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充民间风俗:修桥铺路、共建石板路与陈子征修复龙门桥

南充民间风俗:修桥铺路、共建石板路与陈子征修复龙门桥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时南充人从善为本,修桥铺路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多以富裕人家捐助,民众集资,共同参与。夫妇耕种田地40挑,所得积蓄用于修桥补路。一生中先后自费雇请石匠,修建民间石板路4条,长约30里。民国35年,西充县发大水,双凤乡龙门桥被洪水冲毁,消息传到重庆,陈子征知情后,愿意捐资三成修桥,当年龙门桥修复。

南充民间风俗:修桥铺路、共建石板路与陈子征修复龙门桥

南充属深丘,河流纵横,交通不便,偏远地方几乎与外界隔绝。古时南充人从善为本,修桥铺路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多以富裕人家捐助,民众集资,共同参与。现代乡村路、桥修建模式多以政府出一点,本乡发财人捐款一点,民众集资一点。同时,也有独资修建的。

西河古桥 经历了几个建桥时期。早先的唐宋时代,古桥无名可考。明万历六年(1578),致仕(退休)回家乡南充的大学士、《永乐大典》 总校陈以勤,看到唐宋时的西河老桥被洪水冲毁,就捐出全年俸银,还动员城里士绅商人捐资在唐宋老桥旧址上,重建长21丈、宽2丈、高3丈的七孔桥,取名为“广恩桥”。陈以勤撰写有 《西溪广恩桥记》,刻碑立于桥头。时至清代,广恩桥毁于洪水。清乾隆十九年(1754),刘柱元募捐重建石桥,改名西溪桥。清嘉庆十四年(1809)前后,顺庆两任知府黄铣、盖方沁再建桥,桥为七孔石拱桥,改名为永安桥。桥长38.6丈,宽2.9丈,高3.48丈。

父子桥 传说是父子俩出资而修建。明代,这座父子桥就已经修建。1965年,古桥石严重风化,有垮塌危险,于是政府重建,仍名父子桥。

南充浮桥 明嘉靖年间,顺庆知府沈桥在嘉陵江上建起了一座浮桥,明末毁于战乱。清道光年间,李彬奔走募捐,经32年努力,募得一千缗钱,改木架代替木船,铺上木板,架起栏杆,用余钱购了几只木船,置田产若干,以田租所得为义渡的开销。顺庆城外冬春有浮桥,夏秋有义渡。

奚致和义建石板桥 奚致和(1885—1955)。1921年,奚致和为解决老百姓过河难,带头捐资,倡义在明家河拉拉渡口处修石板桥一座。(www.daowen.com)

汉章桥 李汉章(1863—1957),男,阆中县水观乡人。他想在黄泥包河上修一座石桥,造福百姓。民国36年(1947)的一天,来了三个石匠被他收留,叫开山取石。三个石匠花了一年的时间,修起一座长约5丈、宽约8尺、高约4丈的石板桥,花去大量银钱。人们为纪念他,取名为汉章桥。

吴光斗义务修石板路30里 吴光斗(1883—1953),仪陇县二龙场唐家湾人。夫妇耕种田地40挑,所得积蓄用于修桥补路。二龙场附近修新石桥,他一次捐米一大石(400公斤)。一生中先后自费雇请石匠,修建民间石板路4条,长约30里。民国34年(1945),仪陇县长卢畇原亲笔书匾额“积善余庆”赠给吴光斗。

陈子征 西充县人。民国35年(1946),西充县发大水,双凤乡龙门桥被洪水冲毁,消息传到重庆,陈子征知情后,愿意捐资三成修桥,当年龙门桥修复。东岱乡陈家坝有一座小石桥,河床升高,稍涨水,无法过人,时有人被洪水冲走。后来陈子征捐大洋,请石工升高桥面。民国时期,沟里道路崎岖难行,人们赶场,儿童上学,常跌下崖,摔进水田,陈子征出资,耗时一年多,将5公里山路铺成了石板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