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北大鼓的历史与代表人物

东北大鼓的历史与代表人物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北大鼓在吉林域内活动的历史,可上溯至清光绪年间。任占魁遂逐渐成为东北大鼓东城调的代表人物。榆树县东北大鼓演员顾馨山常年在榆树演出,先后师承辽宁西城派大鼓艺人毕景凤和王德福。“鲁艺”民间音乐研究室将他演唱的东北大鼓命名为“江北派”,“江北派”由此得名。刘桐玺在吉林广播曲艺团工作期间,创作和播出了大量江北派东北大鼓曲目,为东北地区听众所熟悉。李勤著有《刘桐玺东北大鼓唱段选》《刘桐玺唱腔选》等。

东北大鼓在吉林域内活动的历史,可上溯至清光绪年间。据口碑资料,清光绪年间,吉林地域内就有大鼓艺人演出。当时在农村吟唱的大鼓曲调比较简单,是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其合辙上口、简单易学,逐渐在民间传开。这种乡土艺术,在红白喜事、寿诞、节令的演出中切磋技艺,不断丰富和完善,出现走乡串户的职业、半职业化的民间艺人的演唱,因乡土腔调较多,也称“屯大鼓”“土大鼓”“臭糜子调”。清光绪十二年(1886)有王德印在伊通州(今吉林省伊通县)及其周边农村演唱“土大鼓”。

20世纪20年代初,大鼓艺人任占魁由沈阳来吉林,与吉林的王德印、潘泰隆结合起来,吸收辽宁刘问霞、三吕、那氏姐妹唱腔中的韵味,丰富“东城调”。此后,任占魁等与在辽宁出师不久来到吉林演出的霍树棠,精通鼓曲和修辞的东北大鼓名票周之岐、周之丰兄弟等人精心切磋,创作、改编了一批取材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并具有吉林地方特色的《走马诸葛》《张松献图》《露泪缘》等40多个新曲目。任占魁遂逐渐成为东北大鼓东城调的代表人物。任占魁定居吉林后,致力于发展和改革奉派大鼓,提倡“借他的本,生自己的根”,任占奎集奉派、西城调、南城调诸家之长,结合自身条件,广泛从乐亭大鼓、乐亭影调、平谷调、京韵大鼓及北方戏曲中借鉴汲取,改进原来的唱法和音乐结构,丰富板式和唱腔。从而形成新流派——东城调。他演唱的“东城调”文辞讲究,以唱为主,行腔委婉,具有巧俏柔美之特色。

20世纪20年代,东北大鼓在吉林省的演出活动已相当普遍。榆树县东北大鼓演员顾馨山常年在榆树演出,先后师承辽宁西城派大鼓艺人毕景凤和王德福。他唱的东北大鼓在省内外也颇有影响。民谚谓:“要听书,找顾秃儿。要听弦儿,找王怀儿。”他与琴师王怀(艺名王馨河)一起把皮影的[彩云篇][清平乐]和二人转评剧等唱腔音乐成分融入大鼓曲调中,别有特色。(www.daowen.com)

1956年,东北大鼓“江北派”代表人物刘桐玺调入吉林广播曲艺团,东北大鼓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引导下,枝繁叶茂、流派纷呈,其中,刘桐玺演唱的《董存瑞》《大闹山城镇》等一大批反映时代脉搏和人民心声的新作品,以及《杨八姐游春》《凤仪亭》《跨海收疆》等优秀传统曲目,均受到群众欢迎。“江北派”(又称“北城调”)以刘桐玺为代表,以哈尔滨松花江以北地区为活动中心,刘桐玺早年以说唱长篇大书为主。1947年正式参加东北“鲁艺”文工团三团,成为东北地区最早参加革命工作的民间艺人。参加“鲁艺”后,以演唱短段为主,他演唱的东北大鼓,唱词生动,声腔悠扬,表演纯朴感人。“鲁艺”民间音乐研究室将他演唱的东北大鼓命名为“江北派”,“江北派”由此得名。刘桐玺在吉林广播曲艺团工作期间,创作和播出了大量江北派东北大鼓曲目,为东北地区听众所熟悉。刘桐玺根据观众审美习惯和情节需要,将过于缓慢的四大口,减为两大口。唱词每段不超过百句。尽量做到故事精炼紧凑,唱腔起伏跌宕。刘桐玺教过的学生不多,徒弟只有长春市群众艺术馆李勤一人。李勤著有《刘桐玺东北大鼓唱段选》《刘桐玺唱腔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