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樟林村:聚族而居,宜居沃土

樟林村:聚族而居,宜居沃土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樟林是一片宜居的沃土。久而久之,便在这里开铺置业,安居成家了。潮人的世族宗亲观念浓厚,聚族而居成为共性。据南社马氏族谱所记,其先祖马发南宋时镇守潮州,为大将军摧锋寨正将,其夫人樟林汪氏。有二子逃往潮阳投友,有三子逃到樟林母家,得以保全生命。大人山上的元代马氏二房祖墓陈琦/摄樟林的聚族而居,还体现在“里”的建立。这些“里”多为家族聚居,有空余才卖给外姓居住。

樟林村:聚族而居,宜居沃土

樟林是一片宜居的沃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个被中原文化视作蛮荒之地的海隅一角,却有着数千年以上的人文轨迹。

樟林古村落俯瞰 吴俊才/摄

樟林人口众多,姓氏复杂,充分体现了港口埠头形成的特点。四面八方熙熙攘攘因商贸而来,各色人等为逐利发家而至。久而久之,便在这里开铺置业,安居成家了。清乾隆潮州府志》用“人烟稠密”来形容樟林,可见其时,人口密集已经成为樟林埠的标志。又云:“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潮人的世族宗亲观念浓厚,聚族而居成为共性。无论是聚点还是散点,都以宗祠家庙为中心,形成其乡村布局。

据1934年中山大学组织的社会调查所形成的《樟林社会概况调查》中统计,“樟林的姓氏,非常复杂,共有八十九姓。其中陈姓占人数最多,有5899人;其次是姓林的,有3280人;姓郑的有2358人,姓黄的有2209人;姓蓝的亦有1516人,陈林郑黄是樟林的四大姓,其余的姓氏,有的几百人,有的几十人,最少的只有1人。祠堂有五十一个。其中,陈姓十四个,林姓九个,郑、蓝二姓各四个,黄、杨二姓各三个,宋、池、李三姓各二个,纪、张、章、马、朱、叶、吴等七姓各一个,其余四十四姓合一个”。[1]

而这些祠堂的建造年代,最多的是道光年间所建,有近20座;其次是在乾隆前后,有10余座。最久远的是马姓的追远堂,建于淳祐四年(1244),距今已有800多年了。据南社马氏族谱所记,其先祖马发南宋时镇守潮州,为大将军摧锋寨正将,其夫人樟林汪氏。元兵将速多来犯潮州城,马发率部坚守半载,孤城无援,卒被攻破,一家殉难者九口,马发自缢于金山上。城未破时,夫人汪氏料到孤城难守,先遣子逃生。有二子逃往潮阳投友,有三子逃到樟林母家,得以保全生命。今潮阳、樟林马氏皆为其后裔。马发墓葬于潮州金山之上,至今尚存。马夫人遣送到樟林的三子分立马氏三房,现樟林莲花山脉龙船岭下大人家山尚有元墓马氏二房祖墓。

大人山上的元代马氏二房祖墓 陈琦/摄(www.daowen.com)

樟林的聚族而居,还体现在“里”的 建立。“里”本是古代的地方编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但在樟林,“里”是经商发财之后的人们在家乡买地创建的新村,多为清末民国初的建筑群,相当于现代的“物业小区”。这些“里”多为家族聚居,有空余才卖给外姓居住。樟林有二十多“里”,如郑氏的“荥阳里”“三儒里”“樟南里”,池氏的“梅冈里”,蓝氏的“南盛里”,黄氏的“植芝里”“元第里”“垂庆里”,陈氏的“南康里”“西安里”“德和里”“常安里”“南安里”“庆余里”等。

垂庆里里门 陈琦/摄

黄氏家庙 陈琦/摄

垂庆里大夫第 陈琦/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