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促进合理分化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促进合理分化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分流既受社会分化的制约,又能对合理的社会分化起到促进作用。除身份、权力、财富、声望等外,教育也是一种可以促进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资源。强化高等教育分流的功能,促进社会的合理分化,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高等教育分流功能的实现又在多方面受制于社会分化。只有努力形成一种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才能促进二者同时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分流的理论与模式:促进合理分化

高等教育分流既受社会分化的制约,又能对合理的社会分化起到促进作用。首先反映在通过分流可以帮助个体获得某种自致角色,实现合理的角色分化。现代社会对各种角色在知识、才能、情感、态度、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分流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获得角色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角色有关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与角色相适应的情感与态度等,从而使个体的条件逐渐符合某种角色的规范要求,有望获得与个人意愿及条件相符的社会角色。其次反映在通过分流可以相对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实现合理的地位分化。除身份、权力、财富、声望等外,教育也是一种可以促进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资源。由于现代教育分流具有相对客观的分化标准与公平竞争的分化机制,因此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具有更多的合理性。个人因天赋及勤奋程度差异接受不同层次与类型的教育而拥有不同的教育资源,不仅是个人角色分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地位分化的重要依据。从宏观的角度来讲,现代教育分流不仅可以根据现实社会分化的需要来调整自身结构,而且能主动预测未来社会合理分化的趋势,主动地调整分流的目标与结构,以促进合理社会分化顺利实现。

强化高等教育分流的功能,促进社会的合理分化,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高等教育分流功能的实现又在多方面受制于社会分化。只有努力形成一种社会分化与教育分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才能促进二者同时向着合理化方向发展。这就必须从改革社会与改革教育两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

社会条件的改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为了统一人们对合理分化的认识,促进合理社会分化的有序运行,必须首先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尽快建立合理社会分化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以合理的社会分化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通过给有知识、有能力,并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以较高的地位与报酬来激励一般社会成员,并鼓励广大青少年向他们学习,从而带动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在破除传统的以“身份”定贵贱、以“权力”定尊卑、以“金钱”分高下等陈腐分化观念的基础上,确立按知识、能力与贡献大小进行社会分化的新的价值标准。确立新的分化标准,还要考虑到不同职业的特殊性、工作条件与艰辛程度,以及个人的才华与教育训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职业、难以替代或不可替代的职业、条件较差或辛劳程度较高的职业、需要特殊才华与特别训练的职业,在社会分化中都要予以较优越的待遇和地位。这种社会分化标准的确立,既有利于人们从传统的“一切向权看”与“一切向钱看”等极端的价值选择中摆脱出来,找到一种符合社会需要和个人意愿及条件,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途径;又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价值取向多元化、个人地位结构多样化的富有弹性与充满活力的分化格局。

二是努力形成公平竞争的社会分化机制。公平竞争是以客观公正的分化标准为前提,以参与机会均等、资源开放平等为基础的竞争。实现公平竞争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因各种制度因素造成的不合理分化问题,形成对所有社会成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激励方式。形成公平竞争的社会分化机制,关键在于改革各种不合理的社会分化制度,包括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身份不再成为职业分化与权力、待遇的主要来源;改革传统的就业制度、劳动制度与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劳务市场,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让高校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务市场,自主择业,各用人部门按标准择优录用;改革分配制度,理顺收入序列,健全监督机制,堵塞各种体制上的漏洞,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的致富行为,逐步建立起按能力高低与贡献大小合理分配的制度体系。只有通过改革,真正形成一种公平竞争的社会分化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才能为实现合理的高等教育分流创造出最佳的外部环境。(www.daowen.com)

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改革来看,为增强高等教育分流对社会分化的主动适应性,应努力抓好以下三点:

第一,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提高学生对教育分流的认识。正确的价值观念是支配人们产生正确行为的价值准则学校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价值观念导向上的优势,消除学生对教育分流的错误认识,如分流违背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分流妨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化原理与教育分流的历史必然性。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需要的关系,既能客观评价自己,又能正确认识社会,在教育分流中,能较好地把个人志趣与条件同社会的需要及可能统一起来。要让学生懂得,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当个人面临这一矛盾时,应主动调整自己的期望目标,有时还需要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总之,要通过价值观念导向把广大青年学生引导到努力为社会进步多做贡献的目标上来。

第二,加强对合理社会分化趋势的预测,优化教育分流的结构。合理的社会分化趋势反映着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是制定科学的教育分流规划与优化教育分流结构的基础。为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我国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角色分化与适度的地位分化。我国角色分化的基本趋势是:随着第一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纯粹农民角色的比例将大幅度减小;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新行业增多,对一般技术性职业角色的需求比例增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技成果在社会上的广泛运用,对专门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优化的高等教育分流结构应具有“多流层、多流向、多流型、多流域”的特征。

第三,深化学校教育的各项改革,强化教育分流的功能。从我国当前学校教育来看,一是要改革单一化的办学模式,使教育分流的对象具有普遍性。我国现在每年约有200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学又未经专业训练而直接进入职业社会,这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重大损失。为使所有的学生在就业前都能接受必要的分流教育,既要办好普通高等教育,又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且所有这些高校都应向着学制灵活与办学形式、招生渠道、文凭证书发放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二是要改革升学与考试制度,使教育分流的选择策略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分取人”与“一考定终生”的选择策略为考试成绩、考察成绩、智力及性向测试成绩与推荐评语结合的选择策略,实现耦合积分,分类择优。三是要改革教学与评价制度,使教育分流的结果具有权威性。由各个学校签发的不同文凭和证书,是学校对分流培养结果的最后认定。为使学校的这种认定在社会上具有权威性,学校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改变单纯由校内教师评价的制度,实行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考评,发放由校外专家签名认定的职业技能证书;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学校滥发文凭的倾向,以保证学校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这将有利于促使学校签发的文凭和证书逐步成为社会录用人才的主要依据,从而减少社会不当干预对合理社会分化的影响,使高等教育分流更好地发挥优化社会人才结构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