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的公路建设早于汽车引进。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台湾巡抚沈葆祯修筑了以台南为中心的中南北三大干线道路。1901年引进汽车后,有些省开始兴建公路。1908年,苏元春修建了广西的龙州到那堪长30km的公路,以后张家口、湖南等地区也纷纷修建,1913年修建了长沙到湘潭的公路。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也先后出现了公共汽车和电车,兴建了一些城市道路。但在此期间修建的道路,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至1919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提出了公路的分级和标准,并制定了由51条路线组成的总长近7万km的《国道网方案》。1921年,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又提出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四经五纬国道网”,以辐射线及4道环线连接各省会及若干著名大城市,总长约6万余km,但未能很好落实。1932年,由国家经济委员会公路处督导7省公路专门委员会,又拟定了7省联络公路11条,共2.2万km。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11万多km。到1949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公路建设,仅建成13万多km,能通车的公路仅7万多km,且基本是双车道以下的低等级路。在城市道路中,除少数大城市的主要干道铺有沥青路面外,大多为碎石路和土路。此时的公路质量差、技术等级低、交通量小,车速不过25km/h,道路多为单车道,桥梁少,常出现涉水行驶或摆渡的情况,根本谈不上交通管理及设施。
20世纪50年代,恢复通车和新建公路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及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公路建设在1956年和1958年曾有过两次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大力推广了渣油路面,使我国公路里程和黑色路面里程迅速增长。但由于各种交通工具在一幅路上混合行驶,使得交通事故较多,影响汽车速度的发挥,造成浪费。尤其是拖拉机跑运输,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其油耗相当于同吨位汽车的两倍以上,且极不安全。另外,公路上只有简单的标志牌,城市道路上只有少数人工控制的红绿灯,且不齐全。交通部在1970年编制“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在我国兴建高速公路,并将京津塘高速公路作为样板路列入规划。1972年,交通部开展有关交通工程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合作研究建立城市交通的点、线、面控制系统,研究交通量调查的方法及设备,合作研究建立反光标志、标线、发光标志、光纤标志、可变标志及标志牌的形式、尺寸和位置,研究交通控制系统、收费系统、通信及传输系统等。同时,还邀请了一些国外的专家来中国讲学,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我国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1.45万km的“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国道主干线部分贯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6万km,位居世界第三位。200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1万km,2007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已提前贯通。我国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规划》指出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西藏自治区视建设条件确定);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km。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如火如荼,东中部的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或者沥青路面。截至2013年底,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446万km(见图1-5)。(www.daowen.com)
图1-5 高速公路里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