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指按照城市规划、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在城市内集中布置工业企业的地区,这是当前工业企业在城市内布置的主要方式。合理安排工业区与其他功能区的相互位置,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1.工业区的组成和分类
工业区一般包括若干工业企业,辅助和维修企业,仓库,道路或铁路专用线、码头、站场等交通运输设施,电力、热力和燃气等动力设施,给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施工基地,科学技术中心,绿化和卫生防护地带,预留发展用地等。
我国的城市工业区一般可按工业企业之间的协作形式分为四类:①大型联合企业及其附属企业组成的工业区。如冶金、纺织等工业部门组成的工业区。②因产品需要配套而组成的工业区。如机械工业中某些行业的产品部件生产厂组成的工业区。③为便于综合利用原料、副产品和“三废”而组成的工业区。如大型石油化工工业区、炼铝工业区。④共同利用厂外公用工程的工业区。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型工业区,其组成部分在性质、门类、规模上往往各不相同。另外,也可按工业区内主体工业企业的性质分类,如冶金工业区、纺织工业区、机械工业区、石油化学工业区、电子工业区、建筑材料工业区等。
2.城市工业用地在布置上的基本要求
各类工业对用地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科技和工艺的进步,对用地的要求也在变化,但从大的、基本的方面看,包括下述几方面。[3]
(1)位置要求
希望避开机场、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地点,避开国际航线;避开古墓、文物、风景名胜及高压输电线走廊等。
(2)建设条件要求
应尽量避开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和土地承载力小、地下水位高的地带;不应布置在有开采价值的矿藏上面;不得布置在有爆破危险地区或水库坝址下游;不应布置在洪水淹没区,如实在无法避免时,应考虑围堤或防洪措施;场地的自然坡度要和拟建工厂的运输方式、工艺特点和排水坡度相适应。
(3)对用地形状和大小的要求
用地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应根据工业企业的生产门类、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及建筑层数而定,但都应考虑发展要求,在准备发展的用地方向上留有余地。
(4)水源要求
对用水量大的工厂,要求布置在靠近充足水源的地方,厂址与水源高差亦不应太大。有的工厂对水质有特殊要求(如食品厂、选纸厂、纺织厂),亦应在选址时加以考虑。
(5)能源要求
能源是安排工业区的先决条件之一。对大量用电的工厂(炼铝、电炉炼钢、铁合金等)应靠近电源布置,需大量蒸汽及热水的工厂(染料厂、碱厂、造纸厂)应尽可能靠近热电站。
(6)交通运输要求
便捷的运输条件,对于节省建厂投资、方便原料和成品输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因此,一般工业企业均希望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布置。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要布置在便于接轨的地段,地形坡度要符合线路要求;采用水路运输的要尽量靠近码头;利用公路进行运输时,沿途的公路构筑物及桥涵应具有通过最大最重产品或原件的能力。
(7)环境卫生要求
例如,排放有害气体的工厂,不宜布置在静风频率高的盆地,而应布置在空气流通的高处,以免有害气体弥漫不散,影响环境卫生。
(8)其他特殊要求
如某些工厂对气压、湿度、含尘量、防磁、防电磁波等方面的要求。
3.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布置原则
由于工业区占地广,职工人数多,对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影响大,因此规划时必须慎重周到,既要满足工业本身在用地上的各种要求,又要有利于城市总体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城市工业区的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其一,符合工业生产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满足工业企业在位置、建设条件方面的要求,在用地的形状和大小方面的要求,在发展余地上的要求,在交通运输中环境卫生方面的要求,以及在水源和能源方面的要求(对用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在安排时应注意和农业用水协调平衡)。
其二,要尽量节约用地,充分利用荒地、薄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平面布置上应尽可能集中、紧凑。性质相近或生产协作关系密切的工厂应配置在一起,以减少货物运输量和市政工程费用,并给工厂之间的协作及原材料的综合利用提供方便。(www.daowen.com)
其三,在城市用地组织上,工业与居住区之间要求隔开一段距离(特别是噪声大的工厂更应布置在离居住区较远的地方),并在隔离地带内布置绿化作为卫生防护带,但同时又要保证两者之间有方便的交通条件和直接的联系,以利于职工上下班。
其四,工业区一般应布置在城市的下风、下游地带,以减轻对城市的污染。在城市现有水源及规划水源上游不得设置排放有害废水的工业,亦不得在排放有害污水工业下游开辟新的水源。应把对水质有不同要求的工厂串联起来,实行水的重复利用,以减少废水量。对于可以综合利用废水的工厂应就近布置。对废水性质相同可集中处理的工厂也最好能集中布置。对工业废渣,应根据其成分、综合利用的可能,在产生它的工厂周围安排一些配套项目,以求物尽其用。
其五,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于集中在一个地段,特别是排放物有可能在大气中相互作用而导致新的有毒化合物产生的工厂,不能布置在一起(如氮肥厂和炼油厂,其排放物可在大气中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污染)。
4.城市工业区的布置方式
工业区的布置方式,可根据它和城市的关系,分为以下三种。
(1)布置在远离城市地段的工业区
由于经济、安全和卫生的要求而需要远离城市布置的工业项目有:原材料工业(如砖瓦、石灰、选矿、木材加工等);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厂(如有可能发生爆炸、火灾的工厂);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如钢铁和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厂等。这些工厂和居住区之间,应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2)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区
凡占地大,货运量大,需用铁路运输或对城市有一定污染的工厂均应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在生产、工艺、原料、运输等方面有联系的工厂,宜集中在几个专门地段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区。如有两个以上的这类工业区时,则最好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以有利于交通的组织,但要注意不得妨碍居住区的再发展。
(3)布置在城市内的工业区
一般指用地小,没有污染,货运量不大,无须采用铁路运输的工业项目,如小型食品工业,小型轻纺和服装工业,小五金、小百货、日用工业品和小型服务修配厂以及文教、卫生、体育器械生产工业等。对于占地相对较大(30公顷左右),有对外协作联系,有噪声和微量烟尘的工业,应布置在城内靠近交通道路的单独地段,不要布置在居住区内部。
在和居住区的关系方面,工业区的布置方式可分为:①与居住区平行布置的方式,即工业区的长边对着居住区。一般两区之间以干道或林荫路相隔。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区与居住区平行发展,互不干扰,职工上下班联系方便。②与居住区垂直布置的方式,即工业区以短边对着居住区。优点是工业区发展余地较与居住区同防护带较短,居住区较集中,易于安排生活福利设施。③工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布置。一般都是在无计划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尽管职工上下班较方便,但工厂与住宅之间相互干扰大,用地松散,市政工程也不经济,难以组织生活福利设施。④工业区相对独立于居住区布置。两者互不干扰,但联系上没有前几种方便。
工业区的布置方式还与地形条件有很大关系。在地形平缓地区,一般呈块状布置,居住区在其一侧或两侧;或沿城市干道呈行列式布置,铁路专用线从另一侧引入,避免职工上下班穿越铁路。在地形起伏的山区或丘陵地区,工业区一般多沿沟谷或河岸呈带状布置。
(二)城市仓库用地的规划布置
仓库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在城市规划中,仓库用地并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仓库,而是指城市中单独设置的存放生产、生活资料的仓库、堆场及其附属设施的用地。
1.城市仓库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储备仓库(存放国家或地区储备与战备物资的仓库)、转运仓库(位于车站、码头做中转物资短期存放用的仓库)、供应仓库(为本市生产生活服务的物资供应仓库)、收购仓库(暂存收购物资以待批发转运的仓库)几种。
2.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其一,能满足仓库用地的一般工程技术要求。如地势高亢、地形平坦(最好有小于3%的坡度以利排水)、地下水位不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承载力较高、不受洪水威胁等。
其二,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一般大型仓库必须具有铁路运输或水运的条件。
其三,有利于建设和经营使用。同类仓库尽可能集中布置。不同类型和性质的仓库最好布置在不同的地段。
其四,有足够的用地,并有一定发展余地,尽量节约用地。
其五,沿河布置仓库时,要考虑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线的问题,与城市直接关系不大的储备仓库和转运仓库应布置在生活居住区以外的岸边。
其六,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安全。
3.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小城市宜设单独的地区来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大、中城市仓库区的分布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来说,国家储备仓库和转运仓库同所在城市关系不很密切,可设在城市郊区或远郊区有水陆交通条件的专用独立地段上。收购仓库如以农副产品和当地土产为收购对象,应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道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危险品仓库要布置在城市远郊的独立特殊用地上,并与使用单位方向一致,避免运输时穿越城市。冷藏库应结合屠宰场、加工厂布置,设在郊区及河流下游方向。燃料及易燃材料仓库应满足防火要求,布置在郊区独立地段,位于城市下风方向。特别是油库选址,应离开城市居住区及各种重要设施,最好在地形低处,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