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阳春:访古采风好去处

阳春:访古采风好去处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阳春还有历代留下的摩崖石刻,传说与歌仙刘三姐有关的古迹,是访古采风的好去处。据有关史料记载,至晚宋、元以来阳春已有瑶族聚居,明王朝在前代开拓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其势力伸入瑶族地区。从明洪武初至万历三年的200年间,明朝统治者用“剿”“抚”相结合的政策以镇压统治阳春瑶族人民。频繁的征剿与大量瑶田被侵占,使阳春的瑶族人民曾多次不断地掀起反抗明朝统治者压迫的斗争。

阳春:访古采风好去处

这次考察访古最后一个地点是阳春县。阳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距今一万四千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在阳春这块风景如画的地方,已经有古人类居住。著名的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是华南地区的重要洞穴遗址之一,年代仅比韶关马坝人遗址晚。该遗址地层保存较好,遗物较丰富,尤为难得的是既发现一枚属于青年个体的晚期智人的左侧第一下臼齿,又发现他们及其后代所创造的文化340多件石器。石器多为打制,加工方法简单。砍砸器仅单面打制;刮削器多无加工;下文化层穿孔器只经凿打穿孔而未经磨制。器形种类不多,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石钻等;磨制石器有切割器、穿孔石器。骨器多出于下文化层,用动物骨骼磨成,有骨镞、骨锥。伴生动物化石有豹、犀、獏、中国黑熊、野猪、无颈鬃豪猪、水鹿、麂、水牛、南方猪獾、长尾麝、水獭、果子狸、猕猴、香猫、小灵猫、鼯鼠、板齿鼠等,介壳类有圆田螺、蚌等共20多种。从地层关系看,遗址还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时期,清晰地表现出文化的继承性,说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华南古人类的一支在独石仔生活了相当长的时期,渔猎和采集是当时人类的生产活动。继此之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合水白寨遗址,出土了有肩石锛、石凿等石器。从他们创造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一些制作技术水平来看,当时创造的文化已有一定的发展。阳春县有近200平方公里纵贯南北的石灰岩带,有近百个较大的山岩洞穴,因此在这块洞穴众多的洞天福地,今后发现更多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古人类化石及文化,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此外,阳春还有历代留下的摩崖石刻,传说与歌仙刘三姐有关的古迹,是访古采风的好去处。

阳春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僚、汉、瑶、壮等族的先民先后劳动生息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共同开辟美好的家园,并肩进行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创造多姿多彩、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据有关史料记载,至晚宋、元以来阳春已有瑶族聚居,明王朝在前代开拓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其势力伸入瑶族地区。从明洪武初至万历三年(1575年)的200年间,明朝统治者用“剿”“抚”相结合的政策以镇压统治阳春瑶族人民。频繁的征剿与大量瑶田被侵占,使阳春的瑶族人民曾多次不断地掀起反抗明朝统治者压迫的斗争。这次我们在阳春博物馆看到当时纪功的《留石亭记》(即罗银村背官亭石)的石刻拓片,记载的是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总督兼巡抚兵部右侍郎陶谐与征蛮将军咸宁侯仇鸾征剿镇压西山以瑶族赵林花为首的农民起义。陶谐率兵七万,分三路进攻,正月十五分道进剿,四月十五凯旋。捣巢125寨,擒斩3797人,俘3720人。《留石亭记》是明朝统治阶级血腥镇压少数民族反抗斗争的历史见证。(www.daowen.com)

(原载于《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