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乱或避重税、徭役,不少汉人迁入岭南俚人聚居区。因汉族人数众多且文化较高,少数民族俚、僚人逐渐汉化。
冼太夫人的家乡高凉郡地处僻远险阻,是俚人的聚居区,封建势力比较薄弱,但在当时南越诸部落中,冼氏家族接受汉文化还是比较早的。史载,冼太夫人晓兵略,“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崔翼周的《诚敬夫人庙碑铭》还说她“解环质佩,善读阃外春秋”。可见她曾受过封建思想教育,是具有一定的汉文化水平的越人领袖。因此,冯融为其子高凉太守冯宝聘冼太夫人为妻。
冼太夫人自嫁汉人士大夫阶级的家庭后,由于既是越人首领,同时又是汉人媳妇,她一方面接受冯家传统汉族封建文化的深刻熏陶,另一方面她“诫约本宗,使从民礼”,促进俚人地区封建及汉化进程。
到了隋唐时,封建朝廷派到岭南地区的官吏,注重建立学校,大力推广中原文化,汉族封建文化在当地广为传播。当地俚僚族的文化进程,逐渐朝着与汉族自然同化的方向发展。
冯氏、冼氏的后代,在冯氏长辈及冼太夫人的教育下,都有较高的封建汉文化修养。冼太夫人曾培养出孙辈一些有文化教养智勇双全的人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冼太夫人的孙子冯盎及曾孙冯智戴。(www.daowen.com)
唐王朝时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夷狄之臣”到中原朝觐甚多。冯盎及其儿子智戴就曾多次入朝觐见。《新唐书·冯盎传》载“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得民欢心”。足证冯盎是一个有文化、勤于政、得民心并且骁勇善战具有文武全才的人。《新唐书》亦载:“智戴知名,勇而有谋,能抚众,得士死力,酋帅皆乐属之。”
由于冼太夫人实行民族团结和睦政策,又与汉人通婚,汉越关系日益密切,封建制及封建文化在高凉地区开始植根,并得到发展。从南北朝至唐近500年间,汉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再经宋、元、明、清,岭南整个高凉俚人地区的发展,基本上与其他汉族地区的发展水平相近。
冼太夫人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尤其对岭南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她的历史功绩和思想文化,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江泽民主席称她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冼太夫人文化事业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也作了多次重要指示。为了弘扬冼太夫人先进思想文化,让更多人瞻仰这位历史上伟大的女性,电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冼太夫人故里建设及管理委员会,专责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和传播冼太夫人文化。目前,位于电白县电城镇的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游区正在建设中,计划明年部分景点可逐步对外开放。
(原载于香港《紫荆》2005年第3期,总第17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