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吉林省志:1986-2000年期间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和机构成立

吉林省志:1986-2000年期间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和机构成立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3年起通称为二人转。其中分三种演唱形式,即二人转、单出头和拉场戏。19世纪初,二人转演出活动遍及吉林省广大农村。二人转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大量曲目,约300段之多。1979年8月,主要从事二人转研究的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成立,王肯任主任。1980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成立,各地、市、县都先后恢复、组建专业的二人转团(队)。1991年,吉林省文联组建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在团结、组织二人转工作者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吉林省志:1986-2000年期间二人转艺术的发展和机构成立

清雍正年间滥觞于辽宁西部,由南到北,由西到东,流布于东北各地。俗称“蹦蹦”“棒棒戏”“小秧歌”等。1953年起通称为二人转。二人转在发展过程中,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与河北莲花落合流,吸收东北大鼓、皮影、太平鼓、霸王鞭、民间笑话以及河北梆子等多种曲艺艺术元素,形成兼有歌舞、说唱和戏曲属性的表演艺术。其中分三种演唱形式,即二人转(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双玩艺儿由上装(女扮)和下装(男扮)中性扮的两个演员,通过又唱又说又扮又舞,跳出跳入地共同表演一个叙事兼代言的诗体故事,二人是表演的主体——“千军万马就咱俩”为本体特征。

19世纪初,二人转演出活动遍及吉林省广大农村。20世纪初期,二人转在乡镇间有较大发展,唱手辈出。舒兰、榆树、永吉、九台等地,有张相臣、徐耀宗、徐珠、石臣等。二人转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大量曲目,约300段之多。经常演唱的有《大西厢》《蓝桥》《包公赔情》《洪月娥做梦》《燕青卖线》《杨八姐游春》《双锁山》《小王打鸟》《马寡妇开店》《摔镜架》(又名《王二姐思夫》)等。

二人转的音乐唱腔十分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说。多半来自东北民歌、秧歌、东北鼓吹乐、东北大鼓和河北莲花落。还有的吸收河北梆子、皮影、单鼓以及其他地区的说唱音乐。能够收集到的曲牌达300多种,常用的有几十种。二人转的表演手段,主要是唱、说、扮、舞、绝。绝乃舞中技艺超众的绝活。舞时注重功法,如腕子功、肩功、腰功、腿功等步法等,均在东北秧歌的基础上,经历代艺人的磨炼而成,且具独特风格和高度技巧。唱、说、扮、舞是有机结合,以少胜多,以虚代实,单纯中见丰富,通俗晓畅,活泼灵动,台上台下随时交流。表演时常用的手持道具有扇子、手绢、彩棒(霸王鞭)大板、手玉子、沙拉鸡等。为适应跳出跳入的表演,服装化妆通常是中性扮。(www.daowen.com)

1979年8月,主要从事二人转研究的吉林省地方戏曲研究室成立,王肯任主任。1980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带有实验性质的专业二人转团队)成立,各地、市、县都先后恢复、组建专业的二人转团(队)。20世纪80年代,吉林省涌现出一批新秀演员,有戚敬东、陈殿栋、苏文芳、董孝芳、韩子平、秦志平、高茹、郑淑云、郑桂云、李晓霞、王素琴、董玮、杨宏伟、王艳春、白晶、陈树新、王影、杨金华、阎淑萍、阎学晶、周春燕、佟长江、张友林、毛树森、唐维等。

1991年,吉林省文联组建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在团结、组织二人转工作者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