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学科调查,优化流向结构

优化学科调查,优化流向结构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高等教育流向结构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使用效益。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将逐步向一产、二产、三产比重为10∶40∶50的结构发展。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三产业及对外开放的一些专业人才将十分短缺,针对这种情况,高等学校应当积极而又稳妥地发展一些适销对路的新专业流向。

优化学科调查,优化流向结构

合理的高等教育流向结构,应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专门人才需要的、种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专业构成。从总体看,高等教育流向按学科门类可划分为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流向。高等院校的流向构成,也可分为工科院校、文科院校、理科院校、农科院校等。高等教育流向结构既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形成的学科划分,又反映了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工,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所以,高等教育流向结构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使用效益。它是高等教育各种结构(包括流域结构、流型结构、流层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交汇处,是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直接、最集中的标志。衡量流向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志主要看其是否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是否与产业结构的要求相适应。然而,据200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我国高等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高新技术类专业人才、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给不足;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薄弱;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一些学校重专业外延发展,轻专业内涵建设的倾向严重;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有待形成”。这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流向在社会急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重点不突出,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考虑学校的条件与实力,二者必须结合才能实现专业设置的合理化。在我国,相当一批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不是考虑社会需要,而是仅从学校利益出发,为了争抢生源,争上热门专业,盲目跟风,看到市场上需要什么就设什么专业,致使一些专业重复设置。这不仅造成了高校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导致一些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对过剩。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将逐步向一产、二产、三产比重为10∶40∶50的结构发展。其中,一产将着重向“两高一优”农业和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二产将着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三产将进一步向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智力服务等服务高科技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向服务“全时空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上述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基础设施(包括通讯、交通以及能源)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们必须紧紧瞄准我国经济、科技、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加强学科专业对社会的适应性。要基本稳定基础学科,适当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重点发展社会需要量较大的应用学科。特别要优先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应用学科和专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急需的交通、能源、通讯、电子、轻工、纺织石油化工建材等专业。直接为第三产业服务的货币银行学、国际企业管理保险证券、房地产管理等专业应得到较大发展;农科要注意发展养殖、贮藏、保鲜、加工等专业,为广大农村和乡镇培养人才;医科要注意发展药物和保健卫生等短线专业;文科要注意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短线应用文科;师范要增大培养高中师资和职业技术师资比例。同时,还要按经济、科技和社会要求更新专业结构,建立合理的专业群体。

专业内涵是指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方式诸方面的有机组合结构。要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应向如下目标努力:第一,拓宽专业口径。从当前的情况看,经济建设十分需要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宽口径专业人才。第二,增加应用方向,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多品种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拓宽专业口径和增加应用方向,是优化人才分流模式整体措施的两个方面。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既有一个宽口径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系列,又有几个与之配套的应用性方向的课程系列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第三,加强实践环节,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增加实习经费,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第四,改变教学活动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封闭、单一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www.daowen.com)

一些传统基础学科专业,近几年一直被列为“长线专业”,这些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共同基础。对这些专业随便砍、压或轻易“下马”,是不负责的行为。应当采用内涵改造的方式,以这些专业为依托,设立应用性专业流向。这样,既保留了原有基础学科专业的优势,又能够衍生若干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专业流向,使这些专业增添新的发展活力。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的办学条件,经过论证看准了的新专业流向,要积极创办。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第三产业及对外开放的一些专业人才将十分短缺,针对这种情况,高等学校应当积极而又稳妥地发展一些适销对路的新专业流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