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国首次设置丞相,作为君王的助手。丞,就是承;相,就是助。樗里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
樗里疾,秦惠文王异母弟,母亲是韩国人。樗是树名,他生活的地方有一株大樗树,所以叫樗里,疾是他的名字。樗里疾滑稽多智,人称“智囊”。他为秦国立下不少战功。第一次带兵伐魏,夺曲沃。第二次带兵与魏、韩、赵联军大战修鱼,斩首八万二千级。第三次带兵伐魏,取焦。第四次带兵攻赵,活捉赵国大将,夺一城。第五次协助魏章攻楚,活捉楚将70余人,斩首8万。
甘茂,楚国下蔡人,学百家之术。张仪、樗里疾推荐给秦惠文王,用为将,协助魏章攻楚,夺楚汉中郡。秦武王元年,蜀地造反。甘茂带兵平定蜀乱,回来以后,被任命为左丞相。
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秦王、韩王相会。适逢韩相去世,于是樗里疾(他母亲是韩国人)相韩,暂时离开了秦国一段时间。
秦武王跟甘茂说:“寡人想东通三川,以窥周室,就算我死了,也能够不朽。”三川郡是韩国地盘,再往东就是周王室的洛阳。
甘茂说:“请派我去说服魏国一起伐韩,向寿可以当我的助手。”
向寿是秦武王的亲信。(www.daowen.com)
甘茂到了魏国,对向寿说:“你回去跟大王说:‘魏国已经同意出兵。但请大王暂时还不要出兵伐韩。’事成以后,功劳都归你。”
向寿回来,跟秦武王做了汇报。秦武王出兵心切,亲自在咸阳东郊的息壤等甘茂。息壤是一个地名。当年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用的就是息壤。按照顾颉刚的考证,咸阳东郊的息壤,是由于地下水丰沛,常常使地表突出隆起(这个说法似乎缺乏科学依据)。息是生长的意思。
甘茂回来,秦武王问他为何不能马上出兵。
甘茂说:“宜阳是一个大县,相当于一个郡,韩国在此重点设防。大王冒着崤山通道的各种危险,兵行千里攻宜阳,困难很多。我听说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魏国上郡),南取上庸(楚汉中郡),天下不认为是张仪能干,而认为是先王贤明。魏文侯派乐羊攻中山国,三年才打下来。乐羊回来论功,魏文侯拿出一竹筐谤书给他看。乐羊赶紧跪拜叩头两次,说:‘这不是臣的功劳,都是大王的功劳。’我是外来之臣,樗里疾、公孙奭是秦国公子。他们现在亲近韩国,您一定会听他们的。您亲韩,就等于欺骗魏王,我则被韩相公仲佣怨恨。当年孔子的弟子曾参在费,有一个人跟他同名同姓,杀了人。有人跟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说:‘我儿不会杀人。’纺织如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仍然纺织如故。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终于怕了,扔下纺锤,翻墙而走。曾参是贤君子,以曾母对他的了解,连续三个人都说他杀人时,曾母也不信任他。我不如曾参贤德,您也不像曾母信任曾参那样信任我,怀疑诽谤我的又何止三个人呢?我也担心您到时扔下纺锤啊。”
秦武王听懂了他的意思,说:“好,寡人决计不听那些谗言。我们在这里盟誓明志。”
于是君臣二人在息壤盟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