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新工科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务:如何兼顾就业与升学

职业教育新工科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务:如何兼顾就业与升学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目标有序衔接、分段实施是中高职人才协同培养的起点。因为主导中职教育目标的动因始终只有一个,即学生就业率考核。由此观之,中高职课程衔接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相互同向用力,高职以技能为抓手求得与中职办学理念的认同,中职以知识强化为支撑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二者互求最大公约数、聚同化异。

职业教育新工科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务:如何兼顾就业与升学

课程目标有序衔接、分段实施是中高职人才协同培养的起点。以就业为主、兼顾升学是大多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目标服膺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教师服务于课堂。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过程很难推进,因为教学方法的综合多元运用极大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对教师多元考核也很难让教师把全部工作重心放在课堂上,学校各级督导及教学反馈系统在规范教学进程的同时,客观上也让教师重视课程实施的进度而忽视课程效度。此外,师生评价关系的逆转也让教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约束课堂、严格把握教学质量和高标准育人之间权衡轻重[15]。由是,教师的课程目标不断地小而化之,严守三尺讲台的教学依旧,把学校与专业的教育目标不断落小落实落细。再者学校教育宏观标的提升,也让课程目标不断变换新的标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为依托,分际在于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中级职业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从培养层级的定性表述来看,高职教育是中职教育的拓展与深化,是中职教育的更高层次。高职课程兼具高等性与职业导向性,中职课程强调实用性与职业定向性,以岗位就业目标为旨归,非为高职课程打基础、埋伏笔。中职教育没有义务也没有职责按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来重塑标的。其次,不同中职学校依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也在不断调整教育目标。某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则以就业为主导;经济疲软下滑,对人才的需求减少,就改变口号,主推升学。因为主导中职教育目标的动因始终只有一个,即学生就业率考核。由“三改一补”转制而来的职业高中、排他性较强的行业特色鲜明的技术学校,由于历史或现实原因,更希望学校能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以此摆脱“双师型”教师缺乏、实训设备老旧、产学研用脱节等为中等职业院校办学命脉的节制。

为了加快“多元立交”现代职业教育框架建设,国家对中职生开通了诸如“文化+专技”考试、单独招生、“3+2”对口招生考试、五年一贯制等多种招录方式。但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高职教育的吸引力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报到录取率不到总量的5%,中职教育也明确摒弃了将学生升入高职业院校作为主要选项的优渥。高职院校招录,中职生报考率高、报到率低,近几年由中职升入高职的人数持续走低,高职课程目标的起点也重点聚焦由普高经高考升学上来的人群,面对中职生的课程目标也只是根据学生的培养基础进行策略性的转换,或者只是前者的简化或删节。(www.daowen.com)

由此观之,中高职课程衔接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相互同向用力,高职以技能为抓手求得与中职办学理念的认同,中职以知识强化为支撑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二者互求最大公约数、聚同化异。职业高中也要立定办学思路,强化内涵建设,做优人才培养规格,做强办学特色。条件具备时,做好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普通高等职业教育要厘清自己的使命,为职业教育的系统化发展借势谋力,让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握手见面”互相赢得好感和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