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是樟林出产的名优水果。林檎学名番荔枝,为小乔木,株高丈余,也有高达两丈以上的。每年清明前后,林檎即生新叶,然后绽蕾开花,花淡黄绿似鹰爪,小满即可见果。大暑之后,果实渐趋成熟,林檎也成了樟林人中秋节必备果品。寒露一过,果期已近尾声。冬至之后,林檎开始落叶休眠。但是现在气候异常,林檎也有秋季开花结果的现象,只是结出的果子不好吃。
林檎 陈琦/摄
林檎果青翠可爱,浑圆如珠球,果实特大的直径可达十多公分,以鳞大沟浅者为最优,少核而清甜。林檎从树上剪下之后,须经三几天后熟,才转化为熟果,甜香四溢,其味似蜜如兰。子实黑色如漆,坚硬如檀。在果肉和果皮之间,有一层像脂膏一样的果酱,更加香甜柔润,沁人心脾。有树上熟者,色、香、味都极好。
最好的林檎产自荖巷,这与它的土壤及地理环境有关。该地依山面海,黄土细沙,松软疏水,下面有海层,风日俱佳,与林檎生长的要求相适应。樟林林檎1986年荣获“广东省优稀水果优质品种奖”,但由于产地的限制,即便是潮汕人,都难得一品佳果。樟林更是流传“樟林新妇无好林檎食”的说法,因为品相好的林檎都拿去送给亲友了。(www.daowen.com)
县志中关于林檎的最早记录 陈琦/摄
“林檎树似柰,有水林檎蜜林檎二种,南方无苹果,林檎可以当之矣。”[5]这是乾隆《澄海县志》中关于林檎的最早记录,有250年左右的历史。但樟林林檎最早的栽种,据说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旅居泰国的华侨捎回家乡的一抔优质林檎核,交由蓝先达播种于樟林东官路墘石牌仔自家旱园,后由蓝明元、蓝明泰兄弟共同栽培,经精心管理、培育而成。随着人们对林檎经济价值、营养成分及栽培技术的了解认识,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东官路两旁原来种植的杨桃园及樟林西官路荖巷大片荖树园都被林檎取而代之。
说起林檎还有一段趣闻。20世纪20年代,洪兆麟的军队来到樟林村,听说樟林林檎好吃,就想试一试,饱一饱口福。但又不懂这果实须熟了才能吃,见到挂在树上的果子碧绿饱满,摘下后用刀剖开,以为是在吃苹果,结果涩得张不开嘴。后来的日本鬼子也是一样,咧了咧嘴,一怒之下挥刀把树给砍了。就是在当下,也有一些来潮汕办事的人,收到作为礼物的林檎,不知道如何吃。又传说有客人错将熟透了的林檎当作烂货,回家路上一一地将烂的扔掉;还有的带回家,却用水来煮,闹出笑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