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地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和专业特色,对培养学生兴趣、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主战场的地质实习基地,历来被视为培养地质专业人才的摇篮,是夯实地质人才质量基础的重要基石。本团队依托地球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和北戴河、周口店、秭归三大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尤其是周口店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整合室内实验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性环节所占教学比重,有效开展了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逐步构建起由感性认知实践阶段→专业技能实践阶段→科研创新实践教学阶段组成的从基础教学到创新教学的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①感性认知实践阶段:为一年级本科生在北戴河基地开展的地质认知教学,通过现代地质过程和古老岩石记录对比,给学生建立“将今论古”的思想,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地球科学思维(图2 -4 -3)。②专业技能实践阶段:为二年级本科生开设包括大别山等教学实习基地的岩石学课间实践教学和周口店教学实习基地的地质综合实践教学,是从巩固理论课学习成果开始过渡到系统训练学生的地质专业的现象观察能力,以及数据测量和采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艰苦朴素、求实务真”的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③科研创新实践教学阶段:为高年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结合本科毕业论文和创新课题研究,强化创新思维和工作能力培养。递进式野外教学的实施,大幅提高了本科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和显著示范效应。
长期以来矿物岩石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一直坚持投入大量师资力量参与周口店的实践教学活动。马昌前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实习基地完成了硕士论文,之后,长期坚持开展该区域的学术研究,充实了教学基地的学术内涵。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地质界奥林匹克大会——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周口店的火成岩体、变质作用和地质构造选为会后地质考察路线,分别由马昌前教授、王方正教授和陈能松教授以及宋鸿林教授等担任路线指导,成功地向国际同行推荐了我国地质基础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成就。以已退休的曾广策教授为代表的原团队成员就曾长期作为周口店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在协助教员备课、实践教学安排和业务咨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周汉文教授在已出版的Practical Field Guide for Metamorphic Geology(变质地质学野外实践指导书)中承担了包括岩浆岩和变质岩工作方法和实践路线的编写工作;陈能松教授则参与了周口店实习基地的变质岩和岩浆岩路线野外实习教学录像的录制工作,参与完成了周口店野外实习国家精品课程的录制工作。陈能松教授从2014年开始,在地球科学学院新组建的周口店实习基地野外教学团队中担任学术指导,参与完成了周口店虚拟实习中心和周口店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随后,本团队中年富力强的王国庆副教授则担任了周口店野外教学团队队长,开启了以矿物岩石学团队教员为主体开展周口店实习基地的基地建设、实习教学组织的新阶段。
图2-4-3 团队成员郑建平教授在北戴河教学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详细讲解野外地质观察和描述要点,启发学生的地球科学思维
近年来,新的教学团队在基地建设和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老一辈教师对实习区内一些教学路线,尤其是太古代基底变质岩系、接触热变质带划分和房山岩体侵位期次与岩浆就位机制的认识已不被当代快速发展的地球科学理论和实践所支持。基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团队在教学工程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更新更正了由于过往的错误认识而产生的不正确的教学内容。遵从校友温家宝于2017年夏重返周口店实习基地对“求真务实”的科学诠释和提出的殷切希望,该团队将更新和优化教学路线内容,将实施资料采集数字化、完善独立填图区域和创新实习成绩评定方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之重点,将“基于国家地质学标准之上的一流地质技能的创新创业地学人才培养”作为周口店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地建设与教学目标。
自2008年周口店实习基地建成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野外实践教学基地(简称“基地”或“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以来,与西北大学的秦岭基地、南京大学的巢湖基地开展了相互交流实习,同时对国内外高校实行开放,并紧密地服务于社会,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长江大学、长城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赤峰学院、天津职业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师生到基地从事实践教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UTSA)Stuart J Birnbaum 教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axas A&M Universiyt,TAMU)Jack Baldau教授、Rick Giardino教授、David Sparks教授来基地考察、备课,为美国本科生和研究生来华进行野外实习作准备(图2 -4 -4);数十家国内科研、生产、新闻、体育等单位以及韩国、瑞士、法国、俄罗斯、中非共和国、赤道几内亚等代表团和留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或赴基地参观访问(图2 -4 -5)。同时,基地组织了全国地质专业青年教师培训班,为全国10余所高校20多名青年教师进行了室内教学和野外能力培训。
图2-4-4 德州农工大学一行在周口店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考察(www.daowen.com)
图2-4-5 周口店国家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承担发展中国家地质专家数字填图野外技能培训工作
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率先在国际和地区间开展野外地质联合实践教学活动,开辟与国外(地区)高校联合实习的新途径。美国、俄罗斯、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本科生都曾在基地内开展野外联合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校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国土资源部资源勘查工程工科基地班、地矿类专业实验班,以及学校“李四光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挑战杯竞赛计划”“地调矿调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地球科学菁英班”等进入基地开展野外地质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艰苦朴素精神,增强学生扎根基层的意识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野外实践训练基地,配合学校在三峡库区秭归地区建立产学研基地(简称“秭归实习基地”),2005年,本团队成员周汉文教授在张先进老师开展秭归地区教学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地质学相关院系的老师开展了系统的教学资源调查,为学校建立秭归实习基地提供了依据。经过两年的建设,秭归实习基地初步具备了教学生活条件,教学路线和教学内容得到了系统的规划,2007年正式开展本科生的野外训练。到目前为止,秭归实习基地已经建成了完善的教学、学习和生活保障设施,可以同时容纳1 500名,适合开展基础地质、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工程地质、自然地理、测量、土地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多学科的野外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秭归实习基地已成为立足我校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面向全国、服务于社会,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重要场所,成为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武警黄金部队、台湾大学、台湾东华大学、香港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野外教学基地,也成为广泛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国际平台。
从2011年开始,为了增进国内外大学之间的教学和科研交流合作,开展了广泛的校际和国际交流。一是在周汉文教授推动下,组织海峡两岸高校开展地质野外联合教学,探索了多学科、全方位的野外教学模式。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台湾大学、东华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正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与我校联合组成教学团队,在秭归开展本科生的野外教学,既促进了两岸师生的交流、加深台湾年轻一代对祖国的了解和认同,也为两岸地学的野外教学模式交流融合提供了平台。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这种联合教学的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在团队成员郑建平教授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大学地质系从2012年开始,每年利用秭归实习基地开展本科生的野外教学,由香港大学与本团队成员共同承担指导任务。英语是香港大学的教学用语,在这种联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大陆和香港师生之间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师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推动两地高校的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试验平台。三是在马昌前教授的推动下,与美国、德国、法国等高校的地学系,开展交流合作。例如,美国休斯顿大学地学专业学生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连续多年在秭归和周口店实习基地开展联合教学。201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办公室主任Nancy Sung博士对两校的联合教学进行了考察,并实地观摩了野外路线教学,对这种合作交流模式给予高度的肯定,并希望美国有更多的大学来秭归实习基地,利用秭归地区丰富且典型的地质资源开展联合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