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樟林村:保护古村落文化资源的首要任务

樟林村:保护古村落文化资源的首要任务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直以来,保护樟林古村落,研究樟林港埠历史文化的呼声不绝,行动不息。工作室设置在新兴街林园,这一工作室将成为研究樟林古港历史文化的基地,对推动潮汕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关于樟林港埠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发表、出版,为樟林古村落、樟林港的保护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樟林村:保护古村落文化资源的首要任务

一直以来,保护樟林古村落,研究樟林港埠历史文化的呼声不绝,行动不息。

近百年来,樟林一直吸引着海内外学者及华侨的目光。无论是本土的文化人还是外来学者,对于樟林港埠的调查研究没有停息。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樟林在学术界中得到进一步重视,研究成果丰硕。

在著名作家秦牧的散文里,一再出现“故乡的小河”“故里的女神庙”;他感慨赞叹“故乡水,美不美”。他深情地说:

乡贤秦牧,桑梓情深

故乡有许多特别的事物吸引了我。首先,是当时已经显得有点破败的一个内地小镇,为什么竟有那么多夸耀门第家声的人家呢?这些宅第,各个大门上挂着“大夫第”“陕西世家”“种玉世家”“颍川世家”之类的牌匾。河边有一座“天后宫”,香火鼎盛。照一般状况,凡是船民、渔民众多的地方,才有许多人到天后宫去卜问旅程吉凶,祷求风调雨顺。为什么这儿也有一座天后宫呢?故乡并没有多少船民和渔民呀!还有,这个小镇里,市街上竟有不少可口的食品在出售,什么肉粽、饼食之类,其制作精美的程度,并不逊于后来我在国内好些大城市里所见到的。小贩多极了,各种小食竞奇斗巧程度,也是我在许多内陆小镇里很少见到的。当时我只认为大概是由于这里华侨众多的缘故,并没有想到,它是蕴藏着更加深远的根源的。[1]

年前,读了一些史料,又有了新的收获,知道我的家乡樟林,原来在汕头未开埠以前,已经是一个著名的港口了。清初,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它渐渐崛起,那时它河道宽阔,离海又近,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之世,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城镇,粤东以至福建许多地方,人们都到这儿集中乘红头船出洋。直到汕头开埠了,它才逐渐没落。这些史料使我豁然开朗。那儿为什么有香火鼎盛的天后宫呢?为什么集中了那么多的大户人家呢?这是历史的流风余韵!我们少年时代为什么能够在河里捉到咸水、淡水交界处才有的小蟹?老年人为什么在河滨伫立时发出那样的感慨?这一来,各种零碎的事都可以贯串起来了。[2]

潮学泰斗饶宗颐更是在许多场合谈到樟林。1996年,在潮汕历史文化中心理事会上,饶老说:“有一个很有意思、很重要、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樟林港问题。樟林的民歌(指《游火帝歌》)把清代樟林这个港的生活状况作了很充实的描述。本地和中山大学的同仁都写了很好的文章,就这方面进行研究。”[3]1999年2月,饶老又语重心长地提出:“我在澄海去了樟林,过去没仔细看这个古港的突出重点,这便是很重要的一个例子。因为在中国,潮州人与福建人一样,最早的贡献是向海外拓殖。樟林的新兴街是个了不起的见证物。现在这条街还保留得很完好,假如这条街放在欧洲,老早就被他们开发成一个什么人都来看的景点。旅游只有和特定的文化、历史古迹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更有吸引力……樟林古港应该说就是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樟林的古街保存得很完整,走进去都是古代的栈房,栈房出去就临海,风景很好,更重要的是它在潮汕历史上的地位,当年红头船为什么能发展起来,从这里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我们要研究红头船,要发挥先代拓殖成就的红头船精神,研究潮汕人向外发展,这条街是文化的一个象征,是很宝贵的文化财产,对开拓旅游业也有帮助,因此国家要保护,地方要保护。我觉得这是第一个要突出的重点。”[4]

饶宗颐

2000年11月,饶老应邀到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潮学讲座”,重新强调:“前两年我说的樟林港的问题,现在应该说樟林港是一个活的材料,应该把那些材料好好保存。”继而,绕老在《潮学的开端及未来展望》的讲话中又一次呼吁:“樟林古港的景观摄影、说明编成专书,其价值不在徽州等地之下,不要游移因循不前,过一些时候环境变迁,宝贵仅存的遗迹,归于澌灭,岂不可惜!我为此呼吁多次,希望同好赶紧着手,所以我使用‘抢救’字眼,不是过度夸张,大家当有同感。”[5](www.daowen.com)

中山大学与樟林古港颇有渊源。1934年,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研究所的陈国梁、卢明便已开始对樟林这个地区进行社会调研,并于1936年发表《樟林社会概况调查》。此后的80余年,中山大学凭借位于广东的地缘优势,一直以来对樟林这块颇具研究价值的地区开展多角度研究,其中尤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现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等人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成果最为显著。

“在中山大学有一个东南亚研究所,这个东南亚研究所一直有在做樟林的研究,包括东南亚研究所的所长,我的恩师张映秋老师。20世纪80年代,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还主动提出,与中山大学一道合作,在樟林设置研究所进行研究。历经两年时间,朱拉隆功大学学者通过史料与调研,在回国后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樟林的文章。”陈春声说。

陈春声教授在田野调查

最开始我们的工作集中在福建、珠江三角洲以及华北江南等地,我在选择研究地点的时候,就选择了我的家乡澄海。入手的村落,就是樟林。”[6]自1990年以来,陈春声在樟林古港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学术成果,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了以樟林为中心的专论文章近20篇约40万字。实际上,研究樟林的并不止中山大学一家,国内外不少知名学者,只要涉及中国近海帆船贸易研究史还有华侨移民史的研究,都会提到樟林。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樟林古港田野工作室揭牌 东里镇政府办/提供

2017年10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樟林古港田野工作室揭牌暨潮汕侨批资料捐赠仪式在澄海樟林古港古码头隆重举行。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坤、汕头市市长郑剑戈、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谢湜等出席了此次活动。樟林古港田野工作室,是继广州市应元路南粤古驿道展览馆开幕之后的第二个开放式的南粤古驿道主题博物馆,这里今后也将展示更多的古驿道相关展品。工作室设置在新兴街林园,这一工作室将成为研究樟林古港历史文化的基地,对推动潮汕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关于樟林港埠的学术研究成果不断发表、出版,为樟林古村落、樟林港的保护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