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至2014年5月,笔者参与了学院国家骨干高职学院的申报与建设过程(建设总方案的策划、设计、撰写、答辩),并负责实施重点建设项目“数控技术专业的方案的设计、撰写及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校高职院校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2010〕27号)。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内容多维度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测评是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验收要点。
时间回溯至2005年,国家每年投入100亿元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2009年又遴选100所高职院校推进以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提升为中心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伴随着体制机制创新,一些长期困扰岗位职业能力提升的瓶颈正在逐步被打破,组建政行企校(政府、行业、企业、学校)4方联动的合作理事会,引企入校,建“校中厂”,推校入企,建“厂中校”,在学校建立技术服务研发推广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和职业教育创业园,改革人事制度,扩大企业兼职教师的人数和比例,联合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进一步拓展优质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大力改善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对社会开展高技术培训等。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而不仅仅是表面化的事实性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基础,以完整工作过程为能力建构模式。建立在职业效度上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开发以对完整工作过程的规划和实施来提升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作为知识手段的权变性运用。无疑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任务设计。而作为职业岗位工作能力表征的工作过程,其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式至少应当涉及3个方面,即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要素的全面性(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工作过程知识。调和课程效度与职业效度,在工作过程中努力实现融知识、技能与职业精神于一体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只要教学内容来自职业及职业发展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情境或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才会具备职业效度。(www.daowen.com)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推动5个对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学生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对课程内容改革的要求已成为必然之势。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推动职业院校管评办分离与改革,也是基于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设计一个体系化、制度化的平台来支撑产教融合课程观在微观层面要深入面对的问题,将有力的外部评价与有效的内部评价相结合,把课程改革的实效落实在学生职业测评能力的高效上,形成和谐共振之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