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朝开始,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历朝历代都在广东粤西这片红土地上设立了带有海关性质的管理机构。西汉时期,我国所设关津已延伸至连接南洋、印度洋和波斯湾“海上丝绸之路”的徐闻、合浦等地。徐闻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至至元三十年(1293),“在全国先后仅准许泉州、庆元、上海、澉浦、广东、杭州、温州、雷州等8个口岸从事对外贸易,这些口岸贸易均为官方贸易”。[1]至元三十年九月,为适应雷州半岛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加强涉外监管,在海康(今雷州市)设立海北海南道博易提举司,依照市舶司税例科税……明洪武三年(1370),因倭寇侵犯,官方不许商船私往南洋贸易,因此,成立椹川巡检司管理沿海及口岸的贸易安全。正德十四年(1519),广州市舶司移驻高州府属之电白港(今博贺港)。电白港一度成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到了嘉靖十四年(1535),葡萄牙人贿买广东都指挥黄庆,请于上官,以每年纳保金二万为条件,将市舶司从电白移至香山之壕镜(即现在的澳门)。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取消海禁政策。并于康熙二十四年,在东南沿海设立闽海关、粤海关、江海关、浙海关。这是中国海关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海关”两字命名机构的开始,结束了近千年以“市舶司”管理机构名称执行海关职能的历史。粤海关主要负责对出海贸易船舶的管理;检验进出口货物;征收税费;查缉走私物品。与市舶司管理职能不同的是粤海关不再负责处理舶货,也不直接管理外商。粤海关设立后,在广东省沿海口岸先后设立了广州大关、澳门、庵埠、乌坎、梅菉、海安、海口等7个正税总口。设在广东西部的有梅菉(高州)和海安(徐闻)2个正税总口(下称总口),下设正税口、稽查口和挂号口有18个。三种关口所承担职责各有不同:正税口负责检验进出口货物及征收关税;挂号口负责检查进出关境手续及收纳挂号费、销号费等;稽查口负责缉查走私。至清道光十八年(1838),梅菉总口下辖的正税口有:两家滩、阳江;挂号口有芷寮、暗铺;稽查口有水东、硇洲。海安总口下辖的正税口有:雷州、钦州、廉州;稽查口有白沙、博赊、南樵、对楼、田头、锦囊、赤坎、还有乐民和山口2个小口。这些关口执行粤海关管理制度。(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