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理性的、反省的思维”,是基于一定的评估标准对事物价值进行独立、客观、理性的分析、综合、判断和评价的思维过程(刘琼琼,2017)。批判性思维是独立思考的延伸,它是根据已有的资料,去审视、检查固有思维,对其进行批判、补充、完善。批判性思维是对现实的科学把握,它不保证对事物的认识完全正确,但提供了在这个复杂多变时代正确认识事物的最大可能。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的来源基础不同,现实关注点不同,目标不同,但是二者在思维运作的过程中共同起作用。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和价值实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提出,“在对旧世界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得以实现新世界”。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在旧有的理论上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想要创新思维,就必须经过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没有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创新,要创新就要敢于批判,继承性地破旧立新(朱锐,2017)。
批判性思维运用于学术,则应做到胡适提出的“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迭代升级,没有哪种理论称得上是绝对真理。19世纪末,开尔文勋爵(Kelvin)回顾物理学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的只是一些修饰工作。然而,20世纪量子力学与相对论颠覆了经典物理理论。同样,在地球科学领域,从水成论到火成论,从固定论到活动论,从魏格纳(Wegener)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再到后来的板块构造学说和地幔柱学说,没有哪一个不是建立在对之前固有理论的批判性思维上。只有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创新。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敢于质疑教师,质疑书本,从而主动地思考,寻求突破。批判性思维能够提供创新所需要的自我反省能力,胡适主张,做学问要“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所谓“大胆地假设”,就是创新,而“小心地求证”则是说要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创新思维,发现自己思维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它进行分析,找到症结所在,保证创新思维的有效性。(www.daowen.com)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设置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开设相应的“逻辑学”“哲学”等课程。要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料、文献的甄别、挑选等,实现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黄芳,2013)。在学生的考核方式上,首先要降低知识性的考试成绩的占比,加入对实践环节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其次,考试中要尽量减少单一标准答案的题目,而更多采用灵活性、开放性题目,避免学生思维僵化(刘晓林等,2015)。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若能带着质疑与批判的视角去看待,比起照搬照抄,更有利于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思维层面上更加多元化,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