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现有研究剖析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现有研究剖析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不足包括:1.协同创新合作理论研究方面现有研究已经从单一主体逐步关注创新主体的复合性,从系统观研究协同创新系统。已有研究提出制度和规范是保持合作行为的重要条件,合作的基础是基于回报的合作,声誉是影响绩效的因素。

高校协同创新研究:现有研究剖析

世界各国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使得创新研究一直保持学术研究热度。已有的研究从关注创新的经济属性逐步扩展到社会属性,研究视角从企业创新逐步扩展到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多种主体的创新,研究范式从传统的线性分析逐步转变至系统论,关注创新系统的开放性,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分析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从竞争与协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探寻系统的平衡态。创新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来自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合作的基本问题,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也已开始广泛地从生物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吸收借鉴相关理论和方法。在组织变革的层面,学者们运用制度理论观察了社会背景和环境对创新组织产生的驱动力,并在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行为等层面对系统演进过程的合法化进行了探讨,这为从组织角度分析创新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

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和不足包括:

1.协同创新合作理论研究方面

现有研究已经从单一主体逐步关注创新主体的复合性,从系统观研究协同创新系统。已有研究提出制度和规范是保持合作行为的重要条件,合作的基础是基于回报的合作,声誉是影响绩效的因素。但是,对协同创新系统的复杂性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将系统观与合作演化相结合来进行分析研究。

2.协同创新系统研究方面(www.daowen.com)

现有研究明确了协同创新的主体,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部分地分析了系统的演化。简单地将协同创新抽象为两类主体:学研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研究二者之间的合作。但是,缺乏对协同创新系统合作的必要条件,即创新主体对环境的辨识能力,以及创新主体能力与偏好的实证研究,尚未建立能全面反映系统环境、主体以及主体属性的协同创新系统合作模型。

3.协同创新系统合作机制研究方面

现有研究提出了合作的动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确立主体间投入要素的组合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以论述为主,缺乏运用计算机仿真建模的研究;在合作机制方面,缺乏将基于投入—产出合作要素和制度共同结合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