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潮州古城地方性认知调查:城市历史街区地方性实践研究

潮州古城地方性认知调查:城市历史街区地方性实践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城内的商户也主要来自古城区和潮州市其他地方,来自潮州市以外的商户很少,仅占被调查商户总数的10.2%。(二)本地居民对潮州古城地方性的认知分析1.被调查居民的年龄分布图5-5本地居民的年龄分布抽样调查在我们收回的40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身份为古城内居民的有177份。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1.调研过程

为了了解和验证潮州本地居民、商户、游客对潮州古城的地方特色的认知(认同)及认知差异、地方性在旅游开发的展示情况,笔者于2014年2月份和3月份分别在潮州古城内的太平路、中山路、西马路、广济门广场、开元广场等位置,向本地居民、商户以及外来游客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430份,收回问卷412份,收回率95.8%;其中有效问卷406份,具体问卷见附录。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内容进行统计,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2.基本情况

(1)年龄分布

在我们收回的406份有效问卷中,被访问的对象以中青年人为主,其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41.8%,25—40岁的中青年人占28.6%,40—60岁的中老年人占21.9%,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7.7%。

图5-3 抽样问卷调查样本不同年龄分布图

(2)身份比例

在我们回收的406份有效问卷中,其中来自居民的有177份,占43.6%;来自商户的有82份,占20.2%;来自游客的有109份,占26.8%。另外有38位被调查者认为他们既不是居民、商户,也不是游客,因此在身份一栏选择了“其他”,占9.3%。根据笔者的后续调查,发现这些选择“其他”身份的被调查者,大多是一些在潮州(包括在古城区)工作的外地人。按照我们的问卷设计,这些人应该属于居民或者游客,但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居民”。由此可见,在潮州工作的外地人对潮州的认可度是比较低的,说明他们并没有融入这个地方社会,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潮州人的“排外”。为了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在后面根据不同身份对潮州古城地方特色认可情况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并没有统计“其他”身份的问卷选项,而只具体分析另外三种不同身份者(共计368人)的选项。

图5-4 抽样问卷调查样本不同身份比例图

(3)地域构成分析

①居民与商户

从调查结果可见,目前住在古城内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潮州市人,其中正宗的潮州府城人(祖父辈就生活在潮州古城的)并不太多,占被调查居民总数的24.8%;来自潮汕另外两市(汕头、揭阳)、省内其他地区以及广东省外的居民很少,仅占被调查居民总数的14%。古城内的商户也主要来自古城区和潮州市其他地方,来自潮州市以外的商户很少,仅占被调查商户总数的10.2%。由此可见,潮州古城仍带有较明显的封闭性和内聚性。

表5-1 不同身份对象的地域分布抽样调查

从游客的地域分布情况看,来自广东省内其他地区的游客最多,占被调查游客总数的37%,其次是来自广东省外的游客,以福建和江浙一带的游客居多,占28.4%;另有来自潮州市其他地区和汕头、揭阳两市的游客占28.4%;被调查到的7位游客分别是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祖籍潮州的华侨。可见,目前潮州古城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和粤东周边的短程市场;随着2013年厦深高铁的开通和推动,江浙一带的游客(长三角至珠三角的高铁已贯通:宁波-福州-厦门-潮汕-深圳)有所增加,但数量仍然不多,国内其他远程市场仍未开拓。由此,也可见潮州旅游的宣传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潮州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作为一座地处“省尾国角”的边远小城,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实并没有潮州人自己想象的那么好。

笔者所在的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广东省省属的二本师范院校,近十几年来,生源不断扩大,已有内蒙古、河南、甘肃、云南、贵州、湖南、福建、浙江、江西、海南等外省学生考进韩师学习。最近几年,给大一的新生上课的时候,笔者都会有意识地询问学生们在高考填志愿之前对潮州有什么印象,到了潮州之后又有什么感受。来自外省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坦言没有任何印象,没听说过;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听说过潮州,认为潮州应该在海边、潮州人会做生意、比较凶悍;但几乎没有人认为潮州是个旅游城市。

其实,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外地人分不清楚潮州、潮汕、汕头和揭阳之间的关系,包括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游客也一样,大多数人认为潮汕人就是潮州人。

(二)本地居民对潮州古城地方性的认知分析

1.被调查居民的年龄分布

图5-5 本地居民的年龄分布抽样调查

在我们收回的40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身份为古城内居民的有177份。在被调查的177位居民中,以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为主(占63%),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相对较少(占37%),调查的目的是想多了解古城内中青年人的观点,因为古城区未来的发展将主要受这一两代人的影响。其中,又以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多,占33%,25—40岁的居民占30%,40—60岁的中老年人占23%,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4%。

2.对潮州人特点的认知

表5-2 本地居民对潮州人特点的认知抽样调查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见,古城内居民关于潮州人特点的自我认知,主要集中在能吃苦、讲人情、会做生意、团结、务实等特点。选词偏向积极一面,这一点也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特点,也反映了潮州古城内不同年龄层次居民在自我认同上的相对一致性。其中,中老年人更认可“能吃苦”“讲人情”“务实”等特质,而中青年人则更认可“会做生意”“讲人情”“能吃苦”“团结”等特质,说明与老潮州人的自我认同相比,年轻一代的自我认同已发生了一些变化。

同时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不认为潮州人“排外”和“喜欢拉帮结派”,尤其是中老年人;但同时,约1/3的居民都承认“迷信”是潮州人的特点之一。而“敢冒险”本来一直是外出打拼、经商的潮州人的特质,但在古城内居民中的认知度却较低,尽管大家都认可潮州人“会做生意”。说明在生活相对稳定的潮州城,居民受海洋文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3.对具有代表性的潮州人的认知

表5-3 本地居民对具有代表性的潮州人的认知抽样调查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潮州人的典型代表?文人还是商人?在潮州古城内居民的选项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李嘉诚、陈伟南、饶宗颐、林大钦。其中,两位是商人,两位是文人;前三位都是在香港的当代著名潮人,一位是明代的状元。

从中可以看到,潮州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商观念,以成功且不忘本的商人(李嘉诚和陈伟南先生都以在家乡潮汕地区有大规模的慈善事业而知名)为楷模和奋斗目标;但同时也推崇文人大家,林大钦是潮汕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文科状元,饶宗颐先生则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从以上调查结果也可以窥见潮州人的虚荣心理。

同时还可以发现,中老年人相对更推崇陈伟南先生和饶宗颐先生,说明年纪越大的人越注重宗族观念和回报乡里(陈伟南也是香港著名的潮商,在商业上的成就低于李嘉诚,但在潮汕地区的各种慈善活动却更多,尽管在捐资总数上不如李嘉诚,但在潮汕地区的知名度更高),以及尊儒思想更明显。而年轻人则更加看重商业成就,对文人的认可度也相对偏低。

而其他的一些历史名人,只有年纪较大的本地人才会选择,如赵德(唐)、王大宝南宋)、黄锦(明)、薛侃(明)等。对本地著名企业家(蔡民强:原潮绣厂厂长,世界著名婚纱服装品牌“名瑞集团”的董事长)的较低认知度,则主要反映了本地潮商的低调和不擅宣传。

4.对潮州文化特色的认知

表5-4 本地居民对潮州文化特色的认知抽样调查

潮州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潮州古城内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选择了工夫茶、潮州菜、潮汕方言。其中,“潮州话”和“工夫茶”是潮汕人用以区分“自己人”与“外地人”的首要标准;对“潮州菜”的高认知度则与潮州菜馆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宣传有关,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认知。

此外,传统工艺、祭拜风俗、民间艺术等元素的认知度也相对较高,其中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更认可“祭拜风俗”和“传统工艺”,而年轻人则认可“民间艺术”。说明中老年人更注重民间信仰和手工艺,年轻人则更看重观赏性和娱乐性。

5.对地方特色建筑的认知分析

表5-5 本地居民对地方特色建筑的认知抽样调查(www.daowen.com)

潮州古城里最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是什么?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古城居民,都认为湘子桥(广济桥)、牌坊街、开元寺是最具有潮州地方特色的建筑。此外,青龙古庙、韩文公祠、广济楼的认可度也较高。

可见,除了广济桥和牌坊街,本地居民认可度较高的建筑都与本地的宗教信仰有关,如开元寺、青龙古庙、韩文公祠等,说明这些建筑汇聚了本地最好的工艺和装饰,也说明了民间信仰在潮州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6.对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的认知

表5-6 本地居民对地方特色民间艺术的认知抽样调查

在古城内居民看来,潮剧、潮州大锣鼓无疑是最具有潮州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但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各种民间艺术的认可程度也是有差别的,中老年人更认可潮剧、大锣鼓、潮州音乐和潮州歌册,年轻人则更喜欢潮州大锣鼓。

从调查结果中也可以发现,除了潮剧、大锣鼓、潮州音乐等在潮州人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元素外,其他不少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如潮州歌册、布马舞、木偶戏、英歌舞、鲤鱼舞等,在传承上已经出现了断层,如潮州歌册就只有少数60岁以上的老人才会唱,布马舞(饶平县)和英歌舞(潮安县)一般只在乡村才看得到,会的人也越来越少;木偶戏(潮安县)也多在乡村演出,鲤鱼舞已经近乎绝迹,没有几个人会跳了。因此,对这些更具民间色彩的乡土艺术,古城内居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比较低。

7.对地方特色传统工艺的认知

表5-7 本地居民对地方特色传统工艺的认知抽样调查

最具有潮州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主要有哪些?潮州古城内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选择了:陶瓷、潮绣、木雕,说明了这三种地方传统工艺的知名度,及其在潮州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性。

与对民间艺术的认知相似,另外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如嵌瓷、大吴泥塑、手拉壶、花灯、抽纱、麦秆画等,其传承也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如花灯制作、嵌瓷、大吴泥塑等)。因此,年轻人对这些传统工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都比较低。

近年来潮州市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但在对传统工艺保护方面的投入、宣传等力度还不够,效果仍然有限。

老年人对各种传统工艺的认可度都相对偏高,表达了老人家对本地传统工艺的喜爱和自豪感,也说明年纪较大者对大多数传统工艺都比较熟悉,如抽纱、麦秆画和大吴泥塑,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潮州民间还比较流行或常见的工艺。

8.对潮州古城地方元素的认知

表5-8 本地居民对潮州古城地方元素的认知抽样调查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潮州古城内居民最喜欢的地方元素主要是:潮州菜、潮州小吃、工夫茶。其中,中老年人更喜欢工夫茶,年轻人则更喜欢潮州小吃。

可见,受现代丰富的饮品消费市场的影响,古城内喝可口可乐奶茶咖啡等饮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工夫茶已经不是年轻人主要的饮品选择,但饮食文化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元素。

此外,中老年人还比较喜欢古建筑、拜神、传统工艺、民居等元素;年轻人还比较喜欢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对传统民居的较低认可度则说明了古城内年轻人的居住审美。

9.对感受到的地方元素的认知分析

表5-9 本地居民对能感受到的地方元素的认知抽样调查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潮州地方特色元素在潮州古城的展示明显不足,古城内居民能感受到的主要元素是:潮州小吃、工夫茶、潮州菜、古建筑。这与古城内目前有众多小吃店、茶叶店、手信店、旅游纪念品店(以卖糕点、小吃、果脯等为主)的开发现状是相吻合的。

同时也说明了,传统工艺、民间艺术、传统民居等地方元素在古城内的展示不足,因此能感受到的人数不多。

老年人对各种地方元素的认可度都相对偏高,则说明了老年人对古城内一草一木的熟悉,也表达了老人家对这些地方元素的偏爱和自豪感。

10.对地方特色景点的认知分析

表5-10 本地居民对地方特色景点的认知抽样调查

潮州古城内(外)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点是哪些?在潮州古城内的居民看来,湘子桥(广济桥)是最具代表性的。

在其他的景点中,老年人更认可开元寺、牌坊街、古城墙和广济楼;中年人更认可广济楼、牌坊街和开元寺;年轻人更认可牌坊街、韩文公祠和古城墙。从中也大致可以看出民间信仰的影响正在年轻人中不断减弱,而政府宣传的影响力正在增加。

11.对古城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认知分析

表5-11 本地居民对潮州古城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认知抽样调查

续表

对于潮州古城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感知,古城内居民大多数(近50%)都认为“还不错,近几年游客越来越多”,同时也认为“旅游服务设施不足”(约25%);还有部分居民(约15%)认为“人气不够,旅游氛围不浓”。这说明了本地居民对古城旅游业的开发是持积极态度的,而且游客的到来对本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应该不大。

(三)本地居民对潮州古城地方性的认知小结

从以上古城内居民对潮州古城地方性的认知调查可见,本地居民大多认为潮州人具有“能吃苦、讲人情、会做生意、团结、务实”等特点;认为“李嘉诚、陈伟南、饶宗颐、林大钦”是最能代表潮州人的杰出代表;认为潮州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工夫茶、潮州菜、潮汕方言”等方面;认为古城里最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是“湘子桥(广济桥)、牌坊街、开元寺”;认为“潮剧、潮州大锣鼓、潮州音乐”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认为“陶瓷、潮绣、木雕”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最喜欢的地方元素是“潮州菜、潮州小吃、工夫茶”;认为在古城内能感受到的地方元素主要是“潮州小吃、工夫茶、潮州菜、古建筑”;认为“湘子桥(广济桥)”是古城内最有地方特色的景点;认为潮州古城的旅游业发展“还不错”。

总体上,古城内居民对潮州人及潮州地方文化的自我认知相对评价较高,在具体一些地方元素的选择上,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仍保持一致,可见潮州地方文化在族群内的传承较好。这与潮州古城内的居民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潮州古城至今没有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拆迁行为,如今生活在古城内的居民大多是原住居民(即新中国成立以前就住在这里的老府城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时因工作原因搬迁进城的干部和工人)及其后代,已形成了完整的社区和社交网络,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本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已或多或少受到政府宣传工作及外来力量(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影响。古城内已经出现了不少无地方性或非地方性的元素,如连锁快餐店、连锁酒店、咖啡馆、奶茶店、网吧、酒吧等,这些地方大多是外来游客和本地年轻人消费的场所。另一方面,主要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它以各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地方文化、传统工艺等,重新得到了认可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致力于学习和传承这些地方传统文化,出现了地方性重构的现象。

可以说,今天的潮州人,也正在通过“他者”(包括国家政府、外来游客、市场经济等)的眼光在重新审视自己。只是,随着潮州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城内的居民稳定性还能否继续保持?而随着地方文化的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未来的潮州古城将出现“去地方性”主导还是“再地方性”主导的情况?我们还需要持续的跟踪调查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