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能够准确预测、灵敏适应,使受高等教育者完成学业后都能够找到适当的工作岗位,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然而,现实中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和这种理想状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求职者开始进入就业市场并对劳动力市场人才的供求产生了剧烈影响。
我们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扩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状况将取决于高等教育分流的成功与否。作为一种分类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高等教育分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在改善劳动力供给方面影响着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平衡。
(一)高等教育的纵向分流,为市场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纵向分流一般是指学生在不同教育层次之间的流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多样化也成为必然趋势。各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经历了一个由单一本科教育向研究生层次教育与专科层次教育两端扩展的过程。在我国,同样如此。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构成了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层次。它们之间既应相互衔接、比例适度,又应相互独立、层次分明,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专门人才的数量以及层次比例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纵向分流主要是从改变劳动力供给层次结构方面,来影响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了纵向分流的整体优化。如表3-1所示,2009—2013年,高等教育内部各个层次的毕业生在绝对数上不断上升,其中,博士生由4.87万人增至5.31万人,增加了9.03%;硕士生由32.26万人增至46.05万人,增加了42.75%;高层次研究性专门人才在毕业生中的比例每年都有增加,而成人本、专科生在毕业生中的比例平均每年都要下降0.61%。这说明大学毕业生的层次结构正逐步向高层次发展。通过有效分流,整个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表3-1 2009—2013年高等教育各层次毕业生人数及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2009—2013年各年度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www.daowen.com)
(二)高等教育的横向分流,为市场提供不同类型的人才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既是高等教育改变办学模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过程,也是毕业生全面走向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顺应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已实现了从单纯的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为政治或宗教服务,到为社会提供不同种类的劳动者服务的转变。这种转变与高等教育的横向分流密切相关。
高等教育的横向分流一般是指学生在不同教育专业之间的流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门类基本可划分为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类,400多个小类。这基本上满足了市场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科门类、各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改变。例如,伴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到来,劳动力市场要求有更多的市场营销人才,为适应这种变化,市场营销专业从无到有,早在2001年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已有213所。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就业率上的显性要求约束着高等教育的横向分流,劳动力市场人才储备和新科学、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上的隐性要求也对学校的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规划起着导向作用。总之,高等教育的横向分流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供给,满足了不同时期的劳动力需求,实现了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多样化。
综上所述,劳动力供求平衡理论是高等教育分流的重要经济学理论依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也为高等教育分流提供了现实依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高等教育的“产品”供给起着指示灯的作用。只有通过合理分流,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实现“产品”自身的价值,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