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是西方公认的社会学家和教育社会学奠基人,他在《社会分工论》等著作中提出了他的理论。他认为,社会分工促进了社会团结和有序运转,不管离心倾向如何而创造着社会整体并促进社会保持整体的那种力量,是分工。“社会的凝聚性是完全依靠或至少主要依靠劳动分工来维持的,社会构成的本质特性也是由分工决定的。”[5]这一分工理论具有如下观点:其一,分工促使两种社会类型产生。一种叫作“机械连带”社会,另一种叫作“有机连带”社会。其二,在机械连带社会,其成员之间的类似性或同质性相当高,社会分工不明显。换句话说,这种机械连带社会是一种相当排外的(exclusive)组织,在其中个人的人格特质已经被纳入团体的人格特质之中。其三,在有机连带社会,其成员之间的相似性或同质性较低,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犹如高等动物身上的器官一样,每个器官均有其特殊的功能与自主性。换言之,有机连带社会的和谐与团结基本上源于社会分工,每个社会成员依其利益而主动地合作。这种高度的社会分工不仅使社会越来越繁荣,而且逐渐成为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条件,并保持社会具有较强的凝聚力[6]。
上述社会分工理论对高等教育分流具有如下指导意义:其一,社会分工越发达,职业专业化程度就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生产力发展就越快,社会凝聚力就越强。因此,学校教育应对学生进行分流施教,分类培养,以满足社会分工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要。其二,在社会分工强调专业知识的要求之下,高等教育机构对于学生应该进行何种训练以及如何进行分流施教,才能满足未来职业上专业的需求?这将是学校教育需要考虑的重点。其三,既然社会有不同的分工,需要不同的人才从事不同的工作,以维持社会的正常有序运转,那么学校就必然要承担鉴别与选择学生的责任,并施以适当的训练,即进行分流施教,分类培养,这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正如帕森斯(T.K.Parsons)所言:对教育界来说,通过教育分流和课程的分化,以选择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公平的[7]。(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