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匈奴威胁与秦国边防:周末秦初大变局

匈奴威胁与秦国边防:周末秦初大变局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匈奴”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秦本纪》:“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从战国中期开始,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匈奴各部由零散而聚集,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劲敌。他率先统一匈奴各部,使匈奴成为与东胡、月氏齐名的草原民族。匈奴大胆渡过黄河,势力已达鄂尔多斯高原,还时常劫掠秦国边地。以匈奴骑兵的脚程,不过10天,可以抵达城下,严重威胁咸阳及关中的安全。关中乃国家根本,竟然被匈奴威胁。

匈奴威胁与秦国边防:周末秦初大变局

“匈奴”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秦本纪》:“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也就是公元前318年,公孙衍组织的五国攻秦。匈奴骑马善射,战斗力强,但没有完备的军事组织,虽然能对中国构成威胁,尚不能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入侵。而中原各国正在忙于混战,也无心理会匈奴,秦、赵、燕三国都修筑边墙(后来才叫长城),向北及西北(月氏、匈奴、东胡)做保守防御。

战国中期开始,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匈奴各部由零散而聚集,逐渐成为中国北方劲敌。他们是在中国忙于内战时强大起来的。

赵国最先感受其压力。因为有赵武灵王和李牧,匈奴才不敢过分南下。

秦始皇扫荡六国之时,匈奴部落也出现了一位英雄,名字叫头曼单于(单于的意思是像天一样广大的首领)。他率先统一匈奴各部,使匈奴成为与东胡、月氏齐名的草原民族。

从秦始皇十一年第一次伐赵算起,到秦始皇三十三年蒙恬出兵击匈奴止,在这22年里,头曼单于领导匈奴各部恢复至李牧之前的水平,骑兵不少于20万。蒙恬打败头曼单于,匈奴再次退到阴山以北(赵武灵王第一次,李牧第二次,蒙恬第三次,汉武帝则取得更为巨大的成功)。

趁着敌人内乱,抓紧时间发展自己,只有高明的生存专家才能捕捉到这种良机。这就要求领导者深刻洞察形势变化,为众人指明方向。(www.daowen.com)

赵武灵王向草原民族学习胡服骑射,向西、向北发展,设置云中郡、雁门郡、代郡,实际控有河套地区。秦国日益攻伐三晋,由蚕食而为鲸吞,秦、赵无暇顾及边备,匈奴开始越过阴山,止于黄河北岸。到秦国吞并赵国,全力攻取魏、燕、楚、齐四国时,边备趋于空虚。匈奴大胆渡过黄河,势力已达鄂尔多斯高原,还时常劫掠秦国边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咸阳正北设上郡、北地郡,而真正能控制的地区,大概是今日陕西榆林往北的一些地方。再往北的毛乌素沙地至黄河南岸的广大区域,只是在名义上属于秦国版图。更经常的时候,它是匈奴的游牧区和劫掠区,或者可以叫作两国的中间地带。而靠近黄河西北拐弯处的大片土地,当时叫河南地,是匈奴的实际控制区。这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的“北据河为塞”的实际情况。直到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之后,“北据河为塞”的边疆规划才成为事实。

这块中间地带的最南端距咸阳四五百公里,中间隔着陕北高原,基本上没有险峻隘口。以匈奴骑兵的脚程,不过10天,可以抵达城下,严重威胁咸阳及关中的安全。赵武灵王当年设想的直袭咸阳的大谋略,也在这个方向上。此时的匈奴,比起李牧时国力已经恢复,是中国最强劲的对手。

关中乃国家根本,竟然被匈奴威胁。如何巩固边防,保障帝国安全,消除悬在咸阳头上的隐患,成了新帝国的重大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