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占领广州湾之后在广州湾开展了一系列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虽然说法国的这些活动,是为了自己殖民利益考虑,但是这些交通设施建设确实给广州湾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在推动广州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影响广州湾人民的思想、生活观念,很明显这带有文化接触的性质。如在港口建设方面为了与英国控制的北海港竞争。
首先是选择港址和修筑码头,在西营和东营中间的麻斜河(现麻斜海)沿岸筑港。法国人最早在此修筑了突堤码头和堤岸码头,后又修筑了钢筋混凝土的栈桥码头。然后是建设航道。广州湾港设有九个航段、八个转向点,航道共计25.9里,基本涵盖了广州湾所辖的整个海湾地带。最后为改善港口的通航能力,还进行了航标和无线电通讯站的建设。法国人修筑了硇州主副两座灯塔、十六座灯桩,设立了十个浮标,又在惊湖(湖光岩)附近建立了无线电通讯站。通过以上建设,广州湾港已然成为一个现代海港。同时法国统治者所采取的一些政策方面的软措施,如宣布广州湾为无关税的自由贸易港,设立港务管理机关等。[6]广州湾港迅速发展,很快便成为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进出口货物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当时有人这样描述:“查广州湾未租与法人之时,洋药进北海者,多至一千余担,近年只百余担或二百担不等。”[7]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是因为法国经营的广州湾外贸的发展冲击了北海的对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广州湾人民的对外交流。
其次是公路建设。在法国租借广州湾之前,广州湾的公路建设是极少的,法国租借广州湾后,广州湾的公路建设就开始起步了。1909年到1911年法国人最先将西营至赤坎的牛车路扩修成马车大道,1913年又改建为汽车公路,长“约十二基罗密达(公里)”[8]。西赤公路是广东南路一带最早的一条汽车公路。1916年,法国人又扩宽、修直了西营至铺仔墟(现霞山湖光镇)的牛车路。另外,又以志满墟为中心往东、南、北三个方向修建汽车公路,通往赤坎、西营和铺仔。志满墟是法租界西边与内地交界处的一个走私贸易聚集地,客货运输量大,经济地位重要。[9]至此,广州湾形成了以西营、赤坎、铺仔墟和志满墟四地为顶点的四角交通网,成为租借地的陆上交通要道。1918年又在西营和赤坎建成了四条公路。20年代前期,坡头、寮西、城百、东牛、简河、坡博、东山岛等地的公路也相继建成。至1938年,广州湾的公路已“通区内各市镇,并与粤桂二省相衔接”,“亦可以与印度支那相交通”[10]。(www.daowen.com)
第三,街道建设。法国租借广州湾后,以西方城市理论作为指导,规划广州湾城建,并开展了一系列近代城市街道建设。在1938年有一份近代很有名报纸《申报》有《赤坎一瞥》一文中对当时赤坎的街道建设进行了这样的描述:“赤坎原来是盘踞小山岗上的一个村落,现在市中心的街道大通街、南兴街、新街、新街尾以及冷落的古老渡街和公局街等,地形都很高,都是古老的中国式街道。法国市厅在这些街市的西北,从此郊沟边,斜筑条中国大马路,再垂直了,在西南筑条法国大马路;平行了法国大马路,筑条贝丁街和医院大马路;再垂直了他,从新街尾筑条新街尾下街,直通老满;再垂直了法国大马路的东端,筑条曲尺形的学堂街;在医院路东端和学堂街南段中间,筑条药房街;再从学堂街的东端,向北筑条海港街,接向西北筑条克索里兰街,向东南筑条霞飞坊福煦道,直通西营;再在克海二街外围,筑条龙督总街和汽车街;在海街边东,横筑港口街、沟边街、救火局街、丰筑杜美道、文英街、码头路等街道。凡是新筑的街道都能行汽车。”[11]同时,法国人又将旧式街道不断加宽,将街道“两边一律用水泥砌砖,筑成明沟”,这这些城市街道建设,具有很强的城市功能,之后几十年来赤坎从未发生过内涝的现象。“如是,便把古老的由海滨一个小村而市集化的赤坎包围着,贯通孕育着,使他半都市了。”[12]法国殖民者对西营街道的建设情况也较重视,一些对西营街道整齐美观的报导做出这样的描述,如“白雅特城……气候尤宜于卫生,风景绝佳,建筑物甚为美观,道路亦极齐整”[13],“西营地方虽小,但那街道之整洁雅致可就足以令你惊叹不已。那些街道是那样的宽宏和雅静,短的红墙,院内院外的花木是那样的栽植得恰到好处”[14]。对此情况,一些老广州湾市民回忆起那个时代,也有一些赞美之词,由此看出,法国人对西营街道的规划和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对广州湾的街道近代化起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虽然有人对法国的治理很反感,但也有广州湾的市民,也不得不承认在法国人治理下的广州湾在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城市规划等方面结合当地特色的一些做法,是值得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