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序跋】
题“山长姚、杨选定”,“甲申(1884)鞠秋苏绍柄书”。
山长姚,即姚墉(1826—1890),字邦佐、太福,号芷轩(一作芝轩)、伯勤,镇洋人。肄业安道书院。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第1名,朝考二等第6名。同治九年(1870)乡试中式第166名举人。吴棠(1813—1875)、李鸿章(1823—1901)慕其名,争延为子师。历主蕊珠、瀛洲书院。[201]
山长杨,即杨长年(1811—1894)[202],字健行,号朴庵、西华,江宁人,铨(号衡斋)子。弱冠受业于胡镐(?—1847)。咸丰间避乱至苏,主潘世恩(1770—1854)家教授生徒。后幕游闽浙。同治九年(1870)乡试中式第78名举人,年已六十。会试报罢,归主上海敬业、江宁凤池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选授武进教谕,未赴。著有《周易省心录》、《春秋律身录》、《妙香斋集》。[203]
苏绍柄(1852—1925),字莲峰,号稼秋、梦盦,上海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岁贡。曾董理苏州泉漳会馆、上海建汀会馆事,又曾幕游湖北、台湾。后任苏州商会副会长。[204]编有《山钟集》(1906年刊本)。
刘瑞芬序云:
敬业书院课艺,余既序而刻之,无乃有聚上海本邑诸生于南园而月课之,为蕊珠书院,于四书文而外,兼课经艺诗赋。
三代而降,取士之法递变。汉时重郡县贡士,其秀者有若贾董诸贤。唐宋重诗赋,韩苏大儒,皆出其中。至明始用制艺,迄于今不废。前时仪征相国于西湖设诂经精舍,专课诗古文辞,时极称盛。东南之士,咸骎骎乎以好古绩学自励。
夫文,无所谓古今也,得其当而已。得其当,则六艺皆可一贯;不得其当,即一艺亦难名家。第人之寸力,各有所限。工帖括者或拙于声律,讲声律者或短于训诂。春华秋实,鲜克兼之。故于四书文,观其法之正而理之醇也;于经义,观其才之博而说之精也;于诗赋,观其研练之纯而庄雅合度也。不拘一格,不尚兼长,要归于有质有文,相寻根柢,咸知读书稽古之足贵,而空谈浅陋之无益。况上海中外杂处,闻见易纷,苟得一二有志之士,因文见道,则效观摩,邪说诐行之风,不能见惑,经正则民兴,岂不以是哉!
余备兵海上有年矣,今以陈臬江右,膏车行迈,爰就院长姚芷轩先生谋梓课艺。先生精于抉择,共得若干首,付之剞劂。诸生研覃经史,诚益能邃其学力,养其德器,预储明体达用之材,以上盒国家兴贤育才之意,将于斯世必有得也。是则余之所厚期也夫。
光绪八年岁在元黓敦牂(1882)中夏之月,布政使衔升授江西按察使分巡苏松太兵备道监督江海关贵池刘瑞芬序。
刘瑞芬(1827—1892),字芝田,号召我,安徽贵池人。诸生,乡试屡不售。入曾国藩(1811—1872)、李鸿章(1823—1901)幕,叙军功以道员分发江苏。累迁两淮盐运使,苏松太道,江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驻英、俄、法、比等国公使,广东巡抚。著有《养云山庄全集》。[205]
【课艺内容】
四书文45题71篇;经艺38题51篇;赋13题18篇;试帖诗14题15首;古今体诗7题7首,题为《夏日田家杂兴》、《采桑曲》、《画桥》、《烟舫》、《花坞》、《旗亭》、《自鸣钟(七排)》。有评点。每篇作者前皆注明考官姓氏、官职和生徒等级、名次,如“莫邑尊课超等一名”、“刘司马课超等三名”。
【作者考略】
收录课艺较多者:曹基镜22篇,王全纲20篇,杨德鑅、曹槱17篇,冯纯寿10篇,陈锜9篇,潘崇福、林曾望、杨德炳8篇,潘誉清5篇,凌贞镛、刘至顺4篇,杜惠炘、陈增楙、曹耀圻、韩文藻3篇。其他作者一二篇不等:王增禧、林曾祐、汪锡昌、苏绍基、王宗祐、赵兰、杨振录、沈悦向、孙承鼎、徐琳增、徐颂增、桑芬、艾承禧。
艾承禧,见《上海求志书院课艺(丙子夏季)》。
曹基镜,见《上海求志书院课艺(丙子秋季)》。
王全纲(1853—?),字尽三,号有常、幼裳、勉斋,上海人。光绪二年(1876)乡试中式第101名举人。候选教谕。十六年(1890)会试中式第159名,覆试二等第19名,殿试二甲第59名,朝考一等第43名,选庶吉士。散馆授知县,分发广东,历花县、海丰、增城、乐昌、海阳等县。中年以后,研求医学。[206]
杨德鑅(1854—1927)[207],字仲琪,号耀珊,上海人。光绪五年(1879)乡试中式第6名举人。十五年(1889)会试中式第232名,殿试二甲第35名,朝考二等第38名,即用知县。历官四川三台知县,代理潼川知府,历办滇黔永岸、綦岸盐局事务,丁父忧回籍。服阕选授广西博白知县,以亲老告近改安徽泾县。后因病辞归。民国十六年(1927)卒,年七十五。[208]
曹槱,字朴廷,骅(1816—?)子,上海人。诸生。承家学,精制艺,从游常数百人。终年教授,无暇著述。邃于经术,《十三经注疏》及《学海堂经解》略能默记。沈秉成(1823—1895)创立诂经精舍,每课试,槱辄冠其群。龙门书院初建,以性理课士,槱独不往,曰:“程朱以来,大义略明矣。理学贵实践,无取空言也。”其训弟子亦持此论。[209](www.daowen.com)
冯纯寿,字南孙,上海人。廪生。生未弥月而孤,母抚育成立,性至孝。善属文,后更潜心理学,及门甚盛。著有《忆宣草堂集》。[210]
陈锜,字稷堂,上海人。附监,奉天补用知县。[211]
潘崇福(1846—?),字同叔,号容之、未梅,上海人。附贡,中书科中书。光绪八年(1882)顺天乡试中式第77名举人。与修《上海县志》。著有《妙华居诗稿》。[212]
林曾望,字志姜,上海人。光绪五年(1879)举人。再上春官,荐而未售。考取景山官学教习。大挑二等,以教谕用,未几卒。健于为文,尤长诗赋。曾与徐德杰(字薏香)、张焕纶(1846—1905/1843—1902)、凌贞镛(字谐石)、徐颂增(字咏梅)结文社。[213]
杨德炳(1854—?)[214],字伯勤、伯琴,号爱棠、爱堂、霭塘,上海人,德鑅(1854—1927)兄。光绪五年(1879)乡试荐卷,八年(1882)乡试中式第124名举人。十二年(1886)会试荐卷,十五年(1889)会试堂备。家居授徒,后选元和训导,未之任卒。[215]
潘誉清(?—1883),上海人。卒后其妻为之守节。[216]
凌贞镛,字谐石,上海人。同治五年(1866)鲍源深(1812—1884)岁科连试,贞镛游庠食饩,并在一时,士林传为美谈。杨长年(1811—1894)主讲敬业书院,亟赏其文。乡闱屡荐不售,以恩贡终。[217]
刘至顺(1844—1909),字简行,号让木,上海人。同治十二年(1873)乡试中式第59名举人。大挑知县,历署甘肃宁夏、张掖县事。补秦安,创设安廉书院。调山丹,擢固原直隶州知州,皆未赴任。乞归后六年卒于家。[218]
杜惠炘(1842—1892),字仲炎,号紫蓴,上海人。同治九年(1870)乡试中式第56名举人。拣选知县。邃于经史,问字者户常满。一意教育,不与外事。[219]
曹耀圻(1827—?),字仪逵,号易轩、翊翁,上海人。光绪六年(1880)岁贡中式经元第1名。著有《求志居诗稿》二卷。[220]
王增禧,字鸿伯,号鸿庑,上海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以大挑知县任直隶抚宁、迁安、卢龙等县。以疾请改教职,任海州学正。勉诸生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既归,集同志设思济因利局以恤贫穷。著有《雪鸿亭诗钞》。[221]
林曾祐,字佑申,上海人,曾望(字志姜)弟。郡附监生。早卒。[222]
汪锡昌,字拜言,上海人,原籍安徽徽州。邑庠生。肄业龙门书院,后游幕燕蓟,以佐治永定河工保县丞。[223]
苏绍基(1851—?),字印祥,号履生、侣笙、祝民,上海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恩贡第1名,候选直隶州州判。初性卞急,从汪人骥(字逸如)游,涣然以释。继肄业龙门书院,诣益粹。为文夭矫拔俗,字法平原。后入都谒选,遘疾归,卒。[224]
杨振录(1862—1917),字伟才,号味吟,上海人,德炳(1854—?)、德鑅(1854—1927)从侄。光绪十五年(1889)乡试中式第163名举人。大挑二等,授教职。宣统三年(1911)任徐汇公学教习。著有《古梅书屋遗稿》。[225]
沈悦向(1851—?),字葵若。诸生。[226]
徐琳增,字竹邻,上海人。邑增生。好学深思,为文独抒心得,敬业院长钟文烝(1818—1877)最相刮目。中年研精《说文》,深通训故,尤爱《离骚经》,常痛饮读之。[227]
徐颂增,字咏梅,上海人,琳增(字竹邻)弟。才气倜傥,善诗古文词。屡荐未售,以恩贡终。[228]
桑芬,字诵先,上海人。附贡。浙江永嘉县西溪巡检。[229]
待考者:陈增楙、韩文藻、王宗祐、赵兰、孙承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