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潮州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1.古代的旅游胜地
潮州历史悠久,长期作为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是广东省内的一处旅游胜地。
唐代时,潮州是当时全国少数几个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许多中外商贩、访古揽胜的文人墨客都游览过这里。宋代时,潮州已开始开辟风景区,有金山、韩山、西湖山等;南宋时已出现供旅客留宿的驿站。
明代时,潮州已有著名的“潮州内八景”和“潮州外八景”。其中“潮州内八景”都位于潮州城内,“潮州外八景”则分别是:龙潭落照、凤山秋菊、笔峰晚凉、金山朝旭、凤栖木棉、韩亭秋月、西湖梅风、文峰飞翠。
清乾隆时,潮州府城成为广东第二大城市,不仅是闽粤赣边经济区域的贸易中心,还是一座繁华的旅游城市。城中商贾云集,车马辐辏,外地商人来潮贸易,建了许多会馆、乡祠。广济桥的桥市已经兴起,“城边酒楼饭庄,江上花艇游船,歌吹相应,响遏行云”[40],已有“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的说法,又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潮州八景”:湘桥春涨、韩祠橡木、凤凰时雨、北阁佛灯、西湖渔筏、龙湫宝塔、鳄渡秋风、金山古松。
民国时期,随着交通通讯状况的改善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旅游活动也日趋活跃,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仅潮州城内就有酒楼、菜馆73家,旅馆、客栈30家[41],可见当时潮州商业贸易及旅游业的发达。
2.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旅游业的缓慢发展
潮州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始于1958年6月成立的潮安县华侨旅行服务社,刚成立时,只有经理1人,服务员6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旅游业陷于瘫痪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潮州旅游业才真正进入发展时期。
1980年以后,逐步修复古城内的名胜古迹,包括开元寺、海阳县儒学宫、北阁佛灯、韩文公祠、凤凰塔、广济门城楼、葫芦山石刻、西湖公园牌坊等。
1985年5月,潮州市旅游局暨潮州市旅游发展总公司成立,标志着潮州市的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始组建独立配套的旅游接待系统,兴建旅游基地,先后创建旅游商品供应公司、旅游服务公司、旅游工艺服务厂、中国国际旅行社潮州支社、旅游陶瓷工艺公司、旅游贸易中心、潮州宾馆、汕头经济特区金州实业联合有限公司等8家下属企业,初步形成“旅贸工”一体化格局。
1986年,潮州市进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录,潮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潮州古城的发展战略,决心把潮州建设成为一座具有文化古城风貌和侨乡特色的旅游城市。1987—1988年,潮州开辟了多条国内旅游线路,着力开展内地旅游,香港游澳门游,还开展“泰国游”“泰国探亲游”等国际旅游业务。至1988年,国旅潮州支社和市中旅社共组织“港澳游”1220人次。1988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11.15万人[42]。但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受粤东整体经济阻滞的影响,旅游业发展缓慢。
3.新世纪以来文化旅游的加快发展
1998年8月底,潮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拉开了加快发展潮州旅游经济的序幕。1999年成立了潮州市旅游事业工作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并重新组建潮州市旅游局(事业局),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先后启动了凤凰洲公园、韩文公祠广场、开元广场、大悲殿、人民广场、滨江长廊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修复了明代广济门城楼、古城墙,并逐步规范旅游业的管理,加大客源市场开发,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001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将市旅游局列入市政府组成部门之后,又做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决定。历经努力,2003年潮州市成功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全面推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2006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关键在于依托潮州文化,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两块招牌。随后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修复广济桥、建设金山大桥、动工修复全国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成功创建中国园林城市,使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具有雏形,全市旅行社、酒店、景区同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2009年,潮州市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围绕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积极探索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新路子,大力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2014年潮州市向省旅游局提出申请将潮州市列为全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2015年2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复同意,潮州市正式成为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同年,潮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潮州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实施方案》和《潮州古城文化特色区管理体制方案》,成立了市旅游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旅游综合改革。
2016年12月,潮州市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打造“旅游强市”的目标,将潮州努力打造成为世界潮文化体验目的地、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旅游热点城市以及粤东旅游创新标杆城市。
十几年来,潮州市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二位数速度快速增长,古城文化游、乡村文化游、工业文化游已成为潮州旅游的三大品牌。潮州逐渐成为粤东旅游中心,成为广东省内较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图5-1 潮州市2006—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一览表
数据来源:《潮州统计年鉴2016》,潮州市统计信息网,经整理
目前,潮州市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知名度也不断提高,但总体上旅游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全市有星级酒店1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6家,尚无五星级酒店;有旅行社39家,其中出境组团社5家;有大小景点共40处,其中4A级景区6处,数量列全省中等水平。2015年,潮州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920.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1.5%,但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汕尾市和茂名市);全市旅游总收入141.6亿元,较上年增长22.2%,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汕尾市)。
(二)潮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资源条件
潮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分布以潮州城为中心的区域最为集中。城区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外围地区以自然风光为主,但自然旅游资源品质一般,在广东省缺乏较大的竞争力,特色资源主要是历史文化资源和产业资源。
1.历史文化资源
潮州是潮人祖地,潮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畲民族策源地”。早在唐代,中原文化已与潮州土著原生文化进行交流。其后,韩愈等大批中央级官员的贬潮和治潮,中原士族几次大规模迁徙入潮,以及与国内海外各地的长期交往,使潮州文化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精粹,又闪烁着海洋文化的光华,成为一个包括语言、教育、文艺、工艺、宗教、饮食、农业、商业、民俗、建筑、从政、华侨文化等实物和非实物形态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承,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品味较高的地方性文化体系。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潮州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是潮州特色旅游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依托,是潮州乃至粤东地区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旅游特色品牌的资源优势。
实物遗存:潮州全市现有经普查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点13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广济桥、许驸马府、笔架山宋窑遗址、开元寺、己略黄公祠、韩文公祠、道韵楼、从熙公祠、潮州古民居建筑群),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5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名列广东省前茅。其他文物古迹数不胜数,主要有:古墙城、古寺、古庙、古观、古教堂、古府第、古牌坊、古民居、古石刻、古桥、古祠、古书院、古阁、古井名泉、古寨、古墓葬、古亭台、古楼古围屋、古遗址、革命纪念地,以及众多名人旧居(如李嘉诚祖居、饶宗颐书屋等),如珍珠一般撒落在千年府城内外。潮州大地,散发着久远的历史气息,构造出无尽的诗情画意,令古往今来的游人思绪万千,流连忘返。(www.daowen.com)
非实物遗产:已有潮剧、潮州音乐、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剪纸、大吴泥塑、潮州工夫茶艺、潮州歌册、潮州花灯、枫溪陶瓷烧制技艺、潮州嵌瓷艺术等1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连同上述项目以及饶平布马舞、畲族招兵节等24个项目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除此之处,潮州还有众多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民间习俗、传统技艺,以及人文氛围等。
2.特色产业资源
潮州目前的产业结构有着相对的特殊性,特色产业基础坚实,规模庞大,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潮州市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潮州已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中国食品第一镇”“中国食品包装第一镇”“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等称号。
陶瓷、服装、食品饮食、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与潮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特色产业也与文化旅游产业构成互补互促,联动发展的格局。潮州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融入区域特色品牌,扩大潮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发展产业旅游、文化旅游、科普旅游、商务旅游等,以及旅游商品产销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三)潮州古城的旅游开发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就集中体现在潮州古城区,因此,自2000年以来,潮州市始终以潮州文化为依托,以打造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为重点,为推动经济与文化融合和发展,促进潮州文化旅游经济迅速发展,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
1.建设古城文化旅游区
自1999年开始,修复明代广济门城楼、古城墙与韩江北堤、城堤,建设了一条全长5.5公里,集水利、城建、交通、旅游、文物保护于一体的滨江文化长廊。2003年开始修复广济桥,2006年新建了饶宗颐学术馆,2007年修复了牌坊街等一系列景区,2009年以来又修建了韩祠橡木园、进行笔架山潮州窑遗公园规划,整治凤凰洲及韩江东堤,辟建大型旅游停车场,实行古城文化旅游区“优惠套票”的运营管理。
同时,在太平路牌坊街、下水门街和上水门街等街道,鼓励恢复了十多家百年老店或老字号、几十家潮州特产店,引导居民创立了10家民居客栈,配置了20多辆旅游电瓶车,培训了一批古城区人力旅游三轮车夫。
2.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潮州进一步开发利用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小食、潮州工夫茶和陶瓷、潮绣、木雕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了一批潮州工艺生产和文艺表演单位,并将其整合成文化旅游定点单位,正式纳入古城文化旅游区线路,成为潮州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重要窗口,丰富了潮州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己略黄公祠开辟潮州木雕专馆,在潮州戏苑开设潮剧演示点,在外江梨园公所开设潮州音乐展示点,在海阳县儒学宫辟建儒家文化展示区,将李厝祠辟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北阁浪西楼辟为“潮州井文化和兵防史陈列馆”等。并在重要的节假日期间,在广济桥上组织举行潮州特色的潮剧、木偶戏、木雕、大吴泥塑等专场表演,进一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增添旅游氛围。
同时,以义、兴、甲历史街区为主要载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修复古民居,配套古民居内部生活设施,形成由众多各具特点的潮州古民居组成的民居文化体验片区。以许驸马府、黄尚书府、卓府、李厝祠、海阳县儒学宫、己略黄公祠为主要载体,构建展示潮州历史文化、府第文化、祠堂文化、建筑文化、工艺文化的文化体验片区。
3.加大古城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
潮州市先后成功举办了潮州文化旅游节、广东省第二届粤东侨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成功举办潮州市“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发展潮州修学旅游”“潮州新八景评选”“金秋潮州行”等活动。提出了“相约广济古桥,走进潮人故里”“中国第一桥”“中国第一街”等响亮主题,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向外宣传推介,扩大了潮州古城的影响力。
潮州市积极加强旅游区域合作,牵头组织《粤东旅游指南》的编辑出版工作,参与编制粤东、海西旅游发展规划,借助粤东区域和海峡西岸区域旅游区的旅游合作,积极开展对台旅游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区域旅游合作业务的发展。
2011年潮州举办了“2011中国·潮州花灯节”,节庆活动包括了大型潮州花灯展览、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潮州民俗文化摄影展、潮州民俗文化巡游活动、元宵文艺晚会、世界华文媒体看潮州采风活动等,充分展示了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19日是首个“中国旅游日”,潮州文物旅游局联合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了“潮州十大手信”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借助网络、媒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推荐评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具有潮州文化底蕴、能代表和反映潮州水平的传统工艺品、日用品、副食品、土特产作为“潮州十大手信”。2011年底,潮州市以民间组织为参赛对象,以团体演出为比赛形式,举办了第一届“潮州民间潮乐大赛”,历时4个多月,共有100多支队伍1500多人次参加了各级比赛,成为潮州市乃至粤东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潮乐文化盛会。
(四)潮州古城旅游发展现状
目前,潮州古城区内共有景点18个,实行单点收费和优惠套票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广济桥(门票50元/人次),广济门城楼(10元/人次),饶宗颐学术馆(10元/人次,如购买广济桥门票则免费),许驸马府(10元/人次),己略黄公祠(10元/人次),民居文化展览馆(8元/人次),海阳县学宫(10元/人次),北阁佛灯(10元/人次)等8个收费景点,全部票价合计118元/人次;另有开元寺、滨江长廊、牌坊街、叩齿古寺、黄尚书府、卓府、李厝祠、外江梨园公所、饶宗颐旧居、陈舜羌木雕艺术馆等10个景点不收门票。
潮州古城外围共有景点10个:包括凤凰洲公园(5元/人次),凤凰塔(4元/人次),慧如公园(10元/人次),以及潮州西湖公园、韩文公祠、笔架山宋窑遗址、泰佛殿、青龙古庙、祭鳄台、市民公园等景点,这些景点不收门票。
目前正在实施的“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优惠套票”分为“A旅游线路套票”和“B旅游线路套票”两种:其中A套票的旅游景点包括——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广济楼、饶宗颐学术馆、民居文化展览馆、滨江长廊、牌坊街、人民广场(在新市区)、潮州博物馆(在新市区);B套票的旅游景点包括——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北阁佛灯、许驸马府、西湖公园、中国瓷都陈列馆(在新市区)、滨江长廊、牌坊街、人民广场(在新市区)、潮州博物馆(在新市区)。A、B旅游线路套票优惠价格均为80元/人,二天内有效,游客凭优惠套票可免费乘坐古城区内的旅游电瓶专线车。
可见,潮州古城区内外的旅游景点数量虽然不少,但是景点规模都较小,不少景点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建设的(如北阁佛灯、慧如公园、泰佛殿、凤凰洲公园等),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服务设施不足(如缺少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点、厕所、旅游导览标识、旅游地图等)已经成为潮州古城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在潮州古城内,已开发的旅游产品较单一,旅游产品雷同情况较多,可参与性的活动还较少,潮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游客的停留时间很短,在珠三角、厦门及周边地区旅行社推介的粤东或潮汕地区的旅游线路中,团队游客在潮州古城的停留时间大多为半天。
图5-2 潮州城内居民廖奕凡自制的“潮州古城旅游地图”
另一方面,古城内居民对当地政府在古城区的旅游开发活动,大多都持肯定的态度,对当地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赞赏有加(这种情况在潮汕地区是不多见的),也都表示愿意支持和配合相关的工作。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古城区的旅游开发中,古城内居民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在整个古城区的旅游开发中,当地政府的主要工作在于道路、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和优化,以及旅游景点的开发,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还大多免费(如滨江长廊和牌坊街),成为古城区居民最主要的游憩场所。收费景点一般在早上8点钟之前是对市民免费开放的,另外所有潮州市民还可以凭身份证办理一张价格100元的“优惠年票”,凭票一年内可以无限次地进入古城区的8个收费旅游景点游玩。在以上已进行的建设中,涉及搬迁的居民数量很少,且大多回迁。因此,在古城区的旅游开发中,本地居民享受了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带来的好处,在生活环境和质量提升的同时又不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旅游发展带来了商机,也提高了自豪感。
由于古城内的景点规模都不大,总体上占整个古城区面积的比例较小(约8%),游客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各旅游景点,对古城区居民的生活影响还不大。同时,潮州市旅游产业规模仍较小,游客量不是很多,潮州古城内目前的平均游客量还不大,平时大约2000人/天,游客量大的时间多集中在两个大黄金周、小黄金周、周末、寒暑假等,这些节假日期间许多潮州人(包括古城区居民)自己也会选择外出旅游,正好与游客高峰期错开。因此,游客活动对古城区居民的负面影响暂时还不明显。
在潮州古城区,潮汕人“排外”的现象在旅游开发中反而很少见,对于绝大多数游客来说,他们感受到的都是潮州人的淳朴和热情。当然,这也正是潮州人的务实之处,其实也是潮州人一直以来的“待客之道”,对于身份明确的“客人”,潮州人总是欢迎而且宽容的,因为“客人总是要离开的”,他们只作短暂的停留,他们不仅带来了人气,还带动了消费;而且“客人来我们这里”,是“看得起我们”,说明“我们这里好”,“有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因此,旅游开发对于潮州古城来说,的确有着增加地方自豪感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