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国大变局,李斯智谋赐言逐客

秦国大变局,李斯智谋赐言逐客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李斯已被任命为上卿。秦国的旧贵族势力要求秦王嬴政驱逐六国宾客,秦王应允。秦王因一个间谍而驱逐六国宾客,等于把大量人才拒之门外,相当于自断臂膀。此事对李斯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于是,李斯根据秦王嬴政的心理,罗列史实,有针对性地写出了一篇《谏逐客书》,劝谏秦王收回驱逐六国宾客的命令。

秦国大变局,李斯智谋赐言逐客

秦始皇亲政之前,主要辅佐人物为吕不韦。亲政之后,主要辅佐人物为李斯。吕不韦为秦始皇扫荡六国奠定了最为直接的政治军事基础。李斯对秦始皇有两大贡献,就是协助秦始皇完成统一事业和规划帝国制度。

李斯(前280—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早年做过郡守仓这样的小官,后以荀子为师,专攻帝王之术和治国之道。学成后,他仔细审视当时的社会情况,觉得“楚国不足事,而六国皆弱”,只有秦国足够强大,有一统天下的能力。于是,他毅然前往秦国寻找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机会。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成为丞相吕不韦府上的门客。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很快得到吕不韦的信任,后又成为秦王嬴政的近侍。当时,李斯已被任命为上卿。但不巧的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分子被发觉了。一些大臣建议:将其他诸侯国来的官员驱逐出境,秦始皇听从了这个建议,由于李斯是楚国人,因此也在被驱逐之列。

战国末期,秦国日渐强盛,实力远在其他诸侯国之上,大有一统天下之势。而秦国要东进中原,韩国是其必经之地。因此,韩国成为秦国首先打击的对象。

公元前246年,韩惠王想出一条“疲秦”计策,他派遣水利工程师郑同前往秦国修渠,想以修建水利工程为名,消耗秦国的国力,以牵制它的军事行动。公元前237年,就在水渠将要修好之际,这条“疲秦”计策被识破。秦国的旧贵族势力要求秦王嬴政驱逐六国宾客,秦王应允。

很明显,秦王嬴政的这一命令是不合理的。因为秦国要灭六国,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还需要各类人才出谋划策,广揽天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秦王因一个间谍而驱逐六国宾客,等于把大量人才拒之门外,相当于自断臂膀。

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驱逐的行列。此事对李斯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此时的六国朝不保夕,如果离开秦国,李斯的政治理想将付之东流。因此,他必须想方设法留下来。在这紧要关头,李斯只得放手一搏。(www.daowen.com)

于是,李斯根据秦王嬴政的心理,罗列史实,有针对性地写出了一篇《谏逐客书》,劝谏秦王收回驱逐六国宾客的命令。写完后,他派人将其送到秦王手中。

《谏逐客书》是李斯一生中最具光辉色彩的著作之一。他在书中写道:“听到朝野上下都在议论驱逐宾客这件事,臣不觉得此事是稳妥的做法。秦穆公求士,曾在西边西戎得到由余,在东边宛地得到百里奚,并在宋国得到蹇叔,在晋国招揽丕豹、公孙支。此五人都不是秦国人,却得到秦穆公重用,结果秦消灭二十个小国,称霸西戎。商鞅是卫国人,秦孝公重用他实行变法,从而革除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使人民生活富裕,国家实力强大。秦国百姓一心为国服务,各诸侯国都恭顺无比;秦国大胜楚、魏联军,占领土地千里,至今仍属秦国版图。张仪是魏国人,受到秦惠王的重用,惠王凭借张仪的‘连横’计策,不仅占领洛阳一带,还在西边吞并巴、蜀,北边占领上郡,南边取得汉中,并控制了楚国的鄢、郢等地,在东边占领地势险要的虎牢,控制大片丰腴的土地。六国联军土崩瓦解,各诸侯国都以秦国马首是瞻,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范雎是魏国人,也得到秦昭襄王重用。在他的辅佐下,昭襄王废穰侯,逐华阳君,使王权得以增强和稳固,打破了权贵把持朝政的局面,逐步吞并诸侯,为秦一统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臣所提到的四位国君,皆是因为重用他国人才而取得了成功。也就是说,六国宾客并没有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如果这四位国君都拒绝宾客,弃外来之士而不用,那么,秦国还会像现在这样国富兵强威名在外吗?”

李斯以秦国历代有为君主重用外来贤臣百里奚、范雎、商鞅、张仪等人的例子,说明秦国正是在这些外来人才的辅佐下,才逐渐从弱小的边疆国家成为有实力灭六国的强国。李斯用活生生的史例,驳斥了外来人才心怀鬼胎的说法。

李斯并没有就此罢笔,他接着说,秦王的珠宝、玉器大都不是产自秦国,美女、骏马、财物也大多来自东方各诸侯国。如果只用秦国自产之物,那么秦王会损失很多好东西。由此,他反问道:“为什么这些可用之宾客非要遭受驱逐,难道大王只是看重这些东西而对人才视而不见?如此一来,各诸侯国得到这些人才,难道有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吗?”接着,他又指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的这些话可谓一箭双雕,既暗讽了秦王嬴政的贪婪,又抓住了秦王嬴政想统一天下的心理。由此类推,李斯在最后指出秦国只有广泛地招贤纳士才不会为自己树立敌人,否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的《谏逐客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