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学技术在地震后交通重建中的必要性及成果

科学技术在地震后交通重建中的必要性及成果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技术在“5·12”汶川地震公路抢通、保通及恢复重建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总结分析现有抗震减灾技术的前提下,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对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后,必将全面提升我国在高烈度地震山区公路路网规划、路线选择、抗震减灾措施、应急救灾、次生灾害预测预报及其防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预期综合效益明显。“5·12”汶川地震虽是无情的,但地震留下丰富的案例库,有待更深入地研究。

科学技术在地震后交通重建中的必要性及成果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2007年间,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发生7.0~7.9级地震70次,8.0级及以上地震6次,这些地震造成的灾害涉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亡59万人,伤残76万人,受灾达数亿人次。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科学技术的运用与突破为灾区道路抢通、保通和恢复重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整个抗震抢险工作中,交通战线创下了5个奇迹:①3个月快速清除巨大坍方量;②老虎嘴山体大规模爆破;③快速架设彻底关60m跨度钢桥;④短时间完成大规模桥梁顶推复位;⑤抢通和恢复重建高速路。对这些“奇迹”有必要加以总结并提炼,为今后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类似情况提供借鉴并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www.daowen.com)

科学技术在“5·12”汶川地震公路抢通、保通及恢复重建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总结分析现有抗震减灾技术的前提下,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通过对一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后,必将全面提升我国在高烈度地震山区公路路网规划路线选择、抗震减灾措施、应急救灾、次生灾害预测预报及其防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预期综合效益明显。虽然位于受灾区的公路大多为低等级公路,但“5·12”汶川地震暴露出来我国目前公路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特别是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山区复杂地质区道路选线,如何保证生命线通道的抗灾能力、行驶安全及应急避险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5·12”汶川地震虽是无情的,但地震留下丰富的案例库,有待更深入地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