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布局与用地功能

城市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布局与用地功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城市布局形式城市布局形式是指城市的平面形状、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形态。影响城市布局形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如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和资源条件如矿藏、森林、农业、能源、水源、风景资源等。

(一)城市布局形式

城市布局形式是指城市的平面形状、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形态。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或根据规划建设而得,或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城市各种布局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对制订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影响布局形式的因素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其布局形式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影响城市布局形式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环境如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和资源条件如矿藏、森林、农业能源、水源、风景资源等。

(2)历史因素

城市的发展往往经过了长期的历史进程。由于自然发展和规划建设的影响,各个时期的布局常呈现不同的形式。而历史上形成的格局作为现状条件又往往影响到今后的城市规划布局。如元代大都城,城市街道呈方格网形式,城郭近于方形。明代继承了城市街道的基本格局,但将北城墙南缩,又于南部扩展外城,使城郭改呈凸字形,成为今日北京城规划的现状基础。[4]

(3)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占统治地位的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意志和权力等,都对城市的选址、发展方向、规划思想和城市布局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形式,特别是中轴线的布置和设计,反映了封建王朝皇权至上的思想。19世纪巴黎的街道规划是和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追求帝国豪华气派的主导思想分不开的。

(4)经济因素

城市主要建设项目,如工业基地、水利工程交通枢纽、科研中心的分布及各种项目的不同技术经济要求,城市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都会对布局形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工矿城市的布局形式常常受矿藏开采地点的影响:钢铁工业城市要求工业区和居住区最好能平行安排;化工城市要求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要有一定的隔离地带等。

(5)科学技术因素

例如,现代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信技术的出现,使大城市的有机疏散、分片集中的规划布局形式和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成为可能。

2.城市布局形式分类

按照城市建成区平面形状的基本特征,布局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集中式布局或称块状布局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城市布局形式。历史上形成的这类城市,大都是围绕着城市早期的核心逐渐向外扩展而成,也有随着大型工业企业或水利工程、交通枢纽而发展起来的。这种布局形式土地利用合理,交通便捷,便于集中设置市政设施,容易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和游憩等需要。

(2)带状式布局

即平面向长向发展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往往是受地形条件、交通干线和工业布局影响的结果,即有的沿河岸或峡谷延伸,有的沿交通干线方向发展,有的则与带状工业区平行布置。这类城市平面结构和交通布局方向性很强,城市形态受交通干线影响很大。还有一种是沿湖泊、海湾或山地呈环状布局的形式,可以视为带状城市的一种特殊表现。和一般的带状城市相比,这种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便捷,兼有集中式布局的优点。

(3)串联式布局

若干城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彼此相隔一定地域,沿交通干线或河流、海岸分布的形式。采用这种方式时,城镇之间联系相对松散,但灵活性较大,各城镇和郊区联系密切,环境较好。

(4)组团式布局

将城市用地分为几块的布局形式,一般是受自然条件影响的结果。分块时,大都按地形将性质和功能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配置,形成组团。每个组团之间既保持一定的距离,又可以便捷联系。组团之间最好以绿带相隔,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散点式布局

由若干城镇组成城镇群,围绕中心城市分散布置的形式。各城镇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其他事业的发展上,既是一个整体,又分工协作。这种布局形式,有利于生产力和人口的均衡分布。(www.daowen.com)

(二)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城市用地功能组织是根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要素按其不同功能要求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城市具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用地布局。一般把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区布置的做法称为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功能组织是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研究城市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

1.城市功能组织和分区的发展概况

城市的功能组织和分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古埃及和古西亚的城市一般由宫殿和居住区组成。宫殿常常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在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中,领主城堡成为城市的核心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采取以宫城或皇城为中心的功能布局形式,王公贵族和平民的居住区明显分开,市场也划有专门的地段。

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引进了工业、铁路等新的组成要素。为了克服无计划建设造成的杂乱现象,城市功能分区和组织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19世纪末叶以来,相继出现了若干理论。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更明确提出城市功能分区的理想,认为城市应按居住、工作和游憩的要求进行分区,并用交通网把三者联系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在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城市和新建城市时,都比较注意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

哈罗新城始建于1949年,距伦敦约37公里,规划人口8万,用地2500公顷,由伦敦分散出一部分工业及人口形成。全市除中心外,分别由若干个邻里单位组成,3~4个邻里单位组成一个居住小区。主要交通道路在小区之间的绿地中通过,联系市中心、对外公路及车站、工业区。

2.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分区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1)城市及其周围经济影响地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在工业、原材料、燃料的供应,产品的调配,交通运输的联系,环境污染的防治,城市用水,粮食和蔬菜副食品供应,以及建筑材料、劳动力的来源等方面,城市都和其周围地区或更大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确定城市总体布局时,必须对城市所在地区的现状、自然、经济、资源等条件进行调查研究。

(2)合理安排各功能区位置

工业生产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组成。工业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着城市发展的规模与方向。因此,合理地组织工业用地、综合考虑它与其他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功能组织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工厂较多时,应按成组、成区布置的原则,将性质相同和生产协作关系密切的工厂相邻布置。这样,既可避免不同性质工厂的相互干扰,又可缩短协作厂间产品和原料的运输距离。

在大城市,应严格控制新建工业项目,特别是占地大、能源消耗多和“三废”危害严重的项目,以避免因城市过大,在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必须新建的项目,应布置在远郊或附近的小城镇。必要时,还应考虑从城市中迁出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厂及其附属机构。

专为工业企业服务的材料、成品仓库,应布置在工业区内。危险品仓库、对环境有污染的仓库、堆场,则应同其他仓库、居住区、工业区隔离开,并布置在城市下风向或河流下游地带。

市中心区是总体布局的心脏,是构成城市特点的最活跃的因素,其功能布局及空间处理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中心区本身,还关系到城市全局,故应慎重权衡。市级行政经济机构、大型体育和文娱设施、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或设计机构等,最好能相对集中地布置在独立的区域或地段内,有的也可以考虑布置在居住区内。

(3)正确处理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各功能区的位置需要安排得当,要使它们之间既有便捷的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特别要协调好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的关系。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也就是说,要给职工上下班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工业区中有不同类型的工业时,要使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劳动力较少、占地大的工业,可距居住区远一些。具体布置中还应注意使工业区与居住区用地的长边相接,以扩大步行上下班的范围。

有污染的工业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防护带的宽度应根据卫生防护规定,并在日常用地管理中严加控制。布置工厂时,应将产生有害气体或噪声的发源点设在离居住区较远的一端。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设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

要解决好工业区与道路交通系统的配合问题。需用大量铁路运输的工厂,应铺设铁路专用线。铁路货场要接近工业区。有几个工业区的城市,可考虑按需要将铁路货场分设几处,以减少中转运输,减轻市内交通压力。与水面关系密切的工厂,要注意岸线的合理使用。沿对外交通干道布置的工厂,要合理组织工厂出入口与厂外道路的交叉,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

要保证居住区、工业区、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及其他大型公共活动中心和火车站、港口码头、飞机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尽量避免居住区和城市中心区被铁路分割。产生噪声较大的铁路编组站、机场应远离居住区。

(4)城市各组成部分应力求完整、避免穿插,同时又要注意不要机械地、绝对地划分城市用地

应尽可能利用各种有利的自然地形、交通干道、河流和绿地等,合理分区,使各部分功能明确、面积适当。避免将不同功能的用地混在一起,互相干扰;避免因划分得过于分散零乱,妨碍各区内部的用地组织。同时,应该指出,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并不意味着机械地、绝对地划分城市用地。例如,居住区内主要布置居住建筑和有关的生活服务设施,但也可以布置一些不污染环境、用地少、货运量小的工业企业;工业区主要布置工厂和有关的动力、仓库、运输等设施,但也有必要设置一些生活服务设施及某些科研机构等。

(5)应尽量做到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改造、更新、完善、提高。因而,在制定城市总体布局时,应分析研究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探求城市用地建设发展的合适程序,使建设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都能互相衔接、配合协调。要合理确定第一期建设的方案。要加强预见性,规划布局中某些合理的设想,在眼前或一时实施有困难时,需要在布局中留有余地,并通过日常用地管理严加控制,以待时机成熟时使之付诸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