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末秦初大变局:灵渠凿通征服百越

周末秦初大变局:灵渠凿通征服百越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始皇三十三年,经过数年等待,灵渠终于修通了。按照原来的计划,可能是等灵渠凿通以后,先集中兵力,彻底征服南越,再挥师北上,打击匈奴。灵渠凿通了,帝国军团的斗志和信心再次唤醒,他们知道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饭吃。灵渠修通以前,秦军后勤供应靠陆路运转,运输里程长,运送效率低,横穿五岭之时,还要处处提防越人的袭击。

周末秦初大变局:灵渠凿通征服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经过数年等待,灵渠终于修通了。

鉴于先前的失败和帝国当前的兵力分布,秦始皇调整了部署,决定采用新的南征谋略,其主要内容就是“发谪戍以备之”,改变先前的单纯的军事主义,把军事占领、移民实边和文化渗透结合起来,以求长久、稳固地统治占领区。最初修灵渠,就是为了运输粮草,后来由于战事急剧变化,连尉屠睢都战死了,秦人开始深入思考南征问题,才想到军事占领与文化渗透相结合,武力占领以后,就移民实边,把中原的人口、物资和文化带过来,与南越人杂处,彻底同化南越。这样一来,灵渠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2200年后,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句口号“要想富,先修路”,与灵渠比较,道理似乎相通。

秦始皇把那些逃亡者、奴仆和小商人召集起来,组成一支杂牌军,准备再次南征。用杂牌军去打南越,秦始皇本人也不想那么做。按照原来的计划,可能是等灵渠凿通以后,先集中兵力,彻底征服南越,再挥师北上,打击匈奴。可是,因为一句谶语,他临时改变了决策,在上一年秋天就把主力部队都调到北边去了,现在不得不匆匆组建部队,用两个拳头同时打人。

但他并不担心。岭南的幸存者都是老战士,经验丰富,以老战士为骨干,以杂牌军为辅佐,不怕打不赢。以前担心部队攻击过快,后勤跟不上,现在不必担心了,由于灵渠的关系,中原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广州、南宁来,甚至可以运到遥远的云南玉溪和越南境内,这是其他任何文明都无法比拟的内河水系。对比一下西汉人的夸张说法,就知道灵渠的伟大作用:“使天下百姓飞刍挽粟,转运粮草,启程时装满三十钟,到达时仅剩一石,运送率只有百分之一(有人说只有一百九十二分之一或二百四十分之一,疑莫能定)。”

尉屠睢失败之时,秦军虽然做了短暂的战略退却,但可以推知,一些主要的交通孔道,以及大江河谷、平川原野便利之处,大概都还控制在秦军手中。山区丛林则是越人的游击区,那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优势。两军就这么耗着,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灵渠凿通了,帝国军团的斗志和信心再次唤醒,他们知道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饭吃。因此勇敢向前,节节推进,逐一攻占越人的山寨,略取“陆梁地”,分置为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大致与广西、广东两省相当,当然还有云南及越南的部分地区。

这个“陆梁地”,大概就是越人长期盘踞的山区丛林。灵渠修通以前,秦军后勤供应靠陆路运转,运输里程长,运送效率低,横穿五岭之时,还要处处提防越人的袭击。后勤没有保障,就无法远距离、大规模进军。于是,越人依托山区丛林以及惊人的耐力,“莫肯为秦虏”,对人侵者做了最顽强的抵抗,“陆梁地”因此而得名。(www.daowen.com)

在军事占领的同时,秦始皇也开始移民实边。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略定陆梁地、分置三郡以后,政府谪遣一批囚徒来守南越,但数目不详。这批囚徒,加上原有驻军,还有那支杂牌军,总共有50万人,除少部分职业军人以外,都是犯了罪的百姓,所以大都在岭南定居下来。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又有一批人被遣送过来戍边。这一批人,成分特殊,是秦始皇的官场成员,因为渎职、贪污或别的罪名而被判刑,也遣送到南越来。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被遣送到北方修长城去了。如此看来,秦帝国的法律还是比较公正。因为这种法律上的平等主义,国家的行政效率显著提高,为秦国崛起、翦灭六国、开拓边疆做出了贡献。他们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读书习字。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益发谪徙边”。这一批人,成分不清楚,数量也不清楚,去向无外乎北边的长城和南边的瓯、越。

秦朝末年,天下纷乱,南越也割据自立。但到汉武帝时,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南越终于融入华夏,成为汉族的一部分,再也不能分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