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新工科课程的理论与实务分析

职业教育新工科课程的理论与实务分析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青年就业和技术技能创新是我国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初衷。对广州地下铁路总公司的调查显示,该公司每年新进和流失的技能型人员总和约为10 000人,并且二者的比例接近1∶1。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目的,不应是国家政策导向的被动行为,而是基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出的对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性发展的主动自觉接受。

职业教育新工科课程的理论与实务分析

促进青年就业和技术技能创新是我国发展现代学徒制的初衷。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中、高端人才普遍存在结构性短缺。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报告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面向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缺口日益增大。技能人才总量不足,仅占就业人员的20%;高技能人才仅占就业人员的6%左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现象严重。培养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已是当务之急。企业要求职业院校的“2+1”培养机制所需的“一个前移”,即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前移,已转而求诸“3+n”储备与锻炼实践。在招聘员工时,更看重学生的基本素养,至于技能的提升和素质的养成则寄希望于入职后的多年实践。实际上,为了使新员工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具体企业岗位能力,广州地下铁路总公司每年都为新员工提供至少为期8个月到两年的在岗培训,花费在新员工的培训每人约为6万元。对广州地下铁路总公司的调查显示,该公司每年新进和流失的技能型人员总和约为10 000人,并且二者的比例接近1∶1。企业需要的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将”,但总体来看,“留得住”才是企业需要换位思考的战术选择,即如何“放低姿态、加高薪资”进行情感投资。广州地下铁路总公司有着国有大型企业的荣光、有着计划经济时期招工“百里挑一”的优势,每年可以向高职院校大规划招聘,但为什么无法避免技术技能人才就业的高流动性态势?企业并不担心不与职业院校合作或合作不深入会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能力产生的影响,因为对新员工的入职与任职训练,企业有自己的安排和考虑。基于此,企业把职业院校的功能定格在基本文化素质与基础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对于专业岗位能力,无论通过什么渠道招聘的员工,都需要经过企业一段时间的再培养。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目的,不应是国家政策导向的被动行为,而是基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出的对技术技能人才创新性发展的主动自觉接受。它应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持续性的师徒结对为导向,职业院校以新型学徒为手段的一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