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建构主义理论,职业教育课程实施从对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技能的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进而达到对未来工作经验的建构,以此形成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自我组织可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的程度、学生协作及协作效率是生成职业能力至关重要的因素。课程师资、课程场所、课程组织是决定课程实施的直接因素,校企关系、师生关系、人机关系是课程实施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和各省示范校、骨干校工程建设的推进,职业院校的硬件数量有了大幅提升,但硬件质量在满足企业校企合作方面(人机关系)还有很大差距。各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校企关系大多停留在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浅层次阶段。处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大多在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容易动摇学生对专业和企业的信心,造成企业对学校培养质量的不认可,校企关系短时间内很难获得大的突破。师生关系、教师作用是教学过程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特别是面对自主学习能力弱、协作能力弱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的指导作用甚至可以上升为第一位。虽然近年来一直进行对教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培训,对“以学生主体、以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培训也从未间断,但现实中“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过程很难推进,因为教学方法的综合多元运用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对教师的多元考核也有时很难让教师把全部工作重心放在课堂上,学校各级督导及反馈系统也使部分教师重视课程实施的进度而忽视课程效度。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上课,是在课堂上呈现企业工作内容的一种权变式策略,即利用企业工技人员的知识技能或工作经验,多快好省地建设课堂、培养人才。但是,一方面学校很难吸引高水平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聘请一些企业退休人员,但双方难以形成制约与制衡机制,教学过程并没有显著的改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实施,是人才培养的“微细胞”,是职业院校在内涵建设中的主要问题。(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