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一流大学普遍重视与工业界合作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研究院充分认识到,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是大学技术创新的最佳模式,也将是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重要途径。通过周期较长的密切合作,既解决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提高了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信息技术研究院创建初期,几个主要的技术研究中心采取了与创新企业团队共建的模式,之后逐步过渡到以技术中心为校内团队组织形式,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的模式。从2003年到2018年,十五年间信息技术研究院共与企业建立联合研究机构39个,共合作54期,其中与国外企业建立联合机构5个。合作时间最长的是200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信研院)—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自动化联合研究所,从成立至今已合作13年,进入第5期。
联合研究机构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最常见的是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某个中心或FIT中心某个课题组合作,聚焦一个研发领域,持续深入地开展“串行”项目合作。第二种,少数联合研究机构以信息技术研究院为基地,与校内多个院系和院内多个中心开展“并行”项目合作,例如清华大学(信研院)—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先进视听技术联合实验室,涉及信息、材料、机械等多个学科群。第三种,联合研究机构专注于一个项目,例如清华大学(信研院)—瑞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中心,为期3年的1期合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基于中国行业标准和瑞萨IP核的UTI芯片研制。
1.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发挥重大项目组织平台作用
信息技术研究院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前沿,通过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开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攻关。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中承担着提供运输保证的重要使命,其现代化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科技实力。根据铁道部与清华大学达成的部校战略合作协议,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自动化系和电子系,在铁路客运服务信息系统、客运专线客票交易系统、通信信号系统以及动车组列车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方面承担了多项重大攻关课题。清华大学牵头的铁道部“客运服务电子客票及收益管理的应用研究”项目,攻克了大规模高并发交易处理体系架构方面的关键技术,解决了高负载下电子客票服务质量问题。与相关企业合作设计开发的京津城际铁路快通卡系统,已在京津城际沿途车站快通卡窗口得到应用,提高了客运专线的服务水平。信息技术研究院于2006年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联合成立了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所,面向国家高速铁路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并设计开发了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在武广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实验室的测试和验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信息技术研究院联合校内自动化系、计算机系、电子系、工物系等单位,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及装备研制”,组织攻关时速35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及相关配套系统的关键技术,努力为实现中国高速列车技术引领世界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信息技术研究院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依托联合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突破核心技术,推动科技进步。在“863计划”重大项目“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链路传输技术”等研发基础上,信息技术研究院通过“种子基金”支持,由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牵头,与10多家学校和企业合作,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IMT-Advanced新型无线传输技术研发”课题,在IMA-Advanced无线传输关键技术方面深入开展物理层技术、MAC层和链路层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及方法的研究,获取创新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专利,力争形成较完整的技术方案。微处理器与片上系统技术研究中心在“863计划”重点项目“32位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等项目的研发基础上,由信息技术研究院牵头,与微电子所共同争取了国家“核高基”领域重大专项课题。
2.面向企业发展需求,体现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作用
通过联合机构与企业进行的深入合作,满足了企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吸纳优秀人才的需要。(www.daowen.com)
搭建知识共享开放平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北京威视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建数据安全研究所前,没有专门的研发中心,在联合机构运行的3年中,通过清华大学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公司的研发,逐步形成了包括wisHSM、wisVTL、共享容灾平台等在内的5项产品,提交了“磁盘阵列安全标准”和“备份软件技术要求和测评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并出色地完成了“北京市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体系规划”和“北京市政府容灾中心建设方案”的规划工作。公司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共同承担的清华大学与铁道部“部校合作2006年重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针对铁路信息系统核心数据的保护、存储与灾难恢复等重大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所承担的清华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技术产品“新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存储系统”研发任务,使完全自主研发的“基于内容的存储技术”在新型集装箱检查设备上得以成功应用。威视数据系统公司研发负责人刘宏说:“公司追求产品获利,学校追求体现水平,联合研发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平衡和桥梁作用。”
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实现成果技术转移。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促使新技术得到及时有效的商业化,是大学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探索中,信息技术研究院坚持以有利于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为宗旨,开辟多种渠道为企业提供了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在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方案的研发中,采用“知识产权收益共享”的方式将自主创新的TDS-OFDM技术进行转化。在推动中国3G手机通信标准中,采用了“知识产权交换”的方式加速TD-SCDMA基带芯片产业化,此后,又以“知识产权转让”的方式,将清华大学的14项发明专利授权给合作企业。为推广清华大学研发的UTI数字电视机卡分离标准和技术,信息技术研究院与日本瑞萨公司成立了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联合开发UTI主机接口芯片并已量产。双方签署了生产及销售权协议书,同意将芯片产值的一定比例作为清华大学UTI知识产权许可费。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颁布后,信息技术研究院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便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标准的产业化推广上。为使标准在国内乃至国外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与香港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院(ASTRI)成立了多媒体广播与通信联合实验室,从标准宣传、现场测试、产品认证及后续技术研发各方面积极推动DTMB在我国香港地区的实施,带动了其数字电视相关产业的发展。
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为产业输送优秀创新人才。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优秀的创新人才,通过共建联合研发机构,学者在实践中不仅找到了应用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更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一线中去,成为有着深厚科研背景的企业家。从学者到企业家,是现任中华数字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永新视博数字电视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卢增祥博士的十年缩影。1999年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毕业后,他留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并担任信息技术研究院与北京永新同方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永新视博公司前身)联合成立的数字互动技术研究所主任。2007年5月,卢增祥博士调离学校;10月5日,永新视博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电视有条件接收系统厂商。
通过联合研发机构这个桥梁,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清华大学把优秀的学生输送到企业,为其丰富血液、注入力量,这些具有丰富资源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尽情发挥、施展潜能的工作机会。学生在校参与联合研发机构科研工作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行业需求、技术发展方向和工作规范,为其进入工业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国家在铁路列控方面的骨干企业之一,中国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一直缺乏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在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联合研发机构之后的短短三年内,清华大学就为该企业输送了近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很快成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研发的骨干力量,为实现我国铁路交通的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通信信号集团负责人周伟感慨地说:“作为老牌大型国有企业,想要招到合适且具有相当研究水平的一流人才一直是企业的难题,正是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建立的联合研究机构,为我们送来了最需要的人。”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产业结构调整,将创新理论、核心技术、重要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标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优势,是大学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需要。信息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机构的实践经验,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了与行业、企事业单位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也为清华大学提供了充分的社会资源,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