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舞蹈作品《垂柳》:追求自由婚姻与男女平等

舞蹈作品《垂柳》:追求自由婚姻与男女平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蹈反映追求自由婚姻,男女平等,尊重个性的思想。该舞蹈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二等奖、作曲三等奖、表演二等奖;1987年获吉林省第一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C段,一阵欢快的锣鼓声把音乐和舞蹈推向热烈的快板。在逆光中,一位象征垂柳的朝鲜族女舞者,以双手下弯腰舞姿,出现在舞台后区。

春香与李梦龙(双人舞)吉林省延边歌舞团1986年创作演出。编导:崔玉珠,作曲:崔昌奎,演员:沈演姬、许京哲。该舞是根据18世纪朝鲜族古典名著《春香传》而创作的。

舞蹈描写的是贵族李梦龙和少女春香在端午节那天,冲破封建礼教纲常,建立纯洁而真挚的爱情,自由地结成终身伴侣的爱情故事。舞蹈反映追求自由婚姻男女平等,尊重个性的思想。舞蹈在浓厚的民族风格基础上与现代观众的审美风尚相结合,大胆地创作创作出不少新的舞蹈语汇,很好地利用舞台空间。同时,应用现代舞蹈的“瞬间爆发”式的感情表现手法,使主人公的激情得到升华,以引人入胜的舞蹈造型,出色的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该舞蹈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二等奖、作曲三等奖、表演二等奖;1987年获吉林省第一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在此基础上,作者又编导创作了大型舞剧《春香传》。

飞绢传情(双人舞)吉林省歌舞剧院1986年创作演出。编导:于莉、姚崇林,作曲:崔义光,演员:吕胜华、王梦。

舞蹈以东北秧歌素材,并较多地吸收东北二人转中的手绢技巧,着力塑造两个男女青年从初恋到如胶似漆的爱情形象。舞蹈分为三段:A段,在缠绵的音乐声中,姑娘由花丛中走出,突然接到躲藏在树丛中的小伙子飞抛过来的手绢。姑娘接过手绢以搅花动作为主,羞怯地舞动着,并向空中抛出飞绢,小伙子一个分腿跳跃至舞台中心接住后,又一个腾空飞脚跳到空中接住姑娘抛来的第二条手绢,他兴奋地做着高低手里挽花和旁腿转。B段,在优美抒情的慢板中,姑娘悄悄地出现在小伙子的身旁,幸福地翘起右腿小射燕,依偎在左大弓步的小伙子的左肩旁。时而姑娘用双片花做扭身、倾身动作,小伙儿做两位大蹲步缠头花;时而相互嬉戏,手拉手做双颤步和里、外挽花的动作,向前走着,像是爱的涟漪在荡漾。两人相对而立,姑娘手指顶绢不停,小伙子把手绢盖到姑娘头上,姑娘羞怯地掀起盖头追打着小伙子,音乐转入欢快热烈的快板。C段,小伙子做着滚肩抛绢的动作,把一条条手绢递到姑娘手中。姑娘做着原地点转又把一条条手绢抛向天空,小伙儿做着分腿跳一个个地把手绢接住。高潮中,小伙子抛出的手绢飞向观众席,又旋转回到姑娘的手中,两人在手顶转绢下甜甜地依偎在一起。

该舞蹈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演出奖。

福到满家(独舞)吉林省歌舞剧院1986年创作演出。编导:何良荣、陈铁锐、林阳,作曲:崔义光,演员:王小燕。

舞蹈是根据满族“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为背,盘旋作势”的典型舞姿,参照满族民谣中“戴头花,披上彩,笊篱姑姑上山来。啥时来?快快来,扭扭达达招人爱”的鲜明形象,并从满族祭祀“跑火池”活动中提炼出火苗闪烁的道具,进行构思和创作的。舞蹈采用满族人家过年时候贴对联并把“福”字倒贴,表示“福到”之意,在舞台背景上突出地挂上一个大的倒“福”字,以少女在节庆日子里欢乐起舞的火爆景象,生动地表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满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舞蹈由三段组成:A段,灯光由白纱幕上悬挂着的“福”字照到双手平托掌心上的彩穗,背相大掖步扭身仰视着“福”字的少女。舞者突然转身正步直立,双手举在头顶上方快速地向里折手腕,向外平甩手腕,以忽立忽蹲的舞姿和轻松的平步走,构成愉快的小快板。B段,当转入优美抒情的慢板时,舞者右手齐眉,右腿顺势慢慢抬起的舞姿和带有小屈伸的寸子步,以及右手齐眉平衡地抬起右后腿鹤立式,带有自喜的碎步摇头等动作,表现浓郁的满族风格。C段,一阵欢快的锣鼓声把音乐和舞蹈推向热烈的快板。演员以难度极大的圈功——每做3个平转加挂一次掖腿转2周,充分展示技巧和特长。在高潮到来时,少女进到纱幕后面,瞬间,手上戴上细钢丝顶端飘挂着的,象征火苗的红纱条道具。火苗时而藏在少女背后,时而出现在头上、肩上,时而缠绕在腰部,巧妙地与少女嬉戏。少女追逐着火苗,由舞台后方快速地向正前方飞舞,最后侧倾在地面上幸福地抖动着双手上的火苗,表现少女对生活的热爱,赞美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福到满家》是吉林省歌舞剧院深受观众喜爱的保留节目之一。

该舞蹈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三等奖、表演二等奖;1987年获吉林省第一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

垂柳(独舞)吉林省延边歌舞团1986年创作演出。编导:李承淑,作曲:许元植,演员:咸顺女。

该舞借助垂柳的自然美、性格美,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朝鲜族妇女外柔内刚的性格,以及她们不畏风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幕启:具有朝鲜族民谣特色的音乐奏起。在逆光中,一位象征垂柳的朝鲜族女舞者,以双手下弯腰舞姿,出现在舞台后区。灯光徐徐升起,我们看到她身穿绿色的(配有柳树叶子形象)民族服装,以柔美的舞姿在微风中亭亭玉立。A段:慢板。悠扬的朝鲜族管子伴着她起舞,轻柔地变换几种优美的造型和线条,以展示垂柳外在的形象美。然后,她做一个“横手后腰”舞姿,踩着小碎步,来到舞台中区,恰似垂柳随着荡漾的春风,自由飘舞,十分柔美。B段:小快板。一只小鸟落在她的袖子上,她的情绪立刻产生变化。在“安旦”的节奏中,她跳一段小快板的“扛手”动作,以轻快多变的舞姿,展现主人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C段:中板。突然,风雨袭来,电闪雷鸣。编导运用“古哥里节奏”,以“飞手”的大舞姿变化,“身体重心快速移动”“大幅度的舞台调度”“内在呼吸的变化”“地面滚动”等手法,表现女主人公内在刚毅、顽强的性格。D段:慢板。经过风雨的洗礼,迎来风和日丽的艳阳天,垂柳以她特有的美丽,飘舞在和谐的大自然中。

该舞蹈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独舞、双人舞、三人舞舞蹈比赛编导三等奖、表演三等奖。

青山恋(群舞)吉林省延边歌舞团1986年创作演出。编导:崔玉珠,作曲:崔昌奎,演员:沈演姬、许京哲等。

该舞蹈以一对种树人和24棵拟人化的美人松为背景,通过这对青年男女与自然相互和谐的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抒发人类倾心于青山绿树的永恒之情。大幕在音乐声中拉开,背景是蓝天白云,在舞台中间的后区,放着一棵小树,一对青年男女,跪在小树两旁,手拿着小树苗,翩翩起舞,他(她)们在用种树的行动,改变着家乡的面貌(剪影)。灯光升起,我们看到象征着24棵美人松的少女,从平台深处渐渐立起,露出美丽的身影(象征小树苗一天天长成漂亮的美人松)。她们形成两个竖排,走“二龙吐须”队形,然后把两位主人公分别围在两个圆圈之中,跳起一段人与植物十分和谐、快乐的舞蹈。种树人看到劳动成果,享受到劳动后的喜悦,他们更加信心百倍,不辞辛劳,开荒种树。经过长久的艰苦劳作,一排排挺拔又美丽的美人松布满昔日的荒山,形成一片茂密的大森林(平台深处升起一道象征着大森林的布景),种树人在这片青山上倾注自己的青春年华。小树年年茁壮成长,不断伸出手来拉住女青年的衣裙,满山的绿树和植树人之间产生深厚的依恋之情,在同一片蓝天下,人与树木共享美好生活。

该舞蹈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编导三等奖。

喜悦(群舞)吉林省延边歌舞团1987年创作演出。编导:李承淑,作曲:李昌云,演员:崔香丹、咸顺女等16人。

该舞蹈生动地表现一群朝鲜族姑娘,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就像盛开的金达莱一样,放射出迷人的风采。她们用多姿的舞蹈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的喜悦,深情地歌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给各族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舞蹈采用A、B、A结构。A段:快板。16位年轻的朝鲜族姑娘,身穿鲜艳的朝鲜族民族服装,头戴橘红色小纱帽,手握浅蓝色的双扇,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她们从下场门的中区,碎步上场,如春潮涌动般滚动的线条来到舞台中心,快速形成一个大圆圈。紧接着编导把16位演员调到一起,形成一个有多个层次的舞台静止画面,恰以一朵盛开的花朵。B段:慢板,抒情部分。这段音乐特别优美、流畅,具有朝鲜族风格,同时配有动人的歌声伴唱。编导用3个多变的手法,即“多变的画面”“多变的舞姿”“多变的调度”,使舞台气氛非常火热,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尽情地展示出姑娘们内心的喜悦,表达她们对生活、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深情。A段:快板。用主题再现手法,在一个大横线的队形中,把扇子连接起来,用扇子形成一个翻动着的大波浪的流动线条,观众的情绪也随之高涨起来,最后用朝鲜族特有的旋转技巧(一个人在中间快速旋转,众人形成一个大半圆热情烘托)将舞蹈推向高潮。

该舞蹈1990年获吉林省第二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

响板欢歌(群舞)吉林省歌舞剧院1989年创作演出。编导:崔善玉,作曲:崔义光,演员:吉百灵、赵明济等。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该舞蹈表现在端午节这一天,生活在长白山下,能歌善舞的朝鲜族青年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到比赛场的情景。这里,人如潮,歌如海,此起彼伏,他们参加“荡秋千”比赛,观看“摔跤”比赛……获胜者是一对恋人,他(她)们跳起双人舞蹈,叙说着获胜的喜悦和爱情的甜蜜。兴奋的人群涌来,敲起清脆的响板,跳起欢快的舞蹈,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具有朝鲜族特色的优美音乐奏起,大幕徐徐拉开,舞台背景是长白山天池,平台处有翠绿的美人松和挺拔的白桦林。A段:在悠扬舒展的音乐声中,身穿朝鲜族节日衣裙,头戴鲜花,双手持白色响板的朝鲜族少女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比赛场:第一组从下场门深处,潇洒地舞着“飞手”等动作,一路从南门后区下;第二组从上场门前区,舞着“扛手”等欢快的动作,从下场门前区下;第三组是一对恋人,谈笑风生地从上场门中区上,由下场门中区下;第四组3位少女,从下场门后区姗姗来迟,当她们舞到中区时,传来“快点走啊!”的呼叫声,她们快速下场。B段:热烈的欢呼声中,一群少女形成两排,把优胜者围在中间,她们边欢呼边急速跑上,又回身原路跑下,再返身舞上。编导的这个调度很巧妙,很好地渲染了前呼后拥的热闹气氛,接着是一段抒情的别有韵味的响板舞。C段:摔跤场传出热烈的欢呼声,姑娘们的视线从四处张望,集中到平台处(一个大停顿)。摔跤比赛的优胜者从平台上场,大家为他祝贺,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便一同起舞(这里是一段“双人舞”与“群舞”交替进行,很生动的多声部舞蹈)。当姑娘们悄悄撤下时,双人舞的托举新颖、别致,共叙着恋人内心甜蜜的爱情,他(她)们拥抱在一起,刚要亲吻时,欢腾的人群冲上来,他(她)们便融入群舞之中。通过错落有致的舞台调度,使舞者的情感起伏跌宕,最后在群舞的热情烘托下,男优胜者用“原地单腿转”的技巧,女优胜者用“原地点转”和“快速平转”等技巧,将节日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此时舞台上突然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构图统一的静止画面。

该舞在表现方式上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交响式的结构方法”,时而利用舞台不同的空间和角度,把演员分成许多高低不同的层次;时而4人一组,时而3人一组;时而快速而流畅地展开舞台调度,在多姿多态的舞姿变换中,形成新颖的舞台构图和画面。在舞蹈的律动、舞蹈的造型和呼吸的处理等方面,也显示出编导的审美个性:如双肩的微动、身体的屈伸、肘部的弯直等,都有独特创造,富有韵味和魅力。在双人舞与群舞的对应中,揉进“托举”的精华,对于响板的运用也十分得当,非常提神,使得该舞蹈既富有民族神韵,又紧跟时代,饶有新意,深受专家同行及广大观众的喜爱。

该舞蹈获国庆40周年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编导一等奖;1992年获吉林省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佳作奖;1991年8月参加“加拿大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

马头琴的传说(小舞剧)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1989年创作演出。编剧:钟麟,导演:王举、王国忠,作曲:辛沪光,演员:巴根那、刘伟、王国忠等。该舞剧是根据蒙古族民间流传的小白马的故事改编的。它通过小白马、牧人苏和与魔王之间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段马头琴的传说。

幕启,混沌的草原,黑色天幕下,阴云密布,凄风苦雨中,一匹濒危的小白马驹奄奄一息。闪电中,勇敢的牧人苏和发现小白马,立即用自己的衣服盖上它,此时牧人用蒙古族舞蹈语汇中的拉背、跳跃、硬肩及旋转托举等几个动作,表达出牧人对小白马的爱惜之情。阳光下,经过牧人的精心照料,小白马与牧人嬉戏在绿草之中,扮演绿草的群众演员与小白马、牧人交相辉映,小白马与牧人一连串的串翻身、大跳及蒙古族马步动作,展现小白马与牧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接着牧人一连串的跳动、大跳、扑及小白马的转、躲、闪等连续的马步动作,使人们看到小白马在牧人的调教下已成为一匹千里驹。突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魔王看到这匹小白马,它要把小白马据为己有,但小白马誓死不从,于是魔王率魔鬼们强行抢马。苏和舍身护马,无奈身单力孤,魔王打伤苏和之后掳马而去。苏和醒来后,拉背、跪、翻身、大跳接板腰、抢脸等一连串的动作,表现苏和失去小白马之后痛不欲生的心情,身负重伤的苏和经过顽强的拼争之后,又昏迷在草原上。天空中出现最美丽的彩虹,小白马从遥远天边的彩虹上向苏和飞来,苏和万分喜悦地迎上前去。苏和与小白马这一段的双人舞展示人与马之间的亲密感情,当小白马告诉牧人它不得不离去时,苏和才意识到这不过是个美丽的梦。当苏和从梦中醒来时,他按照小白马的吩咐,将马尾、马皮、马骨制成一把琴,并把小白马的头刻在上面。苏和把对小白马的无限哀思全部寄托在琴上,那悠扬的琴声诉说着他对小白马的无限思念,以及对魔王的无比痛恨。从琴声中,他仿佛看到小白马的矫健身姿;看到在万马奔腾的疾风中,魔王被马蹄碾碎的壮观场面;看到他所期盼的没有魔鬼的草原,百花盛开,他与小白马又欢聚在一起的美好场面。

该舞剧在吉林省首届艺术节上获编剧二等奖,导演二等奖,作曲一等奖,表演二等奖、三等奖。

摘月亮的少女(三人舞)吉林省延边歌舞团1990年创作演出。编导:李承淑,作曲:崔昌奎,演员:咸顺女、崔香兰、朴梅花

美如满月的姑娘们在月亮下翩翩起舞,分不清是月亮还是姑娘。夜空中月亮高挂,姑娘们心中升起明月。该舞采用白描的手法,以淡淡的叙述,淡淡的情思,表现姑娘们心灵的流程。舞步款款,舞姿婀娜,动作和节奏打破常规,以情感的流动把握总体律动,完成主题的意蕴。舞蹈始终强调和把握“景愈藏而境愈大且意愈深”的创作思路,使情感的流动如清泉汩汩,直到人入月境,物我合一。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交融复合,给人留下无尽的情思与遐想。

该舞分为五个段落:A段:隐隐的音乐声中,3个姑娘背靠背坐成一个圆圈,各自伸展双手形成舒缓的翩翩舞动。姑娘们抬头眺望月亮,相互议论着把月亮摘下来。B段:姑娘们轮番打量着夜空中的明月和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像月亮一般默默抱在一起,欢喜跳跃。C段:两个姑娘用嘴衔住宽大的轻纱两端,另一个姑娘用双手捧起轻纱中央,仿佛一条纽带连联着相互的心意。两个姑娘晃动手中的轻纱,好似银河在夜空中翻滚。姑娘们把轻纱铺在地上,并排躺在上面,模仿银河的涌动。姑娘们互相钩指盟誓,一定要摘下月亮。D段:音乐节奏加快,姑娘们跳起律动刚毅、舞姿欢快的舞蹈,表现出她们摘月亮的决心和自信。E段:在充满幻想和浪漫的旋律中,轻纱变化成天梯垂下,姑娘们沿着天梯上天摘下月亮。姑娘们沉浸在摘下月亮的喜悦之中,走进月亮。月亮中的姑娘……姑娘和月亮……月亮就是姑娘,姑娘也是月亮。

该舞蹈以奇特的创作构思和优美的舞蹈语汇,吸引广大观众,受到极高的评价。该舞蹈1990年12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比赛,获文化部颁发的编导一等奖;1992年获吉林省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

捶衣舞(独舞)吉林省延吉市文化馆1990年创作演出。编导:金洪石,演员:崔顺福。

该舞以朝鲜族妇女日常的捶衣生活为内容,在欢乐、轻快的捶衣节奏变化中,通过朝鲜族舞蹈固有的舒展如云、流动如水的体态和韵律,表现出勤劳、内向、含蓄、温柔的朝鲜族妇女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幕启,一束追光打到舞台右前区的捶衣石上,此时演员背向观众以右腿跪地,左腿大弓步,右手扛手至头前方,左手自然下垂的剪影舞姿造型,头静静的微低着。随着朝鲜族最典型的“古格里”节奏,在由呼吸起伏、全身心投入的姿态变化中,演员转向观众,在“柳手鹤步”的动态舞动中跪地亲摸捶衣石。舞者瞬间大幅度的呼吸起伏将放在捶衣石旁边的捶衣棒拿起,顺势而舞。捶衣棒在舞者手中向魔棒一样忽而上,忽而下,忽而左,忽而右地翻飞击打。悠长的起伏,沉浮的流转,突兀的冲撞,音乐旋律骤然停止,棒捶击打出清脆、顿挫有力的节奏,悦耳动听,而此时的演员时而跳起,时而下沉,静穆的凝聚“扛手”下滑,复起的弧线律动,配之以朝鲜族舞蹈中那深沉凝重的“呼吸”与富有节奏敲击棒槌的姿态造型,随后双手持棒捶放在肩上快速地行进跪转两圈,此时舞蹈达到高潮。在情丝缕缕,意绪悠悠的舞蹈律动风格中,舞者的动态形象十分饱满,十分到位。她满怀激情地把覆盖在捶衣石上的锦缎,五颜六色的朝鲜族特有的绸缎面料,在音乐伴奏中,抖动着拉开、拉长,并将其缠绕在演员的身上,一束光环锁定在舞者身上,她右脚大鹤步抬起上身扭向前倾斜,以静态造型结束。

该舞蹈代表吉林省参加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单、双、三人舞比赛,获一等奖;1992年获吉林省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

东北袖头秧歌(群舞)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少年宫1991年创作演出。编导:肖莉、韩春梅,演员:长春市宽城区少年宫舞蹈团。

该舞是东北大秧歌类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在长春县志上曾经记载过此类活动,从清朝初期就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自娱性较强的艺术活动。在寒冬腊月,身着二大棉袄,袖长约1米,袖口超过指尖,在袖口外边镶有一圈毛皮,冷时两手交叉在镶有毛皮的袖筒里(称袖头)取暖,每当高兴时和喜庆的日子里,人们用手腕挥舞着,翻动着毛皮,做出各种袖头花的动作,该秧歌就是由此演变加工而来的。

袖头秧歌,又在袖头镶毛皮边上加上一圈约半尺长的毛线,突出袖头特色,毛线作为道具,替代秧歌中的手帕。袖头作为秧歌中的一种道具出现,把服饰、道具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东北秧歌中常用的手绢动作挽花、缠花、甩花、背花等揉入半尺多长的毛线袖头中,再把这些地方性纯民间舞蹈语汇,升华提高,配合以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独特年龄特点,将其与现代舞动作揉为一体,形成“东北袖头秧歌”粗犷、泼辣、热烈、火爆的东北风格。东北袖头秧歌舞在扭法上,强调要以腰为轴,臂为主,手腕动,袖头舞。老艺人说,扭袖头,要扭出神灵气儿来,扭出“三脸”来(热脸、羞脸、欢喜脸),扭到“啃”劲时,要感到内动外不动,但让人看起来是大扔大摞,大起大落。少年儿童比较适合于此舞蹈,它不受各种舞蹈规范的约束。

长春市宽城区少年宫舞蹈团创作演出此节目后,在全国影响很大,广泛流传。1992年获吉林省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

端午之喜(双人舞)吉林省歌舞剧院1990年创作演出。编导:崔善玉,作曲:崔义光,演员:吉百灵、赵明济。

该舞蹈是崔善玉根据她创作编导的群舞作品《响板欢歌》缩编而成的“双人舞”。虽然是同一题材,但在编导手法上又独辟蹊径。该舞蹈以独特的舞蹈语汇,着重刻画人物心理,表达生活美满和节日带来欢喜的思想情感。端午节到,一对身着节日盛装的朝鲜族情侣,在摔跤、秋千比赛中双双获胜,他们满怀喜悦,沉浸在相互爱慕的欢乐幸福之中。该舞蹈既不脱离民族舞蹈特有的韵味、风格,又创造、发展适合表现新生活、塑造新形象的民族舞蹈律动和风貌。该舞蹈能大胆地吸收其他舞种的长处,为己所用,比如,很恰当地运用“托举”的精华,使人感到合情、合理,一点也不生硬;再如,为着重表现一对恋人在端午节相会的幸福感情,时而打响板,用脚步、动肩等动作,细腻地刻画出恋人之间的相互对话和情感交流,奔放洒脱,热情洋溢,从而反映出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端午节的喜悦。

该舞蹈同样受到专家和观众好评,在1990年首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单、双、三人舞比赛中获创作二等奖;1992年获吉林省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佳作奖。

海东青(双人舞)吉林省群众艺术馆1992年创作演出。编导:高秀珠,作曲:朱广庆,演员:苑小迪、秦思亮。

“海东青”是满语,表示鹰或白色的鹰之意。在满族图腾崇拜中,奉为诸神的首神为鹰神。空中之王——鹰神,乘风而来,在天空中盘旋不止,凌空振飞几个云圈后呼啸而去,给满乡带来吉祥、幸福、安泰、快乐、自由。双人舞《海东青》以“胡牙气瞒尼”(满语勇武之神)的“海东青”形象,表现满族人民苦恋关东大地的思想情感。通过鹰的人化情感,营造一种诗一般的意境,呈现给观众的是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和祖先的英姿神态。

一声响雷将大幕拉开,电闪雷鸣,雾烟渺渺之中,一只小雏鹰从天而降落至台面上。小雏鹰吊在吊杠的绳索中,一手前伸展翅,一脚后吸腿至头后,随着音乐中的满族鼓点,徐徐落至在地面上侧卧展翅,准备接应它的老鹰胸前。老鹰、雏鹰均滚背成雏鹰背对一点老鹰,面对一点的老鹰、雏鹰面相对的高低展翅舞姿造型,随着节奏的变化,老鹰、雏鹰的头部动作,上下左右双臂展翅,大小呼应振翅而舞。

在以满族鼓声为主的音乐伴奏下,老鹰在前,雏鹰在后,雏鹰亦步亦趋地模仿老鹰的腰铃舞步,齐眉晃手摇头的舞姿造型,跳步旋转,双臂振翅。老鹰刚劲有力的舞姿,粗率遒劲的满族舞蹈风格,表现鹰神的坚定果敢。雏鹰碎步横移的前进步、后退步,进退步的速度变化,腰铃步的摆动转体顺拐的舞蹈律动,表现出老带小、小依偎老的亲昵的情感。

老鹰将雏鹰高高托举放下,雏鹰跪地行进旋转一圈,再连续做5个抡脸接跳倒踢紫金冠,老鹰顺势再将雏鹰的一条腿举至头顶,雏鹰欲展翅高飞。老鹰要放飞雏鹰,雏鹰跪地叩拜老鹰,老鹰再次将雏鹰举至头顶,此时吊杠上的带有森林古树叶的绳索落下,雏鹰将右手左脚放入绳索内,一手前伸展翅,右脚后吸至头后,随着音乐中的强劲鼓声再次在舞台上由低至高地盘旋至吊杠上,老鹰舞至舞台右后区,双翅展开吸左腿上身前倾的舞姿造型,遥祝雏鹰,表现将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该舞蹈1992年参加由文化部、广电部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获二等奖;1994年获第四届长白山文艺奖佳作奖。

找情郎(独舞、伴舞)吉林省歌舞剧院1992年创作演出。编导:王磊、王小燕,作曲:杨柏森,伴舞:吕胜华、隋力等,主演:王小燕。

该舞蹈是根据一首很流行的歌曲《青纱帐》编排而成的,从歌曲到舞蹈,都具有浓厚的东北风味和鲜明的时代节奏。一位充满青春朝气的东北大姑娘,约情郎在“青纱帐”相会,这件事被村里的小伙子们知道。他们为寻开心,跟到“青纱帐”来取乐,情郎只好顺之,和她开个玩笑,故意躲起来,不和她相见。谁知姑娘左找右找,找不到情郎竟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小伙子们觉得玩笑开大,就躲起来。这时,她的情郎才悄悄地伸手拉她的衣袖,姑娘破涕为笑,投入爱河之中。编导通过姑娘一遍遍四处寻找情郎的过程,用不同的舞步变化,不同的手绢技巧的运用,表现出姑娘不同的心境变化,刻画出一位热情、爽直、泼辣、大方、敢爱敢恨的东北大姑娘的动人形象。该舞蹈中有8位男演员伴舞,编导采用“二人转”的表现手法,让他们一会儿是农村小伙子,一会儿又变成大苞米、大高粱,这样既加深对规定情境的提示,又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烘托作用,很有新意。

舞蹈分A、B、C三段,一个节奏。

A段:舞台上有几片寓意为高粱地的景片,景片的中间是活的,在电声合成器伴奏下,传出浑厚有力的男声“嗨!嗨嗨”的声音。一位身穿花衣裤,头梳一条乌黑的大辫子,双手分别持粉红色手绢的大姑娘,扭着东北秧歌的“交叉步”,美滋滋地上场。她从舞台中线后区开始,一路舞姿多变,一会儿扭“甩花”,一会儿扭“缠头花”,兴冲冲地走进“青纱帐”,期待着和情郎相见。

B段:在间奏中,小伙子一个个从景片后面伸出头来亮相。当第二次“大姑娘美,大姑娘浪”的歌声出现时,小伙子们扭着东北秧歌的“下装”动作,表现出既豪放又诙谐的性格。在“东瞧瞧,西望望”时,小伙子们立刻变成大高粱,姑娘扒拉着他们的胳膊(好似扒拉着大高粱一样),四处寻找情郎。她跳着“急速碎步”,顺着几个大斜线调度的路线,忽喜忽忧地寻找着,这时,小伙子们又一个个躺在地上,将腿举起,表示姑娘找到另一片“青纱帐”。

C段:姑娘扭着东北秧歌的“双颤步”,寻找的目光更加焦急。小伙子们排着一个竖队偷偷地跟在她的身后,姑娘左右调度,小伙子变成一个横排走“矮子”步,躲着姑娘的目光;姑娘到舞台中心,一个生气的静止造型,小伙子们回过来;姑娘使劲一跺脚,把一个小伙子的脚踩得很疼,姑娘一点也没察觉。情郎见姑娘着急,就去拉她的大辫子,姑娘欣喜若狂,猛一回头,情郎又装成大高粱。姑娘心烦地撕下一片叶子(手绢)扔到脑后,姑娘彻底失望,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小伙子们躲在高粱后面,姑娘哭着哭着听到他们的声音,一个翻身起来冲进去,捉住一个小伙子的耳朵,把他们一串地都拉了出来,并脱下一只鞋,用鞋底狠狠地打他们,还边打边骂。一个小伙子偷偷告诉她,情郎在右面。她跑过去也没看见,刚要走,她的情郎急忙拉她的衣袖,她先是生气地转过脸去,而后又转怒为喜,投入爱河之中。

《找情郎》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除音乐等因素外,王哓燕出色的表演起了决定性作用。眼睛传递的是心灵的信息,由于演员在生活中有丰富的积累,才能在塑造人物时得以释放和升华。但舞蹈是形体艺术,有对人物深刻的理解,只会用眼睛表达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抓住舞蹈艺术的本体——用形体表现出来。王小燕对东北秧歌的韵味和手绢等技巧掌握得十分纯熟,她不是孤立地去炫耀技巧,而是使这些技巧和韵味成为表达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正因为如此,王小燕塑造的东北大姑娘的形象在观众心中才产生“挥之不去,呼之欲出”的艺术魅力。

《找情郎》曾于1992年获吉林省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佳作奖;1998年参加“中国国际旅游文化年”演出,并参加过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为当代著名青年舞蹈家举办的舞蹈专场《青春的旋律》演出以及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晚会演出。

大姑娘美(三人舞)吉林省歌舞剧院1994年创作并首演于长春。编导:杨玉兰、何良荣,作曲:杨柏森,演员:王小燕、吉百灵、林瑶。

三位漂亮的东北大姑娘,身穿杏黄色绣花民族衣裙,手持扇子、手绢,扭着俏皮的秧歌步去游春。一路上,她们用好奇的眼神观赏着周围的一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她们来到小桥上,望见水中的自己是那么可爱,那么美丽,她们心花怒放,展开一段竞演舞。

A.用扇子和手绢交替舞出几种技巧。

B.用双手舞扇,舞出立扇、腕扇,用嘴从空中叼扇等技巧。

C.用双手舞手绢,舞出平转、立转、背后滚动等技巧。

竞演舞展示她们各自不同的美,不同的风采,同时也将舞蹈推向高潮。当发现有人在偷偷地观望她们时,便羞答答,又很兴奋地从上场门,一个跟着一个退下,最后一个人姑娘又跑上来看看那个人,并发出朗朗的笑声,做个鬼脸撤回去。

该舞蹈于1995年参加全国第三届舞蹈比赛,获“组委会”奖。

心弦(独舞)吉林省延吉市朝鲜族艺术团1995年创作演出。编导:宋美罗,作曲:黄昌柱,演员:董玉善。

人生之旅漫长而又短暂,任何人的人生之旅都是交织着成功与挫折、喜悦与悲戚、收获与失落的,《心弦》就是表现人生这种丰富历程和心灵情感的。

黑色天幕前7根白色带有弹性的伽耶琴弦横贯舞台,一位身穿白色衣裙的朝鲜族妇女双手向前搂握琴弦趴倒在地上,一只脚在后,勾住琴弦,在“中毛里”节奏的伽耶琴声中忽而全身缩紧,忽而伸展。舞者向旁翻滚,7根琴弦全部展开,她在琴弦中缠绕着、梳理着。她扛着琴弦昂首向后碎步滑行,渴望着光明。忽然寄托心声的琴弦断裂,舞者在悲痛的清唱声中背相半跪颤抖着做下腰动作,在快速的碎步退行中双手痛苦地缠绕上衣飘带,又用力地把飘带向天空抛去,在急促的原地旋转中无力地趴倒在舞台中心。一声声有力的长鼓声催醒她,她艰难地站起来,双手甩向天空,接着右大弓步,双手在右胸前握,然后双手提长裙,右脚为中心,左脚前后来回踏点步,由慢惭快,催人奋进。一个两位跳接连串的地面滚动和两个后滚翻,舞者被长裙罩在大地上。空中回荡着悠扬的笛声,舞者撩开衣裙,手拿衣带慢慢站起,仿佛看到美好前程,猛向上跳之后躺在地上双手梳理琴弦,用脚蹬地慢慢滑行,把断的琴弦接续起来,在重新回荡起来的伽耶琴声中,憧憬着把人生融入振兴中华的锦绣前程。

几千年来,中国朝鲜族人民对伽耶琴的爱好世代相传。伽耶琴优雅舒放的琴音,既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寄托他们的愿望和憧憬。在悠悠岁月中,有时,伽耶琴的琴弦不幸断裂,而他们的心弦却一如既往,弹奏着乐观向上的主旋律,向往着光明,向往着胜利,向往着美好生活。编导在传统的朝鲜族舞蹈基础上,大胆吸收中国古典舞和现代舞的动作,来丰富表现手段,深刻揭示人物心理。这个独舞,抒发的是我国朝鲜族人民特别是朝鲜族妇女的高洁的生活情愫,憧憬的是振兴中华的锦绣前程给她们带来的美好人生。

该舞蹈1995年获第三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二等奖、音乐奖、表演奖;1996年获吉林省第五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1998年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新剧目奖。

长白瀑布(独舞)吉林省延边艺术学院舞蹈系1995年创作演出。编导:向开明,作曲:朴瑞星,演员:金美红。(www.daowen.com)

舞蹈《长白瀑布》是在朝鲜族传统的民间舞“僧舞”,以及“仨尔扑里”“假面舞”的素材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用以表现长白山瀑布的壮丽景观,并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进而通过优美的舞蹈语汇表达人对大自然的理解、感悟,以及追求人生绵延不绝、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该舞蹈大胆地把朝鲜族民族服饰中的上衣飘带和长袖联结起来,又把1米多长的长袖延长为10米,使其长袖的表现力大大扩展。长袖既可以非常形似地表现瀑布直泻和小溪潺潺流动的意象,又可以负载和象征似仙女下凡般的超然美及母亲乳汁般滋润大地的生命之流。

整个舞蹈结构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高台上一长袖,恰似一条白练从天而降,随着长袖的飘动,表现出飞流直下,溅起水花飞舞,水气弥漫的大自然美景。接着用一段抒情的长袖舞蹈,延伸出美丽的仙女、和蔼的母亲等女性形象,使自然美景融入人化的情感,使飞瀑的形象拟人化,长长的飘带似瀑布,似河水,似乳汁,滋润大地,造福人类。最后,在高潮音乐的奏鸣中,长袖回入高台,主题再现,向人们展示人生似飞流直下,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该舞蹈1995年第三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编导三等奖、表演二等奖。

耕者恋(三人舞)吉林省延吉市朝鲜族艺术团、延边歌舞团1995年创作演出。编舞:金福顺、许淑,作曲:董昌株,服装设计:宋永根,演员:金永春、朱昌敦、金镇义。

舞蹈《耕者恋》是以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生发出启迪人生的舞蹈内涵和哲理意蕴,显现面对具有正反双重属性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困惑的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生存态度,以耕者的心态和形态充分张扬和把握舞蹈的特征,艺术地表现朴实的牛,勤奋踏实的人,充实的灵魂以及耕者对土地的眷恋。随心而舞,不断扩大思索空间,给观众留下审美联想的余地和人生的自我追问。

该舞蹈用3位耕者勤耕劳作的人体动作和情感的自然流露,以富有内涵的造型及律动,伴随黄牛沉闷的吟叫声,使观众从中感受到耕者勤劳而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生命力,从而使人们领略到开拓者的进取意识和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舞蹈通过对耕者形态和变体的设计,时而表现埋头苦耕的黄牛;时而变形为滚滚向前的车轮;时而演绎为坐于车舟之上掌握自己命运的坚韧不拔的开拓者。充分表现耕者所持的对人生的不同态庋,讴歌勤奋致富,齐心协力,共同创造新生活的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在艺术上很好地处理具象与抽象的统一,并在民族舞蹈和现代舞蹈的融汇中,较成功地创造与观众、与社会对话的理性情感的空间,引起观众心灵上的共鸣,耕者拓荒的刚毅与精耕细作的追求,始终给予观众一种进取的鼓舞。

该舞蹈自1995年以来多次参加省内外重要演出,1995年在第三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编导三等奖及服装设计奖。

花潮(群舞)吉林省歌舞剧院1997年创作演出。编导:于莉、王秀金,作曲:崔义光、李正勋,服装设计:马唯,演员:张星等18人。

舞蹈《花潮》是18位手持扇子的女子群舞。在舞台上一群少女表现花潮如海般起伏摇曳的美丽形象,反映出时代的繁荣景象。舞蹈以东北秧歌为素材,突破道具扇子的常用舞蹈语汇,把扇子融于舞蹈意境中,使舞蹈更加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美的新意。

舞蹈共分为三段:A段:一群少女身着粉色花衣俯卧在地面上,随着优美、恬静的音乐,一个个像含苞待放、蓓蕾初开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音乐突变,由优美、恬静进入到火热奔放,这时舞台的灯光也随着明亮起来,少女们手持双扇花蕊怒放,绽蕾吐艳,烂漫盛开。她们在舞台上,时而分组流动,快速旋转;时而簇拥在一起;时而又亭亭玉立,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B段:在优美的双簧管独奏旋律中,舞蹈进入抒情慢板段。少女们挥舞着双扇,用她们那柔柔的身躯,优美的舞姿加之东北秧歌的稳、浪、俏的浓郁风格来表现花季少女的情潮和艳丽的风姿,从而使舞蹈更有时代美感。C段:随着音乐的起伏,灯光也不停地变幻着,时而是铺满整个舞台的混合光;时而又是独具特色的特效光,把舞蹈推向高潮。双扇在演员手中快速地飞舞,在花的海洋中此起彼伏,少女们如潮水般的光艳四溢,舞台充满激情,充满欣欣向荣,整个舞蹈结束在对未来的一片憧憬中。

该舞蹈创作演出于1997年,成为近几年吉林省歌舞剧院保留节目之一,并多次被省、市选为大型晚会的重点演出节目。该舞蹈1998年参加中国舞协举办的全国舞蹈“荷花奖”首届大赛,获优秀创作奖;1998年获吉林省第六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

乌拉风情(群舞)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1997年创作并首演于吉林市。编导:冷明宇、王小燕、周国瑞、孙冰,演员:谷雪莹、曲子千、刘洋等共28名男女演员。

舞蹈是根据“先有乌拉,后有吉林”的传说创编的。乌拉街是吉林省著名的满族人世居之地,历史悠久,在明朝就是满族强大的部落。他们所在的地域沿江靠山,地理环境非常优美,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那里的人们至今保持着浓浓的满族风俗、风情。本舞蹈以满族秧歌舞蹈语汇为基本素材,以民俗中娶亲婚礼为主线,表现满族人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歌颂,同时又体现出乌拉人的好客与火辣辣的乌拉人豪放的情怀。

舞蹈从阳光明媚的早晨开始,一群粗壮的满族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手擎着单鼓,急速跑到大路口。他们兴高采烈地敲打着单鼓,做着各种技巧,告诉全村的人新娘要来。花一样的姑娘梳着族头,身着长长的格格长袍,脚着花盆底的旗鞋,手舞着鲜红的手绢,两支迎亲队快节奏地来到路口。她们手挽着花,不时轮流着把手绢抛向新娘来的方向,又高兴地在舞中亮出那高高花盆底的绣鞋,表示她们希望来的是美丽、能干的新娘(这动作很难,因为鞋的高跟是在脚中心,前后不着地,一不小心失去平衡就会摔倒,京剧是最早穿这种鞋的,但从来不用于舞蹈)。新娘真的来,身披大红头纱,不用轿,坐着大马车,新郎在前面,骑着大红马领路。迎亲的小伙子拦住新郎,要新郎展示他的阳刚雄威之美;姑娘们拦住新娘,看一看新来的嫂子的美丽。大红纱揭开,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给迎亲人施齐眉礼,两人跳起双人舞。新娘把自己绣好的手绢送给新郎,新郎从高处接住,两人在快板中,大耍手绢。新娘的手绢像数十只蝴蝶飞舞,不离她身边。新郎不断高抛手绢飞向新娘,送去挚爱的心。在迎亲人的簇拥下,新郎揭开新娘的红盖头。新娘真美呀!新娘给迎亲人又一次施礼,两人给客人施礼,拜四方,然后新娘把自己带来的绣着“吉祥如意”的手绢,送给乡亲,送给远方的客人,最后在喜悦欢快的乐曲中,在两位新人的带领下,把“吉祥如意”的手绢抛向观众,送去美好祝福。

该舞蹈从首演至今,已演出300多场,两度赴日本、香港和澳门演出,1999年被文化部选入世界第22届万国邮政博览会文艺晚会演出节目。

小舟(独舞)吉林省延边歌舞团1998年创作演出。编导:李承淑、智贞鲜,作曲:赵仁吉,演员:崔香丹。

独舞《小舟》把宽大的裙子形象地表现为小舟。演员时而化作小舟,时而变成船工,形象地表现人类在波涛曲折的人生航船上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

该舞分为以下几个段落:A段:晴空万里,风平浪静。在平稳如镜的大海上,演员把裙子化作一叶小舟,碎步舞上,沉浸在辽阔的大海上自由飘浮的喜悦之中,舞步轻盈,律动自如。B段:交响乐渐渐加快,风急浪高。演员放下裙子,变作船工,划着小舟破浪前进。C段:铺在舞台上的宽大薄纱像波涛一般起伏,把演员卷入波涛。演员与波涛顽强搏斗,时而沉入海中,时而冒出海面,时而跌落浪底,时而浮出波峰,经受着激烈风暴的考验。D段:风终于停了,海面恢复平静,太阳重新跃出海面,乌云无影无踪。演员又把裙子化作小舟,向着充满胜利和希望的彼岸勇往直前。

该舞蹈1998年11月参加第四届全国舞蹈比赛,获文化部颁发的编导二等奖。

人参女(大型舞剧)吉林省歌舞剧院1989年创作演出。总编导:陈香兰,编剧:王英惠、张宝文,编导:于莉、何良荣、侯森、杨玉兰,作曲:权泰成、张千一,舞美:王力学、任庚之,服装设计:王均,主要演员:张星、林瑶、魏树发、赵明济、吕胜华、李华清。

大型舞剧《人参女》是根据关东人参女的传说改编的,全剧由序幕和四个场次组成。

序幕:恢宏的大自然,以日月精华、山川灵气,养育一位美丽而又聪慧善良的人参姑娘,她站在舞台中高高耸立的小平台上,数十根黄色飘带由人参女腰间垂至地下,犹如长长的参须。随后,优美的人参女主旋律突然转换成恐怖、残暴的山妖主旋律,山妖出现在舞台右后方角落的平台上,人参女和手持参须的百姓们在妖风袭击下慌乱地舞动。猎人一个分腿大跳由舞台7点处跃向舞台3点处,并威猛地拉开强弓射伤山妖。就这样,全剧展开真与假、善与恶争斗的序幕。

第一场:在猎人的故乡,山妖散播的瘟疫正在肆虐流行,村民们在病痛中呻吟,一组组人群以不和谐风格的现代舞呈现病痛的煎熬。随后,村民跳起巫舞,要将村姑投入火中祭祀,想以巫术驱散瘟疫,被猎人制止。人参女由山上轻盈地滑步下来,受猎人邀请为村民治病,随着人参女充满灵气而优美的舞蹈,病人一个个复苏痊愈。康复过来的村民们奔走问候,欢喜庆幸,构成倒三角形图案仰望人参女,壮汉手持哈拉巴道具(用牛肩胛骨做成,上缀有铁环,舞动时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跳起刚强有力具有浓郁地方风韵的舞蹈,展现康复之后的健美;4个小女孩跳起假面舞,讽刺巫婆们装神弄鬼的愚蠢;4名男子扮成老太婆,跳起一段以东北秧歌身韵为基础的诙谐、滑稽的烟袋舞;人参女及24名男女舞者跳起轻松、愉快的手绢舞,舞蹈用腕花、片花、手指顶转、高空抛绢和快速的队列变化、穿插,形成欢乐的高潮。欢乐的人群将人参女和猎人紧紧簇拥到一起,二人跳起定情双人舞。正当二人幸福地舞动时,音乐突变,山妖出现,散布妖风,掳走人参女。

第二场:山妖挟持人参女躲进洞窟,人参女独舞,表现孤苦和对情人的思念,妖洞里的怪兽们也跳起舞来,不时地出来挑逗、恐吓人参女。山妖由高平台上一个大跳蹿将出来,与人参女展开双人舞,两人对抗争斗着。为救人参女,猎人手持火把来到山洞,猎人时而大跳,时而旋转,时而倾听,焦急地在险恶的环境中寻觅。这时,众妖怪出来阻拦猎人,猎人与一组组妖怪拼打搏斗,舞蹈吸收传统戏曲中对打的素材和动作,并运用大量拖拉、对抗等舞蹈动作和表现手法,表现出猎人的刚毅不屈和勇往直前。猎人击溃妖怪的围攻,与人参女重逢,二人跳起双人舞,表现重逢的喜悦。

第三场:人参女和猎人曼舞在百花丛中。他们娇美的舞姿使山川生色,他们幸福的心境让微风飘香。狡猾的山妖变成猎人,舞台上出现同样的两个猎人,使人们疑惑,二人怒目相视,摩拳擦掌,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猎人,聪明的人参女用定情信物红丝穗识别出真猎人,山妖逃走,猎人与人参女跳起双人舞。阴险的山妖又盗走信物红丝穗,变成人参女,使得忠厚的猎人落入圈套,把箭射向自己的情人。

第四场:山妖刺杀猎人,人参女纵身大跳上场拦住山妖,将箭刺进山妖的胸膛。人参女从血泊中扶起猎人,见猎人伤势严重,俯卧到猎人身上,伤心地流出一行行泪水,18位披着长水袖的少女,扮演人参女的泪水,形成泪的小溪,舞蹈将甩袖、扔袖、抓袖、抛袖、收袖等传统戏曲中的水袖技巧与古典舞、现代舞的身韵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组既有传统民族风格又有现代意识的浪漫舞段。善良的人参女站在高平台上,展开一段独舞,用大幅度的顿挫呼吸和躯干的蠕动,以及高抬腿的近伸等动作,表现将自己的心血、精气传送给垂危的猎人。猎人从朦胧中醒来,发现气息奄奄的人参女,惭愧地抱起人参女展开一段双人舞,舞蹈借鉴并吸收现代芭蕾的双人拖、拉、滑、滚等动作,充分展示猎人痛苦、自责的心情,二人缠绵、哀婉的舞蹈动作,倾诉生离死别的痛苦。人参女耗尽元气,失去人形,复归为参。失去人参女,猎人痛不欲生,他将红丝穗系向人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突然山崩地裂,在人参生长的地方涌出清泉,流成新开河,村民们畅饮着甘甜的河水,又一次获得新生。

许多年后,猎人的故乡,新开河畔又迎来一个人参丰收的秋天,一群婀娜多姿的人参姑娘伴着人参女主题音乐,由平地慢慢生长着起舞,平台上人参女和猎人亲昵的造型像一尊雕像缓缓推出,接着似梦幻一样悠悠漫舞,情深意长。

该舞蹈1990年获吉林省第二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1991年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华奖”新剧目奖。

春香传(大型朝鲜族舞剧)吉林省延边歌舞团1990年创作演出。剧本、编舞、导演:崔玉珠,作曲:朴瑞星、金正,舞美总设计:金泰洪,服装设计:蓝天,主要演员:金梅花、沈演姬、金龙洙、崔京德、杨勇华、辛顺爱等。

大型舞剧《春香传》是根据朝鲜古典文学名作《春香传》改编的。全剧由序幕、中间五幕和尾声七个部分组成。

序幕:30多名女演员手特大白扇,身着白纱裙,以一段优美的群舞,营造出一派古典、清新的氛围。演员们团团围成一圈扯起白绸,组成一个放射形的圆圈,被簇拥在圆圈中央的,是情意绵绵的男女主人公李梦龙和春香。

第一幕:春游

第一场:钟情。端午佳节,广寒楼前,一群头披齐腰轻纱、身着长裙的少女,急速跑成大圆圈,接着又分成几组。一束红花在人群中传递,展现出春的欢喜。美丽的春香和丫鬟也融入游春的人群,与过路的李梦龙和书童房子相遇。李梦龙与春香一见钟情,跳起愉悦而又羞涩的双人舞;房子与丫鬟为自己的主人找到意中人而高兴,与男女主人一起展开四人舞。

第二场:佳约。夜里,春香在闺房中弹着伽倻琴,抒发着对李梦龙的情思。李梦龙与房子来到春香家的院子,春香的母亲发现后将他们拒之门外。春香向母亲吐露心思,母亲明白原委后邀请李梦龙进屋。在同一舞台空间,李梦龙与春香在屋里私订终身,山盟海誓;房子与丫鬟在院子里愉快地嬉戏。

第二幕:惜别

在花扇群舞和深情歌声的陪衬下,李梦龙与春香情意缠绵地展开一段以民族舞蹈律动为基础,借鉴有若干芭蕾技巧的爱情双人舞。房子急切上场,向李梦龙传递一则消息:李梦龙的父亲升迁京官,要立即启程上任,李梦龙必须随行。舞台后的枫树林景片移动着,露出一片片空隙,间隙中可以看到官员出行的队列和仪仗过场。母亲劝说李梦龙随父亲去京城,李梦龙不愿随行,枫树林景片合拢,春香与李梦龙急速奔跑到一起拥抱、旋转,舞蹈设计有多处柔情缠绵和离别苦痛的双人舞动作和造型,充分展现出难舍难分的情态。李梦龙痛苦地告别春香,穿过活动的枫林屏风远去,春香母亲、丫鬟、房子奔向舞台扶住悲痛欲绝的春香。

第三幕:惊变

第一场:选美。新任朝廷命官卞学道选点妓女,卞学道背向观众坐在舞台最前方的中点,妓女们以不同的神态和舞姿,分别由舞台两侧或高台中心上场,任卞学道挑选。卞学道赶走将他团团围住的妓女们,抓住春香,强令她就范,春香不从。春香受尽拷打折磨,宁死不屈。卞学道恼羞成怒,把春香投入狱中。

第二场:狱中。春香身陷囹圄,命在旦夕,抱着一缕希望盼着心上人来到身边,渐渐进入幻觉,30余名白衣裙衫的花仙,组成奇妙变化的队形画面,衬托着春香美丽动人的身姿,春香在梦中仿佛见到日夜思念的李梦龙,她追随李梦龙的身影舞动着。在“打令”节奏的鼓点和音乐声中,一群面戴怪物假面的舞者向春香围过来,他们把春香高举起来又扔到地上,忽而又用绳索把她捆绑起来,春香昏厥过去。

第四幕:相逢

第一场:传信。春香在狱中终日以泪洗面,忧心如焚,提笔写信表露坚贞的爱情,控诉卞学道的暴虐。在劳动号子的音乐声中,海边的渔夫们跳着捕鱼捞虾的舞蹈。李梦龙中榜官任御史,扮成贫民到海边视察,与房子不期而遇,房子传递春香的信。李梦龙含泪读信,了解到春香矢志不渝的爱情和百姓们不堪忍受的疾苦,决心救出春香。

第二场:托母。春香的母亲为女儿祈祷,幻觉中出现春香的身影,10个舞者手拉手由舞台一角出来围住春香母亲,妈妈高兴地抚摸着“女儿”,“女儿”围着妈妈嬉戏。“女儿”突然消失,母亲惊异地追寻着女儿,突然看到李梦龙,欣喜地拉着他的手,二人兴奋地在“登得空长短”节奏的音乐声中,跳起抖肩、抬腿的舞蹈。

第三场:相逢。李梦龙与春香母亲、丫鬟来到狱中见到春香,二人跳起双人舞,倾吐着彼此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李梦龙告诉心上人,天塌下来总有出头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转机无望。

第五幕:除害

卞学道的生日宴会上,卞学道与官吏摇扇饮酒,20名舞伎跳起传统的长袖舞,13名手持短刀的女子装扮成武士跳起刀舞。卞学道下令把春香抬上来,正要下毒手杀害她,一群侠士由舞台两侧冲上舞台,救下春香,李梦龙着官服亮相,卞学道与众贪官在慌乱中逃窜。除掉恶人,春香重获自由。

尾声:乌云散去,阳光普照,天池水碧蓝如洗。李梦龙和春香历经风霜,欣喜重逢。在百姓的欢呼声中,他们朝着丰年皆乐的美好未来走去。

该舞蹈1991年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华奖”大奖,并获导演奖、音乐奖、舞美奖、表演奖等八项奖项;1992年获吉林省第三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

长白山天池的传说(大型朝鲜族神话舞剧)吉林省安图县艺术团、吉林省歌舞剧院1992年创作演出。总编导:陈香兰,编导:陈香兰、吴香玉、林阳,作曲:崔义光、金学烈、柳永根,舞美设计:沈龙吉,服装设计:朴美玉,主要演员:张星、赵明济、魏树发、尹成林。

大型舞剧《长白山天池的传说》取材于朝鲜族民间故事,全剧由序幕、中间五幕和尾声七部分组成。

序幕:18名身穿白纱宽袖长衫的少女们构成巍峨的山体;18名红色衣衫,手戴长纱的男子,表现火苗的形象,由慢至快地滚动着穿梭在其中,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天幕出现巨大的火光浓烟,展现出火山爆发的景观。灰飞烟灭,大地上崛起雄伟的长白山,山巅环抱着美丽的天池。池水滋润着生命,哺育着鲜花、树木和生灵,山童在天池边吹起牧笛。生机盎然的长白山令八位仙女神往,火魔在阴暗的角落里咬牙切齿。

第一幕:天池边18名身穿浅色彩衣、手托鲜花的少女欢快起舞,呈现出山花烂漫的景象。8位仙女降落人间,用甩腕、扬手臂为主的传统舞蹈动作,舞动长袖,徜徉在烂漫的山花中。舞台灯光变暗,天幕后区灯光透出8位仙女走下天池沐浴,舞蹈动作设计富有曲线美的三道弯,婀娜多姿具有现代风格,服饰巧妙一变,变成天池的绿波。火魔抱着对生命的妒恨,疯狂袭击仙女。山童用燕式跳、分腿跳、大片跳等幅度较大的动作与火魔搏斗,在漩涡似的队形缠绕下,池水把火魔赶下台。小仙女与山童相爱,毅然留在人间。

第二幕:长白山密密的山林里,花鹿欢跑跳跃,仙鹤展翅飞舞,山童和小仙女在缠绵的音乐中跳起双人舞,陶醉在甜蜜的爱情中。在具有民族风格的“吉阳照长短”节奏音乐中,20名男女身着鹤服构成一只大仙鹤,载着山童和小仙女展翅起舞,火魔混在鹤群中伺机逞凶,被花鹿识破,落荒逃遁。

第三幕:天帝为小仙女滞留人间而震怒,突然昏厥。山童和小仙女踏着彩虹来到天宫,用长白山的珍贵草药和天池水治愈天帝,天帝被他们的善良和深情打动,转怒为喜,为他们举办隆重的婚礼,演出盛大歌舞:包括牙拍舞、鼓舞、铜锣舞、星月灯舞,天上、人间共庆山童和小仙女喜结姻缘。

第四幕:爱情的花朵即将结果,一个新的生命就要诞生。经过一次次幸福的阵痛,伴随阿妈妮们一声声礼赞,小仙女生下一个金童,山村里喜气洋洋。火魔装扮成巫师,混在庆贺的人群中抢走小仙女和金童。

第五幕:山童追到魔窟搭救小仙女和金童。火魔指使小火妖们纠缠山童,山童不断从天池水中汲取力量与火魔和众火妖搏斗。火魔敌不过山童,气急败坏,猝然燃起酷烈大火,企图烧杀金童,燃干天池,烧毁长白山。山童带领花鹿和仙鹤掘开天池一角,引出池水,形成瀑布,救出金童,扑灭大火,淹死火魔。山童一家幸福团聚,奔涌的瀑布成为永恒的生命之源。

尾声:长白山高高擎起天池,天池拥抱着蓝天、白云。山童、小仙女和金童一家人在仙鹤、花鹿的簇拥下,幸福团聚。水战胜火,爱战胜恨,生命战胜死亡。

该舞蹈1992年获首届全国舞蹈观摩演出优秀剧目奖,并获编剧、编导、表演、作曲、服装设计优秀奖;1994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长白山文艺奖舞蹈作品优秀奖、音乐作品优秀奖。

长白情(大型朝鲜族舞蹈诗剧)吉林省延边歌舞团1997年创作演出。剧本、编舞、导演:李承淑,作曲:朴瑞星、黄基旭、朴学林,作词:金京莲,舞美设计:金泰洪、石勋、田成焕、金龙福,服装设计:金玉子、李承淑、许淑,主要演员:金顺福、金荣华、姜海龙、金凤珠、金晶华、金泽男、金明春、芦丽娜。

大型朝鲜族舞蹈诗剧《长白情》,描述男女主人公相爱、结婚、奋斗、喜庆花甲等生活与命运过程,以舞蹈形象艺术地再现中国朝鲜族的历史,展现生活在长白山下的我国朝鲜族人民同兄弟民族一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奋斗历程,热情讴歌朝鲜族人民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全剧由序幕、中间四章和尾声六部分组成。

序幕:36名演员手持白扇身穿白纱衣裙,构成长白山的形态,长白圣母舞动着长绸,展现出天池水流向图们江、鸭绿江和松花江,滋养着边疆万物的景象。

第一章:播种爱情。在春意盎然的音乐声中,32名手持斗笠、身着黄衣绿裙的少女轻盈而敏捷地在舞台变换队列,用多种画面舞出少女嬉春的情景。男女主人公在群舞映衬中相逢,在曼妙的歌声中展开一段双人舞。随后男女主人公进入梦幻,犹如一对白鹤起舞飞翔,他们立下山盟海誓,根植于长白山。

第二章:喜结良缘。捶衣声响彻夜空,姑娘们跳起欢快的舞,迎来两位主人公新婚之夜,一群男女青年跑上来相互挑逗,欢快而诙谐地表现着闹洞房。这是幸福的夜晚,难眠的夜晚,这美好的夜晚孕育着生命,孕育着未来。

第三章:生命礼赞。生命之根在于长白山,生命之流与长白山天池之水奔涌交融,成千上万的母亲为生命的诞生把手臂高高拥起,优美的舞蹈表现长白人的生命繁衍,展示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和世间磨难,开拓长白山、创造幸福的民族精神。

第四章:普天同庆。岁月流逝,两位主人公已到花甲之年。在子孙们的祝福声中,花甲庆典既朴素又热烈。这是天伦之乐,社会美德,历史颂歌,展现历经沧桑和磨难的我国延边朝鲜族人民作为这块热土的主人比以往更加成熟,更加幸福。

尾声:巍巍长白山。长白圣母舞动长绸,数十名女子手持白扇组成白鹤的双翅,男女主人公身居双翅之中,犹如一对白鹤比翼双飞。表现中国延边朝鲜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代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向着未来,向着世界,向着现代化昂首振臂,奋勇向前。

该舞蹈1997年在全国舞剧观摩会演中获得优秀剧目奖,并获演出、编导、音乐、舞美、服装设计等奖项;1998年获文化部“文华奖”大奖,并获新剧目奖、导演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