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潮州古城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实践

潮州古城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实践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1年之后,汕头设立市政厅,归广东省政府直接领导,成为粤东地区除潮州城之外的另一个地域中心。因此,潮汕平原、潮汕地区、潮汕人等说法就慢慢被接受并习惯。同时在外地人眼里,潮汕货成了“假冒伪劣”的同义语,潮汕人成了“坑蒙拐骗”的代名词,信用缺失的潮汕地区已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彩。许多潮汕人也开始反思起自己这个族群所拥有的独特的潮汕文

潮州古城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性实践

潮汕地区位于东经115°06′—117°20′,北纬22°53′—24°14′之间,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广东省的最东端,西邻汕尾市和惠州市,北接梅州市,东与福建省毗邻,南濒南海,与台湾地区南端相望,总面积1.0918万平方公里。

潮汕地区地形大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东南面海,形成一个内陆相对比较封闭,而有很长海岸线地理小区域。区域内部多丘陵台地,韩江、榕江、练江、黄冈河、龙江等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大海,形成了著名的潮汕平原。

潮汕平原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小平原之一,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在广东仅次于珠江三角洲,并以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城镇密集、人文荟萃而闻名,是潮汕社会经济的“精华”之地,也是潮汕文化的核心区域。

图1-2 潮汕平原示意图

图片来源:粤东门户网,http://www.ydtz.com/news/htm/zr-stmap/stmap.asp

今天所讲的潮汕地区,在区域上包括以下3个地级市: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总人口约1400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另有海外侨胞近1500万,因此有“海内一个潮州,海外一个潮州”之说。潮汕三市中,汕头市是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揭阳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据已有考古材料(主要考古发现有:距今8000年以上的象山文化,距今6000—5500年前后的陈桥文化,距今4000—3600年的虎头埔文化,距今3500年前后的后山文化,距今约3400—2900年的浮滨文化等)证实,潮汕地区“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潮汕地区的先民属大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南迁进入潮汕地区”[34]。中原汉人后裔和本地土著(主要为畲族人)经过长期的相处,逐渐融合。现在生活在潮汕地区的人群中,主要是汉族宗支的潮汕人,少部分同是南来的汉族后裔的客家人,畲族人所占人数已经不多。

图1-3 潮汕地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粤东门户网,http://www.ydtz.com/news/htm/zr-stmap/stmap.asp(www.daowen.com)

历史上潮汕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更迭曾先后出现义安、潮州、潮州三阳、潮州九邑、潮州八邑、汕头地区、潮汕三市等称谓。潮汕地区在古时(尤指宋至明清时期)多称为潮州府,“潮汕”一词,其实是近代才出现的名称。

从历史沿革看,粤东潮汕地区在“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后长期为潮州府(郡)所管辖,传统上称这里为潮州地域,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说潮州话的人为潮州人”[35]。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于1858年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续开潮州、台湾等十个城镇为通商口岸,条约原定在潮州府城开埠,因潮州人民反对,几经交涉后,由美国首先提出在汕头开埠,1861年正式以汕头为条约通商口岸,史称“汕头开埠”。

到20世纪初,汕头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一个滨海重镇,一个新兴港口,为当时广东的次中心区域。“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城直达汕头埠的铁路,从此才有‘潮汕’新名词。”[36]

1907年5月22日,在潮州的饶平黄冈,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是孙中山委派许雪秋和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发动起来的反清武装起义。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这是“潮汕”一词首次出现在报纸上,此后便逐步广为人知。

1921年之后,汕头设立市政厅,归广东省政府直接领导,成为粤东地区除潮州城之外的另一个地域中心。此后,汕头市便逐渐成为粤东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超越了潮州市。因此,潮汕平原、潮汕地区、潮汕人等说法就慢慢被接受并习惯。

不过由于海外潮人大多是在汕头崛起之前就远离家乡,所以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还是称为“潮州会馆”。

同时,由于现在的潮州是潮汕地区三个地级市之一,潮汕地区的本地人会比较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区分开来,不再说“潮州方言”“潮州工夫茶”等,而是说“潮汕方言”“潮汕工夫茶”等,尤其是汕头人和揭阳人。因此,才有了位于揭阳市域的机场命名为“潮汕机场”,而位于潮州市域的高铁站命名为“潮汕站”。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9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普遍经历了曲折多变的过程,此时的潮汕地区因为拥有众多海外华侨的资助,经济发展并未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甚至一度处于领先地位,直到改革开放前,汕头还是广东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1981年汕头与深圳、珠海和厦门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个特区,此后至90年代后期之前,整个潮汕地区都处于经济迅猛增长的“黄金时代”,成为广东省的第二增长极。潮汕人的优越感也多在此时兴起并得到强化,同时通过在全国各地经商的潮汕商人传播了出去,给国人留下了“骄傲自满”“傲慢势利”的不良印象。

然而,这样一个发展条件优越的地区,在2000年以后,在历经大额出口骗税[37]、大规模走私[38]商业银行腐败案等一系列事件打击后,长期积累的经济、社会问题集中暴发,浮躁繁华的潮汕经济迅速衰退,大量企业倒闭外迁,整个潮汕地区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阻滞期。近十几年来,潮汕地区经济依然徘徊不前,外部投资难有垂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同时在外地人眼里,潮汕货成了“假冒伪劣”的同义语,潮汕人成了“坑蒙拐骗”的代名词,信用缺失的潮汕地区已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彩。经过十年的阻滞,“如今汕头经济特区和整个潮汕地区一起沦为了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2012年粤东人均GDP仅有3936美元,不仅已远远落后于珠三角,连6100美元的全国人均水平都相差甚远”[39]

而当这个最早的经济特区正在渐渐淡出全国人民视野的时候,“曾连续多年成为全国首富的潮人商界传奇人物黄光裕,政坛名人黄松有、郑少东等潮人精英却又纷纷陨落,潮汕、汕头再次以负面形象在国内外各大媒体上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40]。许多国人对这个曾经辉煌如今却落后且声名狼藉的地区充满了好奇和不解,包括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的投毒者林某(汕头人)的性格和成长经历也被放大至整个潮汕地区的地域文化去分析。许多潮汕人也开始反思起自己这个族群所拥有的独特的潮汕文化,希望从文化的视角找到潮汕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