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冼夫人与冯氏缔婚增进民族和睦

冼夫人与冯氏缔婚增进民族和睦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冼夫人生长在这块多民族生息的地方,自己又是俚人,因而她一生都十分重视做好当地各族人民和睦友好的工作。冼夫人与罗州刺史冯融之子冯宝缔婚,就是这种民族和睦的说明。由于冯氏与越族冼氏缔婚,互相结好,因而增强了他们在当地少数民族人民中的号召力和威信。隋文帝鉴于岭南地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就采纳冼夫人的建议,派人到岭南查办,证实了赵讷的罪行,依法把赵讷处死,缓和了当时已激化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冼夫人与冯氏缔婚增进民族和睦

岭南地区在历史上早就形成为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俚、僚与汉人杂处。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他们在频繁的接触和友好往来中,促进了经济的联系和文化的交流,共同开发了岭南地区,共同创造了我国灿烂多彩的历史文化。冼夫人生长在这块多民族生息的地方,自己又是俚人,因而她一生都十分重视做好当地各族人民和睦友好的工作。

民族和睦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和阶级内容,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冼夫人与罗州刺史冯融之子冯宝缔婚,就是这种民族和睦的说明。罗州刺史冯融本是北燕昭武帝冯弘的后裔,先世原是鲜卑化的汉人。冯弘后为北魏所伐,败走高丽,命他的儿子冯业带领三百人浮海归宋。刘宋封冯业为怀化侯、新会(今广东新会)太守,宋以后又改为罗州刺史,至冯融时已传三代。冯融是一个“知书识礼”的士大夫,融“能礼义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墟,弦诵日闻”[31]。冯融所以选聘冼夫人做儿媳,与当地越人的望族著姓通婚,一方面固然体现了越、汉两个民族的团结,但更主要的是越、汉两族统治阶级互相依靠,缔结政治联盟,扩大政治势力,以巩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初融之莅政也,虽三世为守牧,然他乡羁旅,号令不行。”[32]这个北来的历任封疆大吏的世族,为了便于统治和增强自己的政治势力,作出了与当地越族通婚的抉择。正如后世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融功所以结人心者,婚冼氏之力也”[33]。由于冯氏与越族冼氏缔婚,互相结好,因而增强了他们在当地少数民族人民中的号召力和威信。冯氏“婚于郡大姓冼氏,俚人始相率受约束”[34],由是“政令有序,人莫敢违”[35],“远近怀畏”[36]。冼夫人自与冯氏缔姻后,进一步受到先进的汉族封建文化的深刻熏陶,她“诫约本宗,使从民礼”[37],仿效汉人的礼俗,促进俚人地区封建制的发展。可见,冼夫人与冯宝联婚,固然是出自政治因素,但在客观上对于稳定岭南地区的政治局面,促进俚人和汉族之间的和睦团结以及岭南地区的封建化等,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岭南地区物产富饶,“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38]。自南朝以来,由于偏安一隅,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广州繁荣的商业和海外贸易的收入,使南朝政府获得很大的利益,成为南朝的重要经济来源。史载:“岭外酋帅因生口翡翠明珠犀象之饶,雄于乡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历宋齐梁陈,皆因而不改。”[39]封建朝廷及中原地区需求于岭南地区的物资很多,广州商舶收入关系到国家财政,至关紧要;此外,当时贪得无厌的官吏都把任职岭南当作肥缺,“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40]。“卷握之资,富兼十世。”[41]隋朝番州[42]总管赵讷比过去其他方镇守宰尤其贪贿残虐,对少数民族极尽横征暴敛之能事,因而激化了当时岭南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引起了俚、僚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致使“诸俚僚多有亡叛”[43]。为了解决矛盾,冼夫人派长史张融到长安上诉,指控赵讷残酷压迫剥削俚、僚等族人民的罪行,要求查办赵讷,并提出安抚各族人民的意见。隋文帝鉴于岭南地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就采纳冼夫人的建议,派人到岭南查办,证实了赵讷的罪行,依法把赵讷处死,缓和了当时已激化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接着隋文帝委派冼夫人招慰安抚各族人民。当时冼夫人虽已八十高龄,还亲自持诏旨,巡历了十几个州,宣述朝廷的旨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

对于越人内部的互相攻略,冼夫人也采取和辑的办法,增进了岭南地区越人内部的和睦。6世纪时,岭南地区虽已推行郡县制700余年,封建制逐步得到发展,但除城镇及交通要道附近地区外,广大俚、僚等族聚居的僻远地区,仍然是奴隶占有制或者保留很浓厚的奴隶制残余。从两晋、南北朝到唐,岭南地区使用奴隶、劫掠奴隶、买卖奴隶或因债务没人为奴之风仍很炽盛。“生口”(奴隶)与珍宝同列,成为越人豪酋财富和势力的重要标志。买卖奴隶是越人豪酋获取财富的重要来源。广州是当时海外贸易及“生口”买卖的中心,冼夫人的家乡高凉郡是奴隶出口海外的传统供应地。《梁书·王僧孺传》记载:“天监初……寻出为南海太守,郡常有高凉生口及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旧时州郡以半价就市,又买而即卖,其利数倍,历政以为常。”

越人豪酋及地方官吏通过贩卖奴隶获得了巨富,因此对奴隶的需求量很大。奴隶的主要来源之一靠战争掠夺,当时在岭南地区劫掠是夺取奴隶的一种普遍和重要手段,各部落之间,互相劫掠,攻战不休,“鬻口为货,掠人为奴婢”[44]。尤其是冼夫人的哥哥南梁州刺史冼挺,“恃其富强,侵掠旁郡”[45],残害百姓,掠夺财富,“岭表苦之”[46]。冼挺的暴行,破坏了越人社会内部的团结,酿成动乱。冼夫人“宿有筹略”[47],决定采取和解的办法,对她的哥哥“多所规谏”[48],劝冼挺放弃攻略兼并旁郡和其他部落,因而得到了诸峒人的支持,息兵解仇,使越人互相攻略、互相残杀的局面得以平息,“自是溪洞之间,乐樵苏而不罹锋镝者数十年”[49]。由此可见,冼夫人搞好越人内部和睦团结的举动,和其他越人豪酋不同,这在当时政治上是进步的,也是得人心的,所以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海南岛儋耳的俚人一千多个峒闻讯也纷纷归附。

历史上任何杰出人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和封建社会许多进步的历史人物一样,冼夫人属于上层统治阶级,对岭南地区俚、僚人民有压迫剥削的一面,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封建统治制度的,并且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她不可能摆脱正统的观念和忠君报国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在肯定冼夫人历史功绩的同时,指出这点是必要的。

然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50]。在6世纪南北朝对峙、地方豪强拥兵割据的年代里,冼夫人独树一帜,始终与封建王朝保持联系,协助南朝梁、陈以及隋王朝打击岭南地区的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封建中央集权和祖国的统一;她实行团结各民族的进步主张和措施,使岭南地区持续百年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相对安定的地方,为两广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客观上有利于两广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越人社会的进步。这就是冼夫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她不愧是我国古代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妇女,像她这样的人物和她的历史功绩是应该肯定的。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蜚声史简的越人杰出的政治领袖,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有十几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主夫人庙[51],儋县和南丰镇也立了冼夫人庙,以此来追思缅怀她的功业。

(原载于《民族研究》1980年第3期)

【注释】

[1]吴王夫差灭越,筑南越宫。秦末汉初,南海尉赵佗沿用旧名建“南越国”,《隋书》仍以“南越”的名称泛指岭南地区。

[2]《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3]《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4]《北史》卷91《谯国夫人冼氏传》。

[5]《北史》卷91《谯国夫人冼氏传》。

[6]《北史》卷91《谯国夫人冼氏传》。

[7]重修《电白县志》卷5,清光绪十八年本,第21页。

[8]《资治通鉴》梁太清二年。

[9]仇巨川:《羊城古钞》卷4,第22页。

[10]《南史》卷66《杜僧明传》。

[11]古代南方民族以货为赕,输赕是以财赎罪之意。

[12]详见《北史》卷91《谯国夫人冼氏传》。

[13]《陈书》卷9《欧阳子纥传》。

[14]李防等编:《文苑英华》卷682;徐陵:《与章司空昭达书》。

[15]《北史》的《谯国夫人冼氏传》中作南海;《隋书》的《列女·谯国夫人传》中作高安

[16]《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17]《番禺县志》卷38《事纪》,清乾隆三十九年本,第4页。

[18]《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19]仇巨川:《羊城古钞》卷4,清嘉庆本,第23页。

[20]《新唐书》卷110《冯盎传》。

[21]《新唐书》卷110《冯盎传》。

[22]《光绪重修高州府志》卷37《列传·冯盎传》,光绪十六年本。(www.daowen.com)

[23]高凉郡是俚人的主要分布地区,《太平御览》卷785《俚》条,引《南州异物志》:“广州南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

[24]《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25]道光二十一年《琼州府志》卷首沿革表,第1页,引萧应植修《琼州府志》,乾隆三十九年本,沿革表。

[26]唐胄:《正德琼台志》卷2,沿革表,第8页。

[27]《陈书》卷21《萧乾传》。

[28]阮元:《广东通志》卷9,郡县沿革表7,第33页,《琼州下》条,注引《元和郡县志》载《高州诚敬夫人庙碑》。

[29]《后汉书》卷86《南蛮传》。

[30]《前汉书》卷64下《贾捐之传》。

[31]温廷敬:《广东通志列传》卷2,第17页,引[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冯融传》。

[32]温廷敬:《广东通志列传》卷2,第17页,引[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冯融传》。

[33]温廷敬:《广东通志列传》卷2,第17页,引[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冯融传》。

[34]温廷敬:《广东通志列传》卷2,第17页,引[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冯融传》。

[35]《北史》卷91《谯国夫人冼氏传》。

[36]《新会县志》清康熙二十九年本,卷14《流寓》。

[37]《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38]《史记》卷129《货殖列传》。

[39]《隋书》卷24《食货志》。

[40]《南齐书》卷32《王琨传》。

[41]《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

[42]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晋王广讳,改广州为番州,大业三年(607年),罢番州为南海郡。

[43]《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44]《新唐书》卷163《孔戣传》。

[45]《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46]《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47]《茂名县志》卷2《建置·坛祠》,清光绪十四年重修,第18页。

[48]《隋书》卷80《列女·谯国夫人传》。

[49]周广、郑业崇等辑:《广东考古辑要》卷39《人物·冯融传》,清光绪十九年本,第9页。

[50]《评经济浪漫主义》,见《列宁全集》第2卷,第150页。

[51]隋文帝曾赐临振县一千五百户为冼夫人的汤沐邑,因而崖州俚、汉族人民尊冼夫人为郡主夫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