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薪火相传,经久不息。家国情怀是儒家思想中最为经典的思想之一,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新时代必须着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得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具有更大的国际视野和精神力量。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必须坚持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统一。

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地学人才的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1.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内涵

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中家与国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张东华,2012)。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徐文秀,2012)。《礼记·大学》中的经典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连结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而奠定了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社会变迁沧海桑田,中国人心中深深地烙上了“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的道德规则,都自觉遵循“敬天法祖重社稷”的古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薪火相传,经久不息。

国际视野是一个经济学术语,主要是指“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经济运行、市场营销,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王珏,2011)。运用到教育领域,国际视野主要是运用一种全世界的开放意识和全球眼光,站在全球和人类的制高点对国际、国内问题的比较与反思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具备的一种态度、观念和思维方式及行为规则(吕成祯等,2016)。

2.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突出家国情怀

中华五千多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家国情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也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教学资源。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的“家国同构”社会传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倡导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相统一的儒家信念。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个人及家庭,由家庭到社会,由社会进而到国家,由国家最终达及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家国情怀是儒家思想中最为经典的思想之一,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高校“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更特别指出,高校应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www.daowen.com)

家国情怀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极大地剥蚀着家国情怀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特别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可忽视中华民族血脉中家国思想的传承与重构,应发扬其优秀传统,融合现代文明时代精神,重构当代家国情怀(刘应君,2015)。

3.坚持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统一

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坚持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统一,两者共同辩证统一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实践之中。首先,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国际视野必须以具有家国情怀为前提。文化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为人提供一种支撑精神的健康有力的价值观。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应该首先要知晓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关注中国的未来;在此基础上去了解世界的现状与变化,关心世界的发展。其次,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应该在国际视野中更为深刻地理解和内化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应该是优秀文化传统的情怀,是能有效保持民族特色和民族自尊心的情感动力,也是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的精髓而进行创新的情怀。新时代必须着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得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具有更大的国际视野和精神力量。最后,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是一个整体,既不能割裂也不是孤立的,更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坚持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统一,坚持在国际视野中认识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既不封闭保守、盲目排外,也不迷失自我、数典忘祖,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造就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文化力量,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振兴和国家兴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价值意蕴。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每个炎黄子孙都在有生之年拥有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也拥有永恒与深沉的家国情怀,要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靑”(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汇集成中华民族发展的社会动力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到岳飞的“踏破贺兰山阙”,再到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无数优秀中华儿女都把自己的个人价值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前仆后继、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和不怕牺牲,铸就了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历经磨难却始终巍然屹立的中华民族。培养新时代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必须坚持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