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萌芽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萌芽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种改变,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实际上都是一种规划安排的结果。已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多数在现代村镇和城市附近,甚至为它们所叠压,说明当时的选址相当合理才沿用至今。在稍后出现的人类最初的城市遗址中,可以更明显地看到这种规划意图的表现。可以看出,这些城市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在选址、功能分区及城墙布置上也都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并反映出建造者的主观意图,可以认为这是人类最早的城市规划萌芽。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萌芽

城市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改变自己居住环境的过程。而这种改变,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实际上都是一种规划安排的结果。早期的居民点,虽然还不能被认为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但从它的选址和布局上,就可以看到人类最早的规划思想的萌芽,尽管这种思想可能是在完全不自觉的状态中表现出来的。以我国大量发现的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为例,首先在选址上,居住地点大都选在背坡面水、地势较高和土壤肥沃的河谷台地和沼泽边缘,在长江中下游,由于地势低下,水道纵横,则选在近水墩台上。显然,这些都是为了接近水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同时利用河谷地带做各居民点之间的交往通道。已发现的大量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多数在现代村镇和城市附近,甚至为它们所叠压,说明当时的选址相当合理才沿用至今。再从布局看,早期规模较大的聚落遗址大都表现出一定的功能分区。如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属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4900年),居住建筑集中在遗址中部,窖穴在南部,西部和西北部为墓地。在稍后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居民点的功能分区可以看得更加明显,一般均分为居住区、陶窑生产区和墓葬区三部分。半坡遗址的居住区在中心,外围有大壕沟,中小型房子大都面向作为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子并略呈半月形分布。姜寨遗址的房子分为5个居住群落,环绕着一个大的中心广场布置。每个群落前有一个大房子,中小型房子围在周围,房屋的门都面对着广场。北首岭遗址也设有很大的中心广场。总之,住房围绕中心广场布置,大房子面临广场或在成组小型住房的中央,几乎成为当时居民点的典型布局。这些都可以看作人类最早的居住环境规划

在稍后出现的人类最初的城市遗址中,可以更明显地看到这种规划意图的表现。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2年-公元前1770年)建成的卡洪城,在规则的城墙内用一道内墙把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奴隶住区,密集有序地排列着土坯小屋;东部为贵族和官吏住区,有市场、宫室。分区明确,规划齐整,反映出当时阶级的分化和对立。西亚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06年)的省府乌尔城,于城墙北端和西端各设一个码头,东端为城堡。城中央西北为塔庙区,此外还有两个居住区,布局上显然经过一定的规划考虑。南亚次大陆哈拉帕文化(约公元前2350年-公元前1750年)的城址(如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城址)一般都分为西面的卫城和东面的下城两部分。卫城呈长方形,为统治者住地,四周有城墙、瞭望楼和壕沟,主城门设在西南角,城市布局明确。在我国,从已发现的夏商时代的二里头遗址(约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500年)来看,当时的宫殿建筑已被置于重要位置,周围还有围墙和廊庑环绕。附近尸乡沟商城遗址已发现用夯土筑成的东、西、北三面城墙,七座城门及道路、宫殿基址等。郑州商城(公元前1500年左右)城市平面为长方形,城垣周长6960米,城周有缺口11个,有的可能就是城门。城中有宫殿区,城外还有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及墓地。另一个年代相近的商代中期城址黄陂盘龙城也发现有规则的城垣残存以及宫殿和居住遗址、墓地等。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安阳殷墟(公元前14世纪末至公元前11世纪)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有宫殿、王陵区等主要区划。可以看出,这些城市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在选址、功能分区及城墙布置上也都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并反映出建造者的主观意图,可以认为这是人类最早的城市规划萌芽。(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