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生产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将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融为一体,使个性化发展与团队合作教育协调一致,不仅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引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实用型和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利于体现导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进师生感情,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是一项非常好的教育制度(肖莉,2004;杨仁超等,2012)。以往我校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本科生只有在三年级进行生产实习之前才开始按专业方向选择指导老师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对双方来说,都存在彼此了解不深入、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因对选择的毕业设计方向不感兴趣而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差,没有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科研能力训练。
针对这一问题,本教学团队将导师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将本科生的导师制提前至二年级。在本科生入学的第四个学期初,即每年的5月份,由导师基于自己的科研项目,拟定出一系列适合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小专题,统一发布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联系相应的导师,通过导师或导师组的面试后,即可确定导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同时,在本科三年级进行生产实习之前即第六个学期,还有一次更换导师的机会,由学生本人提出,经师生双方同意即可,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www.daowen.com)
将导师制实施时间提前,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与导师之间尽早彼此熟悉,有利于学生进行科研方面的选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本科生尽早地融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达到以下目的:①学会并掌握科研思想、科研方法、科研过程;②学会查阅文献方法、科研选题方法;③学会申报科研课题,学习撰写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方法;④学会撰写科研论文和熟悉论文的发表过程;⑤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⑥培养学生合作共事和团队协作的科学精神;⑦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