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人对自己的家园爱护有加,对红头船时代的辉煌引为自豪。
从清乾隆八年(1743),澄海县令杨天德建火神庙,以杜绝火患,到清嘉庆年间知县尹佩绅鼎建风伯庙,都可视作官方对樟林港埠的防火防灾方面的倡导和作为;而民间从清咸丰六年(1856)的“仰约碑”,到新兴街古码头的“乡约碑”,都体现了民间的自我约束和自治能力。
这种保护意识一直得到延续,从清代到民国,都有许多贤达为樟林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使樟林在市镇建设上一直居于澄海县副中心的地位。
樟林古港——南粤古驿道出海口、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 陈鹏生/摄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对樟林港埠的文物保护和文化资源开发利用。2002年完成编制了《樟林古港文化街区保护整治(概念)规划》,投资20万元,完成南盛里首期修缮工程;投资近100万元完成秦牧故居的修缮、陈列工作,并申报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投资250万元建设全长800米、宽30米的古港路……
2012年9月,樟林被认定为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
2017年1月9日,“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终评活动在广州举行。最终,广州十三行、广州黄埔古港、汕头樟林古港等10个参评单位荣获“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三个重要起源地,即三个地标,分别是南宋时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时期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中叶的樟林港。(www.daowen.com)
古驿道定向大赛在樟林古港举行 陈鹏生/摄
同年,樟林古驿道被列入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示范段,包括新兴街沿线的驿铺(驿站、驿亭)、永定楼、安平栈等重要史迹及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现有文物保护单位4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及较有价值的历史建筑18处。
2017年11月18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汕头站“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西堤公园和“海上丝绸之路”起源地之一的樟林古港共同主办。
樟林古港保育活化工程启动 吴俊才/摄
借助此次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在樟林古港举行的契机,澄海区启动对樟林古港的保育活化和改造提升。经过整治建设,古港河、永定楼、新兴街、广场面貌一新,古港码头遗址基本恢复原貌,特别保留了古码头的挡水堤和石台阶,沿街古栈房外观得到修缮,定向大赛范围内的樟林古港8个村庄的环境也结合创文工作得到整改提升,古港河800米河道完成清淤,重现昔日清流。同时,在环古港河两侧铺设滨水步道,打造樟林古港广场、观海广场、山海雄镇庙前广场等广场,并设置码头劳作、离别情、亥爷等雕塑,为群众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好去处,古港村容面貌焕然一新。
治理后的古港河 陈鹏生/摄
历史上的红头船文化及其精神,造就了一代代海内外潮商,造就了“通洋总汇”的樟林古港,推动了近代汕头的迅速崛起。樟林现在保留着大量的遗物、遗址、遗迹以及民间习俗。无论是古村落、古港、红头船,都是值得开发利用的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还是汕头及至整个潮汕地区人文、历史、文化演变的一个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