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王绾又建议说:“今天下初定,燕、齐、楚太远,若不分置诸侯王,难以管理。请立诸子为王,管辖边地。”
秦始皇让大臣讨论,都表示赞同。唯独廷尉李斯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姓为诸侯,他们的后人却与周王越来越疏远,代代攻伐,相互诛灭,形同仇人,连周天子也不能禁止。现在全靠陛下英明神武,海内才实现统一。王子和功臣有税收做赏赐,而无独立地盘做根基,这才是天下的安宁之术。若分封诸侯,各自独立,就很难控制了。”
秦始皇说:“天下战斗不休,就是因为诸侯。靠了祖先神灵保佑,我们才平定天下。若再立诸侯,埋下隐患,要想天下宁息,岂不困难!廷尉说得对。”群臣暂无异议。
于是天下分为36郡,郡守乃地方最高长官。周朝的制度是,天子辖区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县比郡地位高,所以《左传》说:“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到了秦始皇这里,正式确定国、郡、县三级行政制度,沿袭至今。
八年之后,群臣百官又为是否分封诸侯展开讨论。
那是秦始皇三十四年,在咸阳宫中,70名博士官前来给秦始皇祝寿。博士官首领、仆射周青臣拍马屁说:“以前秦地不过千里,靠陛下神明英武,平定海内,日月所照,莫不宾服。取消诸侯王,设立郡县制,天下太平,人人安乐,也没有战争隐患,这样的政治功绩,完全可以传之万世。自上古以来,三皇五帝,都不及陛下啊。”听到这话,秦始皇乐了。
博士是战国就有的官职,掌通古今。秦汉之际,博士的级别跟后来的从七品相当,各级官职都有仆射为其首长。周青臣是博士仆射,有学问,通晓古今,也是一个马屁精,缺少名臣气量。叔孙通也是博士,可能当时还归他管,却比他高明得多,所以才有机会活到汉朝,为刘邦制定汉家天子的威严。
博士官淳于越站出来驳斥说:“我听说商王、周王的天下都延续了千年,因为他们分封子弟功臣,作为王朝的枝辅。现在陛下有海内,但子弟都是普通人,朝廷郡县有大臣,而无骨肉血亲,一旦有事,谁来相救?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这种事还不曾听过。周青臣当面奉承陛下,加重陛下的过错,非忠臣所为。”(www.daowen.com)
秦始皇让百官讨论。
丞相李斯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政策各有不同,因为时代变了。今陛下开创大业,建立万世功勋,这不是迂腐儒者所能懂的。淳于越说的是三代旧事,哪里值得相仿!”
李斯这一通话,由反对分封而起,本来不过是一个政见分歧,结果竟引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大灾难——“焚书”,后一年又发生“坑儒”事件。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曰:“可。”书被焚了,从此群臣再不敢提分封这事。
李斯坚持郡县制,正好迎合了秦始皇的独裁口味。分封与独裁不相并立,又为动乱之本源,所以秦始皇不喜欢。春秋、战国几百年混战,根源就在分封,现实的经验迫使秦始皇寻找新的国家模式。周青臣表面赞扬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未必真的看懂了秦始皇的谋略意图。李斯深刻洞察了时代变化,也懂得秦始皇的想法,因此能大胆探索新的国家制度。正是因为他与秦始皇的国家谋略高度同步,所以才能从一个小小郎官,平步青云至丞相宝座。他靠的不是巴结,而是以真本事为基石的衷心迎合。秦始皇需要这样的人才。从商鞅、司马错、韩非到李斯,法家人物似乎最具务实态度和变革精神。
分封导致分裂,所以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秦国建朝15年而亡,最突出的政治遗产,就是为古代中国奠定了以郡县制为主,而允许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国家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