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蓬安义渡:民间风俗五只船,每天渡运达3000人次

蓬安义渡:民间风俗五只船,每天渡运达3000人次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此,设置有5只义渡船,有渡工10余人,每天渡运过江者达3000人次。这两处拉拉渡设有义渡会,有收钱资的,有负责维修的,有负责监督的。蓬安义渡 据 《蓬安县志》 记载,清代蓬安境内有渡口20余处,海田乡场口处渡口、周子古镇渡口、洪家坝渡口为义渡,不收渡资。大泥渡口还成立了义渡会,有会员6人。新政义渡 始于清末。义渡的船员酬劳、船只修补费用每年由商会结算。1949年后,新政义渡退出历史舞台。

蓬安义渡:民间风俗五只船,每天渡运达3000人次

嘉陵江由北向南穿过南充,河流纵横,义渡古往今来有之。义渡经费解决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有由商会,也有由田产,还有通过募捐支付的。义渡中有人工划船的义渡,也有拉拉义渡。

双女石义渡 距南充城区约10华里。从汉代开始,双女石渡口就是通往达县、巴中、仪陇营山、蓬安的重要渡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双女石旁立有义渡碑。于此,设置有5只义渡船,有渡工10余人,每天渡运过江者达3000人次。1962年公路修通后,每天渡江仅百余人次,渡工也只有2人,且是半农半渡。20世纪70年代,双女石义渡停运。

南充城郊拉拉义渡 清末民初,在南充城郊便有了明家河拉拉渡和桓子河拉拉渡。这两处拉拉渡义渡,分别各设置有一只义渡木船,两岸都有固定的木桩拴系绳索(用青篾织绳或葛藤绳),过河者自行拉绳带动船过河。这两处拉拉渡设有义渡会,有收钱资的,有负责维修的,有负责监督的。20世纪80年代,两处拉拉渡义渡也就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顺庆城区沿江三渡口义渡 民国年间,顺庆沿江的上渡口、中渡口和下渡口三个渡口处,都创设有义渡船只,方便过江过河的行旅人等。民国5年(1916),顺庆城内同济医馆馆主建议把上渡口归为公有,所有船只备价收买,仅取钱1200串,作为医馆医药即城乡团局经费,招租船只给船工。但船工所收过河船费上缴不多,私吞现象严重。民国16年(1927)由市长李稔,师长罗泽洲,会同吴钟南、袁锡安等一起,经数月募得大洋。同时,罗泽洲捐俸钱1万串办起了义渡。据民国18年(1929)《新修南充县志》 记载,“北津渡(即上渡口)在治北二里龙王井下,民国十七年创建义渡。”1928年,民众捐资创建了义渡,并立有义渡碑。民国24年(1935),南充公路管理站在中渡口配备有木船4艘。1975年6月,南充嘉陵江白塔大桥建成,三渡口退出历史舞台。(www.daowen.com)

阆中义渡 阆中三区西河塘有渡船一只,始于清咸丰时,其经费旧有田一股,年可收谷30余背。阆中五区河溪关有渡船一只,始于清同治年间,经费由河溪关场上油行每年拨抽钱一百千文。阆中鸭嘴塘有渡船一只,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经费由侯大斌捐田地数亩,收租支付。阆中青岩滩有渡船一只,始于民国10年(1921),其经费由募捐成数,放贷生息,用利息钱支付。阆中观音塘有渡船一只,经费有田一股,收租支付。

蓬安义渡 据 《蓬安县志》 记载,清代蓬安境内有渡口20余处,海田乡场口处渡口、周子古镇渡口、洪家坝渡口为义渡,不收渡资。大泥渡口还成立了义渡会,有会员6人。如今利溪洪家坝义渡仍在延续,还是拉拉渡。

新政义渡 始于清末。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商会鲜于级三倡议下,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承办新政义渡。1939年底,组织了6只渡船,淡季2~3只摆渡,日均渡客200人左右,在河西渡口山崖石壁上镌刻石碑一块,上书“新政义渡”。义渡的船员酬劳、船只修补费用每年由商会结算。1949年后,新政义渡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