(1818)以廪生举乡试。[250]
保凤诏,通州人。道光十九年(1839)贡生。[251]
孙廷光,字斗垣,通州人。廪生。操履端洁,勖子弟必以礼。与人交,事无巨细,一颔之,无中沮者,人拟之季布一诺。[252]
顾鹓,字宸班,号巢云居士,通州人。廪生。著有《凤芝集》、《芳润集》、《鸣盛集》、《行远集》、《经解集》、《律赋莩新》、《紫琅诗话》。[253]
徐奎曾,通州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254]
丁鹿寿,字苹野,通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间官湖北广济知县。作育人才,每课士亲为评骘。修建考棚,率诸生董其事,不数月告成,邑人乐得庇荫焉。著有《静海乡志》、《海门县志》。[255]
保云章,通州人。道光十八年(1838)贡生。[256]
徐攀桂,通州人。曾与孙超(1793—1866)结词社。[257]
孙超(1793—1866),字崧甫,号青居士,通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十八年(1838)进士。官顺天曲周、宁河知县,蓟州知州,以疾解职。行无崖岸,多辩才,喜为今时文。主讲渔阳书院,谈艺家服其敏给。曾精抄《红楼梦》120回本,并加评点。著有《秋棠吟榭诗余》六卷。《全清词钞》录其词1首。[258]
王金辂,通州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贡生。[259]
顾纁,字仪卿,通州人。少与弟缙切劘于文,并卓绝侪偶。缙魁嘉庆十八年(1813)乡试,后十九年,纁始中式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纁授学多掇巍科,年九十六乃卒。[260]
李淦,通州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261]
王廷桢,通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262]
凌学浩,字孟传,通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岁贡。性端朴,喜汲引后进。[263]
丁元俊,通州人,元正(1798—?)堂弟。庠生。道光十九年(1839)房荐。[264]
丁元节,字桂岩,通州人,元正(1798—?)弟。道光二年(1822)、八年(1828)房荐。二十四年(1844)贡生。[265]
冯爔(“爔”一作“曦”),通州人。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道光五年(1825)举人。[266]
孙维桢,通州人。嘉庆十八年(1813)副贡。[267]
王广仁,通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268]
余皆待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