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

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影响是通过人才需求结构而起作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分流培养人才的目标、类型、层次与规格的要求。社会人才需求通常反映在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或人才需求计划之中。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每一产业的各层次技术结构的人才需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

在任何时期,经济发展水平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影响是通过人才需求结构而起作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分流培养人才的目标、类型、层次与规格的要求。社会人才需求通常反映在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或人才需求计划之中。对一个地方而言,这种需求大致包括:第一,为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对高级专门人才在文化、技术、思想、身体等方面素质的最低要求,这种要求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第二,为适应一定时期地方社会与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提出对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规格与数量要求,这种要求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层次、规模、培养目标与专业设置。第三,为适应国家社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提出对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要求,这种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分流在纵向与横向分流结构等方面的比例以及高等学校发展的规模。

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人才需求结构对高等教育分流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影响分流的价值目标

教育分流的目标选择与确定,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密切相关的。如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农业社会,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单一,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少量的社会管理人才,一般劳动者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生活知识,在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高等教育分流所追求的必定是社会政治“精英目标”。大工业生产出现以后,要求劳动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职业劳动技能;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知识与技术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多样化必然要求高等学校不能只是为培养少数“英才”服务,而必须分流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为高校分流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样,高等教育分流的价值目标必然要转向“大众目标”。(www.daowen.com)

(二)影响分流的结构功能

人才需求结构实际上是社会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其比例关系。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每一产业的各层次技术结构的人才需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这个合理的比例就是愈是高层次技术所需要的人才比例应愈小,愈是中、低层次技术所需要的人才比例应愈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每一产业中的每一层次技术结构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也会逐渐提高,换句话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劳动者技术装备所达到的水平。一般地,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对劳动者技术装备水平要求愈高,同时也具有为训练高技术水平人员提供人力、物力条件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原来由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培养中、低层次技术人才的任务必然要上移到高等教育,从而也就促使高校内部的分流结构必然要发生变化,不仅使纵向分流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使横向分流结构也发生变化。例如工业化生产促使制造业的人才结构明显地发生演变,即从单一的手工业工人演变成技术工人与工程师两大类型,进而又演变为工程师、技术员与技术工人三大类型,形成了典型的“三段式”人才结构;在比例结构上,技术员要几倍于工程师,技术工人要几倍于技术员,生产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行。又如医科人才结构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手段的现代化,从历史上的医护不分的单一类型,演变成现代的医师类型和医辅类型(护理人员、化验人员、放射科技术人员等)两大序列人才结构,医辅人员要几倍于医师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各种类型的专门人才又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形成从低到高的多层次化的序列,例如技术员类型人才已有初级技术员、高级技术员与工艺师之分;技术工人有初级、中级、高级技术工人乃至技师之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都需要有相对应的高校内部的纵向分流和横向分流结构来承担培养任务,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应能根据社会人才结构的需求以及学生的需要来设置合理的分流结构,以满足社会各类主体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