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樟林村:实现港埠合一的布局

樟林村:实现港埠合一的布局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建筑的规模和布局走向,樟林港的繁荣给樟林埠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一批代表性建筑在这片海滨滩地屹立起来。新兴街最能体现港埠合一的建筑特点,标志着港埠发展的新阶段。案件的主角为樟林的大洋船商人林泮和林五。案发后,林五族侄林英上北京告御状,指控地方官索赃诬陷。第一大粒西社陈,雄斯太公是伊人。第一有钱长发厂,销户俱是绸缎行。当面一山成火局,火煞迫近成火灾。

樟林村:实现港埠合一的布局

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建筑的规模和布局走向,樟林港的繁荣给樟林埠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一批代表性建筑在这片海滨滩地屹立起来。

随着帆船贸易的发展,樟林社区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乾隆七年(1742),澄海县知县杨天德发布告示招商民在樟林河沟两旁沟墘荒地建店铺102间;乾隆五十六年(1791)又批准商民申请,增建店铺12间,前后共建了114间,这些店铺就是后来古新、顺兴、长发三街之枕沟铺面。在河沟南段西侧,则先后建起一大批洋船栈,其分隔各栈之大道后来命名仙桥街。与此同时,仙陇乡官路段连接其左右建成仙园街。仙桥街对面河沟东侧建成洽兴街(原名薯郎街)。河沟中段西侧原墟市场所建成永兴街并完成长发街另一侧铺面。

这个时期,社区中心出现了长发、古新、广盛、仙桥、洽兴、顺兴、永兴和仙园等八个商业街区,称“八街”,再加上嘉庆年间新建的元通街,共为九街。

樟林称“六社”,是明末清初开始的。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置澄海县时,仍用樟林村名称,筑阳寨,属苏湾都。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分为四社,以东南西北为名。清康熙八年(1669)展复后,内迁之先民渐次回乡重建家园,外地人也陆续来樟林创业。雍乾间,从诏安西潭移来的吴氏一族,在樟林城西门通往官路北侧荒垄创乡,称为仙陇乡。仙陇乡加上大塘以西原有的塘西乡,合东西南北四社,就是后来所说的“六社”。再加上后来在樟林村西北临南社港的海滩冲积地棉头围新建的新兴街,共为七社。

新兴街最能体现港埠合一的建筑特点,标志着港埠发展的新阶段。而把祠堂、宅第、货栈、码头甚至海关、税口建在一起,形成一条以洋船贸易为标志的专业性很强的街区,是创建者的远见卓识,也是顺应时序的举措,同时,也反映了洋船商人在当时的强大势力。

新兴街 陈琦/摄

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洋船商人林咸惠(林五)等在樟林港口南岸兴建新兴街货栈区。据林氏《达祖祠谱牒》记载,林氏是从澄海县南砂乡迁来樟林居住的,林咸惠曾为其父林万达“捐封赠”为“朝议大夫”,并于嘉庆七年(1802)在新兴街南面建设规制宏大的三座私宅“朝议第”兼“达祖家庙”(俗称“内祠”)。新兴街全长近200米,由54间货栈组成,临港的货栈都有独立的小码头。新兴街口东南面,建有大码头及“永定楼”,当年楼上挂着红色的航灯,红头船进入南澳海面即可望到。林家的商号为“振发行”,最盛时拥有“万昌”“万盛”“万隆”三艘红头船。

林氏达祖家庙 陈琦/摄

这里还有一桩绕不过的故事。嘉庆十年(1805),樟林发生一宗惊动朝廷的私通海盗案。案件的主角为樟林的大洋船商人林泮和林五。林泮原为福建莆田人,祖上是大茶叶商人,他独自到樟林创业,兴办洋船生意,发家比林五更早。据说二林曾以同姓结金兰之交。二林通盗案在当地是一个重大事件,樟林至今流传林泮爷与外号“金钩剪”的海盜头目结交,在其洋船的桅顶挂棕蓑为记,即可免受海盗骚扰的传说。案发后,林五族侄林英上北京告御状,指控地方官索赃诬陷。但是,两广总督吴熊光奉旨“再行详细访询”,未及,二林已被斩首,头颅挂在新兴街外堆脚的连理榕上。

新兴街外的连理榕 陈琦/摄

除了现在广为人知的新兴街,《樟林游火帝歌》中有一节,详尽地描述了当时六社八街的市井情状:

澄海管落樟林埠,埠头宽阔实是强。

共有六社八街路,巷口铺户不非常。

中间建有一皇城,城内设有三官厅。

中央镇司在副府,右畔一衙是守城。

一座宽阔文帝祠,主事就是王老师。

南门一座武帝庙,庙内僧人在住居。

埠中虽是杂姓人,并无相欺西共东。

不论士农工商客,合埠俱是江里人。

六社共有六乡绅。照理按束士农商

如若做事不合理,拿送司爷办伊身。

第一大粒西社陈,雄斯太公是伊人。

第二乃是仙垄社,职居世袭麦总爷。

第三北社黄臼太,第四炎爷在塘西。

第五南社陈潮秀,第六东社让秀才

绅士个个好名声,理事公道无乱行。

士农不敢妄违法,合埠和顺免惊营。

只等按下不必提,唱出神事人知机。

第一有钱长发厂,销户俱是绸缎行。

第二便是永兴街,米豆籶行亦整齐。

第三就是西门外,厂名唤做古新街。

第四仙桥近涵头,亦有茶居在高楼。

第五便是洽兴街,洋货交易在外溪。

第六顺兴多洋行,亦有当铺共糖房。

第七广胜销海味,亦有扣共牵罾。

第八仙园四角街,酒坊药材亦整齐。

中股行去是马路,早市到来人万千。

早市摆有菜共羹,亦有韭菜甲豆芽

飞龙芹菜荷兰豆,青茄白茄黄豆生。

秋瓜番瓜共冬瓜。皇京白菜韭菜花。

董荷莞荽六蕌蒜,百合青菜格蓝花。

珍珠花菜菜仔粽,菜头菜豆吊瓜葱。

芋头芋卵芋枝仔,大叶婆种松又香。

赤种番种在粪种,乌叶白心花夫匏。

贡种山种甜粿种,三棱婆种赤米龟。

鸡鸭摆在栅门边,僮伯顶秤无私偏。

买卖就着伊过秤,只鹅收入四文钱。

此是闲话说不完,唱出人物你知端。

男女约有六七万,金顶色顶数十员。

举贡生员甚是多,布政进土亦无。

积祖富贵也少,发有洋船数十号。

陈姓发只号贞兴,一只庠发更才能。

杨姓一号叫和裕,洪姓万昌意更兴。

许姓有只美书公,发有三号上威风。

一号叫做万合发,二号叫做万合隆,

三号叫做万合成。瓜册命爷更才能,

一号洋船叫福顺,二号洋船是大升。

余下船号说不完,唱出神事人知端。

马路尾一火帝庙,神灵显赫万古传。

此是乾隆三年间,二甲进士杨大人。

到任来做澄海县,遇逢拜客樟林行。

杨爷地理精万千,从路直入长发街。

举目一望直过箭,顺途游到马路前。

吩咐住轿就出来,抬头一望心内知。

当面一山成火局,火煞迫近成火灾

此街生成一烟筒,冬天一至火自红。

不时定欲走火祸,为何无人识形藏。

当时上轿游入城,直入武庙帝君厅。

和尚闻知来迎接,接入县主到大厅。

杨爷下礼拜神明,和尚擂鼓共敲钟。

拜毕进入后堂去,小僧捧茶无延停

樟林司爷一闻知,慌忙亦到武庙来。

六社乡绅也就到,礼毕坐下言东西。

杨爷开口说一声,本县路过大街行。(www.daowen.com)

我观此街生大煞,切须料理快施行。

众人听着喜冲天,大人明镜无差迟。

正是年年遭火难,一年一次真惨凄。

大人有何好计施,可来示阮众人知。

如若得保平安福,感戴大人恩如天。

杨爷开口说一言,若欲调理不艰难。

市嘴建一火帝庙,可保合埠稳平安。

县主说完就起行,摆道回返澄海城。

众人听伊就调理,择日兴工庙建成。

就刻火帝一金身,并刻一位是夫人。

前面二位双太子,两旁将军有四身。

吉日开光闹猜猜,好戏做有数十台。

庙前并有打大敬,师公出来茂虎狮。

并当老爷寿旦辰,六月廿三帝爷身。

九月十五是帝后,庆祝圣寿事非轻。

上好外江请二棚,每厂做有二日夜。

算来共凑有八厂,连做一月日连夜。

八厂备有大五牲,粿品大锭彩玉斋。

串炮烟火企脚铳,金顶色项来进香。

自此埠中愈中兴,俱知杨爷个恩情。

不觉杨爷登仙界,刻伊灵位请入宫。

造字以位天德爷,每年神游同来营。

开道摆有四抬轿,铜锣十三唝唝声。

这样福份不非轻,杨爷清官无屈民。

今日方才有如此,香名分人传古今

……[5]

樟林是商业集散地,行业之多,也难尽数。乾隆年间,樟林市上营业品种迅速增多,如杨萃和的出口网业、从潮安移来的陈腾飞笔业、寿世堂的中药材行等。至光绪年间,各街的特点是:长发街营业品种最多,而且多是巨贾富商;永兴街则以豆行、行为主;仙桥街多酒楼茶居;洽兴街主售洋货;顺兴街多日用百货店及当铺糖房;广盛街仍销售海产;仙园街有较大酒坊及药材行;马路顶是蔬菜交易的集中地,后来发展至通宵达旦的不夜市。仙桥街和长发街的殷户,每年二月中旬游火帝时,挖空心思,摆彩神厂,装饰街路,比儒雅,夸富足,不惜耗费巨资,所以民众称之为“金仙桥银长发”。

1959年,樟林北联农民宋如成编写了一首歌仔《欲食好酒在桥头》,反映了樟林经济困难的情况,但也印证了樟林曾经的百业兴旺。

爱食好酒在桥头,爱食狗肉觅阿猴。

阿猴无卖行倒返,过去阿孙浮虾卷。

虾卷浮来酥哩酥,过去干果耀森候。

许内有个肥走仔,人呾生来尚顶雅。

过去人罗卖蚝仔,卖蚝尚爱偷缺枰。

缺枰个个尚顶卤,过去正是阿大肚。

大肚店员大头鳞,终日专门打候蝇。

候蝇打哩四散拾,过去正是卖省杂。

省杂开铺冷案案,阿青出来吊裤带。

裤带吊来会长短,过去喻是阿肥好。

肥好行路兜哩兜,过去阿如罗卖包。

阿如个包尚好食,过去春喜在钉屐。

钉屐住着獭亚獭,过去有人卖缶缽。

缶缽卖哩样样有,过去有人卖文具。

文具笔仔尖哩尖,过去正是阿老甜。

老甜个鼻冷狮狮,过去有人卖药材。

药材顶秤尚孤浪,过去就是阿硬项。

硬项真是衰理衰,生个孔仔名仁科。

仁科担水腰龟龟,过去废品收购组。

收购旧铜斤八角,过去有人罗油漆。

油漆油了头晕晕,过去医生陈德宏

德宏先生眉垂垂,个月百八理唔开。

过去组店卖棕蓑,棕蓑欢有甲戽斗。

过去三民只狼狗,狼狗画到尾曲曲。

过去政府个居德,居德掠人到大勒。

过去政府个粮局,粮局欢有卖粮仔。

东司隔壁耗肖影,肖影耗来真排长。

过去打铁阿宏阳,宏阳个铁尚顶红。

隔壁想爱开火砻,随知火砻开无成。

过去医生徐耀庭,徐耀庭个个会知。

柴桥头二只石狮,石狮撮牙冷宜宜。

过去就是好正记,正记做事做会着。

行过乌古罗打石,乌古打石人人腹。

行去著名个苏北,苏北教出贤学生。

过去205团文化宫,文化宫内教唱歌。

唱出樟林繁荣史,前辈创业有坎坷。[6]

深深的巷落 陈琦/摄

【注释】

[1]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樟林古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45~255页。

[2]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樟林古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162页。

[3]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樟林古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334页。

[4]柯劭忞等编纂:《清史稿·职官三》,学苑音像出版社2001年版,第425~426页。

[5]汕头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澄海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樟林古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525~528页。

[6]2005年2月12日,黄光武先生在田野调查中记录了此歌谣,随后做了详细的注释。如今广为传播的《樟林往事》,是林先潮先生整理再创作的版本。资料由江泽楷先生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