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由单一学业型向工读交替型发展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由单一学业型向工读交替型发展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单一学业型”模式的要求与问题“单一学业型”模式是指学生单以学业为主的一种分流模式。笔者网上调查显示,目前一般地方性高校中试行“工读交替型”模式的占比例86%[11]。广东韶关学院为了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学生“工读交替”流动。我国高校的“工读交替型”强调学生自主自愿参与,由高校创造条件并审查学生资格。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由单一学业型向工读交替型发展

(一)“单一学业型”模式的要求与问题

“单一学业型”模式是指学生单以学业为主的一种分流模式。它与前述的入学分流型、专业主流型和一次分流型等多种分流模式是联系在一起的。它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单一学业,即学生单以学业为主,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二是按时完成学业,即学生的学业不可中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不能提前毕业,也不可推后毕业。

学生要以学业为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更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当时的大学生入学就享受“国家干部”待遇,就业有保障,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专心学业,也没有任何理由不按时完成学业。因此,这一模式的优点也就非常明显,即保证学生专心学业,按时完成学业。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改革,“单一学业型”模式的不足也逐渐表露出来。

一是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强调其社会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用人单位明确提出聘用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对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更强调实践能力。而人的实践能力只能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社会交往才能逐渐养成。学生单以学业为主固然有利于其按时完成学业,但不与社会接触、不参与社会实践,毕竟掌握的只是书本知识,而不是直接经验,这样的人才较难符合社会的要求。

二是对“弱势群体”家庭子女不利。这里的弱势群体家庭主要指处在社会底层、经济不富裕的家庭。随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收费逐渐抬高,“单一学业型”模式的刚性规定必然使弱势群体家庭子女产生两难困境:接受高等教育,则难以承担连续几年的高昂费用,恐怕难以按时完成学业;放弃高等教育,则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会。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因经济问题而放弃高等教育机会的现象屡见报端。

(二)“工读交替型”的试行与特征

鉴于“单一学业型”模式的不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一些高校开始改革试验“工读交替型”分流模式,如黑龙江大学、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韶关学院等高校都有这方面的改革试验[10]。笔者网上调查显示,目前一般地方性高校中试行“工读交替型”模式的占比例86%[11]。

目前我国高校试行的“工读交替型”模式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关注学生利益,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黑龙江大学为了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关注学生利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允许学生“工读交替”流动。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从“高素质、强技能”的目标出发,强调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允许学生“工读交替”流动。华中师范大学提出应从培养学生主体性出发,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广东韶关学院为了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就业,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学生“工读交替”流动。(www.daowen.com)

2.限定专业,规定比例。我国高校的“工读交替型”模式还处在试行阶段,高校对于交替流动的专业及人数比例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黑龙江大学主要是在俄语、英语日语、计算机及应用、电子工程、涉外会计新闻学经济学8个专业流向中试行“工读交替型”分流,进入这一分流模式的学生比例控制在5%~10%;学校允许学生勤工助学,休学打工1年或2年,但学制年限不得超过6年。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机械工程、计算机、建筑工程等几个学科流向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试点,学生可以申请休学创业1至2年,但整个学制不得超过5年;可以申请边学习边工作,但整个学制不得超过4年;可以申请边学习边实习,比例控制在10%以内;目前申请休学创业的“回归式”和边学习边实习的“实习式”人数较少,主要是边学习边工作的“工读式”人数较多。华中师范大学以师范类学科的各专业为试验对象,允许学生工读交替流动,比例控制在10%以内;目前以“家教”形式和利用课余时间到周边学校兼课形式的“工读”式交替流动的人数较多。广东韶关学院以师范类的语、数、英、物、化等专业,非师范类的生物、电子、计算机、汽车等专业为对象,允许学生申请休学创业的“回归流”,比例控制在5%;允许学生申请边学习边工作的“工读流”,比例在10%~15%;鼓励学生参加边学习边实习的“实习流”,如英语系就鼓励一、二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中小学去进行上课实习,这是一种不收取费用的活动形式,称为“义教队”。

3.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保证学生能够工读交替流动,一些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规定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就能申请“工读流”,并将学生的学分累计、保存,规定修满一定的学分可以提前毕业,也可以推后毕业。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规定凡修满第一学年基础课程18个学分以上的学生可以申请“工读交替流”,整个学制可以延续至5年。黑龙江大学规定进入工读交替流的学生必须修满20个学分以上,整个学制最多不超过6年。韶关学院规定进入交替流动的学生要修满基础课程的20个学分以上,允许学生学习年限可控制在6~8年以内。

4.学生自主,高校审查。我国高校的“工读交替型”强调学生自主自愿参与,由高校创造条件并审查学生资格。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运作程序:一是学校创造条件。该学校与武汉市机械厂、中百公司、武汉市建筑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等工企单位签订协议,同意接受该校学生到这些单位“边工作边学习”;学校允许学生每周两个下午以及周末时间去工作,其余时间回学校学习。二是学生申请、学校批准。学生向所在系提出申请,经系审查(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表现、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同意,报学校批准后,才能进入“工读交替流”。黑龙江大学的运作过程是:首先由学生自主自愿提出书面报名申请;然后由学校组织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申请进行审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是否允许其进入“工读交替流”的决定,一般要在入学一年以后才能允许学生进入“工读交替流”;最后报请学校批准,并由教务处对进入“工读交替流”的学生学籍另行管理,以便记录、保存其学分。

(三)“工续交替型”模式的优点与改革

我国高校试行中的“工读交替型”分流模式,与传统的单一学业型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传统的大学教育要求学生单以学业为主,学生掌握的只是书本知识,流入社会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大学生通过工读交替流动,不仅掌握了书本知识,而且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这正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是有利于保证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传统的单一学业型模式强调学生只能主流学业,而不能有其他变通,这在“包分配”的时代,固然可行,但在学业成本分担以及学生自主择业的条件下,单一学业型模式往往使有些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利益受损。工读交替型模式允许学生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这就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先注册入学,然后通过休学打工或边学习边兼职等形式,解决学习经费问题,这既保证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由于我国高校的交替型分流模式还处在试行阶段,与国外高校的交替型模式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一,有的高校有学科专业、人数比例等限制,并不向所有人开放,甚至有的高校不允许学生交替流动。其二,有的高校选修策略和学分策略等不完善,影响学生交替流动。其三,外部支持工读交替流动的制度不完善,如政府在协调高校与企业方面的政策缺乏,高校与企业联系不够,对于学生交替流动的制度设置不完善等。此外,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也影响学生对这一模式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