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过细、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在本科生教育中强调通识教育与在研究生教育中突出高层次专业教育是欧美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计划经济和专门化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求大求全”、专业划分过细、课程和教材体系繁杂等因素不利于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也直接影响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到20世纪90年代,“岩石学”课程仍然是一个由“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和“变质岩岩石学”3门主干课程组成的“三大块”体系,相应的教材也只有三大本。岩石学不仅本身知识被严重割裂,也与其他课程完全割裂开来,不能满足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与学科交叉和课程综合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为此,我们对国内外的地球科学教育开展了深入的比较研究。我们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以及多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例如,2009年的湖北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地质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2013年的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岩石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的优化”。
比较研究表明,重视学科交叉、构建融会贯通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是一流大学课程设置的重要特征。以英国大学为例。英国大学对于地质学科的专业课授课在横向上没有分为具体的岩石学、构造学、地史学等板块进行授课,而是将有关联的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教学。比如,他们的“地史”“古生物”“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等课程是统一安排穿插进行的,这样有顺序地进行全面授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逻辑更加严密、条理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同时能够将不同小的模块知识汇总起来并且找到彼此间的联系,为发散性思维的运用提供了严密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展了如“火成岩矿物学”“大洋中脊和海底”“俯冲沉降带”等更加细化的专业课程,在建立横向知识体系的同时,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课程内容更加有深度,让学习目的不仅限于了解,而是真正地懂得自己所学学科的内容,为日后的工作、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www.daowen.com)
世界一流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经验和本校单科性发展的历史事实,要求我们要先从课程整合开始,逐渐探索宽口径、创新性、实践型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模式。首先,要打通岩石学内部的隔膜,将三大类的岩石学加以整合。然后,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学科交叉,构建新的课程群和教学体系。因此,从1999年起,以通识教育为理念,按照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编写新的《岩石学》规划教材,用教材引领课程的重建。2002出版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岩石学》(路凤香、桑隆康,2002),加强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的有机联系,加深了对过渡类型岩石(如火山碎屑岩、埋藏变质岩、混合岩)及其时空定位的认识,建立了三大岩类在自然界相互转化和物质再循环的概念;统一论述三大岩类在自然界的地质分布及岩石构造组合,并与大地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矿产资源和环境地质相联系,以达到高层次的综合,避免了“三大块拼盘”的内容多有重复、缺乏学科交叉等弊病。
根据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一德四能”培养的要求,我们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岩石学》(第二版)(桑隆康、马昌前,2012)的编写过程中以“强化基础,兼顾现代;继承传统,发展特色;培养能力,引导创新”为宗旨,注重夯实岩石学基础,全面更新教学内容,系统再造课程的知识体系,在选材上进一步凸显岩石学在解决重大地球科学问题和服务国家目标的重要作用,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