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新工科课程开发

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新工科课程开发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实现人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和接受,其内驱力是科学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环境制度设计及实实在在的成就感。现阶段,人们还很难将被誉为“第三本教育护照”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等量齐观,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培育。人们认为它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应急之策,是迫于无奈的一时之举。

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新工科课程开发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要实现人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可和接受,其内驱力科学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环境制度设计及实实在在的成就感。现阶段,人们还很难将被誉为“第三本教育护照”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等量齐观,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培育。我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大步走进大众的视野是近十多年的事情,它还处于探索与求证的初级阶段,人们还不清楚它会给社会经济、民生福祉及学生健康成才带来何种影响,因此观望气氛较浓。人们认为它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应急之策,是迫于无奈的一时之举。在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眼中,学生毕业时寻求一份稳定的、有较高收入的工作是踏入社会的第一要务,创业则被置于“先就业、再择业”后的第三选择。如何在教育意识上引起社会整体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与共鸣、如何在教育观念上引导社会整体全面与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如何在教育价值上引发社会整体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审视与再认识、如何在教育认知上引领社会整体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航向,消弭短视与偏见,不是仅止步于学生学习时的职业发展规划讲座、就业前的入职指导、职场生存技巧等一揽子“快餐”,而是要上升至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及最终价值是国家的一种创新行为进程,以及国家培育卓越人才和复合人才的思想哺育行为,是一种长远而非眼前的、深邃的而非浅表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宏大系统工程

在目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大多重视精英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大部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只重视创新创业表层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创新创业观念的树立与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渗透;只重视就业与就业人格的塑造,而忽视学生就业观念重塑及就业与创业渠道的打通;只重视择业与择业观的树立,而忽视择业观与创业观辩证统一、相互转化契机与条件的孵化与催生;只重视对职业适应与指引的教育,而忽视职业创新创造的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大众,培育创新的“土壤”、孕育普适化的创新“种子”,不能只单纯地理解为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教育部等联合举办的年度“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为学校及个人赢取荣誉。要把学校的学习资源为大众所用,让那些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尖子生”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板块轮动,带动全体学生创业创新。这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为未来可能成为企业家这一类特定生源定制的技巧性学习内容,更是培养大众创业人才的“良友利器”,与全体学生息息相关。当学生得到认可与关爱后,就直觉性地与这种活动渐行渐近,这就固化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初衷,光大了创新创业精神,让大部分学生与创新创业活动接交。创新创业精神的植根与传播、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孕育与培植是福泽中华的百年大计。应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精神,面向大众群体,培养大众群体的岗位创新能力与职业创造能力,这种能力具体体现为在重视挖掘和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创造性思维、预见能力、创新精神、风险意识、辨别机遇能力的同时,更重视不断提高其他素质和实践训练能力。(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